iccslogo
Opportunities

近期活動 Recent Activity


2024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巡迴場次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Alain Brossat 玉山學者績效亮點 2019-2021

Alain Brossat研究網站

授課



(1)    2021 秋季班
Documentary film or the manufacture of truth
紀實電影 還是 真相製造

(2)    2021 春季班
Dissensions don't kill us but make us strong.
歧異不至於殺害我們,反讓我們強壯

(3)    2020 秋季班
The Beauties of Imposture and Usurpation – from Poetics to Politics 
從詩學與政治解析篡奪與行騙之美
Alain Brossat 教授從電影中的人物性格和場景安排所形成的騙局和篡奪案例中,探究各種騙 術的發展進程,這到底是病態人格所致或者關係到主權問題,這堂課主要的問題意識在於辨 識釐清電影敘事的騙局和篡奪,從德勒茲所提出的「虛構的力量」切入,深入理解語彙的哲 學概念,幫助我們在文化多樣性的迷宮和歷史異質性中,重新自我定位。

(4)    2020 春季班
Racial supremacism and the grammar of species in films 
種族至上主義與電影中的物種語法
在這堂課中,Alain Brossat 選取多部電影,很細膩的從早期好萊塢電影的選角、電影中所塑 造的有色人種刻板印象,做了詳盡的剖析,詮釋其中所蘊含的多種哲學概念,教導課堂學生 如何從細節發現哲學概念的發端與形成。

(5)    2019 秋季班
How do films make us think ?
電影如何促動我們思考
在文化研究的哲學建構過程中,電影可作為激發思考的必要媒材。Alain Brossat 教授從不同 的議題切入,帶領學生共同建構問題意識,對增強學生的思考批判能力,助益頗多。

(6)    2019 春季班
The Magic of « the People » 
平民的魔力學
Alain Brossat教授自2019年3月起,開授「平民的魔力」英語課程,以哲學論述切入國族的誕生,並以多部電影為輔,分析電影工業和文化產業如何強化國族概念和運用國族議題。這堂課深獲學生喜愛,特別是亞際學程的學生反應相當熱烈。

(7)    2018 秋季班 
Deleuze et la phiosophie d’Orale 
德勒茲與口述哲學 
Alain Brossat教授自2018年10月22日到職後,107秋季班已完成「德勒茲與口述哲學」六堂課,一學分,課程以英文教學。本課程詳述法國當代哲學的脈絡,德勒茲的教學授課模式,德勒茲哲學的核心理論與思想取徑,德勒茲對於電影作為藝術創作的思考延伸。學生反應熱烈,非常欣賞Alain Brossat教授循序深入德勒茲的哲學思考領域,並於課堂中進行辯論分享反思。由於對於法國當代哲學具高度學習意願,不少學生表明期待繼續開授德勒茲等歐洲當代思想課程。

學術研究與田野調查



(1)    研究主題:Anti-China rhetorics in Taipei Tim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agitation in Hong Kong and of the coronavirus epidemic or : LTI revisited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wo theoretical references – Michel Foucault's analytics of discourse and police of statements(énoncés)on the one hand and Victor Klemperer's notes on the language of the Nazi regime and administration(LTI, Lingua Tertii Imperii, a Philologist's Notebook)on the other. It aims at showing how an organ of the press can allot to itself    the task of manufacturing the figure of an enemy and, with this aim in view, coin a set of rhetorics destined to set the norms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orrectness in the context of a new Cold War. This is the Taipei Times version of LTI – the Lingua of Taiwanese Independence, a jargon made of insults, erratic historical comparisons, blatant distortions of reality and obsessional denunciation of the enemy. This research aims at analysing how this operation relies on linguistic strategies and tactics, being lead or run like a war. The goal of this operation is to condition the readers by using the same key-words, mantras, arguments in the most repetitive way.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show how medias can specialize in instilling hate and prejudice into their reader's minds. This is what can be called politics of enmity and hostility based on the manipulation of language.

(2)    香港反送中運動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台北時報》的反中修辭學研究分析:德國第三帝國語言的新版本
本研究計畫建基於兩個理論參照:(一)傅柯的論述與陳述用語解析;(二)克勒姆伯爾(Victor Klemperer)在 LTI- Lingua Tertii Imperii 著作中對納粹政權語言使用的分析。 這項研究以《台北時報》的言論為分析基礎,論證說明以製造敵人為任務的機關報(organ ofthe press),如何運用修辭學,達到確立新冷戰時代政治及意識形態正確的常規語言。這正是《台北時報》(Taipei Times)版的第三帝國語言:台灣獨立的語言——由侮辱、飄忽不定的歷史比較、 對事實的扭曲失真、沉溺於譴責敵人所組成之術語。本研究希望分析,該行動如何依賴語言上的策略和手法,儼如領導或執行一場戰爭。這個行動的目的,在於不斷重複使用同樣的關鍵字、 同樣的主題,同樣的簡略論據以影響讀者。本研究著眼於呈現媒體如何擅於一點一滴地將仇恨 與偏見注入讀者的思維;我們可以將之稱為建立在語言操作基礎上的敵意和對立政治。
參與此項田野研究的年輕學者有交大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生黃睿。 這項田野研究成果發表於 https://invisiblearmada.web.nctu.edu.tw/

玉山學者團隊合作



Alain Brossat 教授以玉山學者身分,參與陽明交通大學高教深耕計畫全球鏈結(Global Taiwan)「文化研究國際中心」特色中心計畫,與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研究員共同組成團隊,執行主題計畫:「衝突、正義、解殖:亞際社會批判研究」
總計畫主旨:在後冷戰及新自由主義盛行的二十一世紀,全球資本流動、亞洲快速崛起、區域政治經濟重組,東北亞、東南亞以及南亞出現了的大量的跨國移動勞工,各地社會因為發展主義而導致城鄉以及貧富差距懸殊,也出現不同形態的內部衝突。當前臺灣積極推動南向政策之際,對於亞際社會的歷史文化以及社會現狀進行深度理解與批判研究, 是刻不容緩的學術工作,也是介入國際學界的必要知識生產。
東北亞、東南亞以及南亞社會的政治經濟現狀,有其密切相關的歷史文化脈絡及地緣政治,包括殖民歷史、太平洋戰爭、冷戰效應、新自由主義區域經濟,這些不同歷史時期的知識生產與物質環境,以及這些脈絡之下出現的都市空間中產階級化、階級懸殊、民粹主義、新種族主義以及新殖民主義。亞際社會巨大變化中不同型態的衝突,必須結合跨領域、跨校以及跨國的研究團隊,進行歷史重估、當前問題分析、知識解殖以及共同體難題探討,以便提出亞際地區跨地合作與共生社會的思考策略與解決方案。

為執行此研究,本中心結合 49 位跨系所與跨校研究員,共同推動「衝突、正義、解殖: 亞際社會批判研究」計畫,六個子計畫,各子計畫項目如下:

子計畫 1:「記憶政治與治理技藝:國家、社會、族群與歷史的亞際研究」 
子計畫 2:「後/冷戰文化影子下之亞際知識解殖」
子計畫 3:「21 世紀的未來政治經濟:中國崛起、新自由主義與新殖民主義」 
子計畫 4:「亞際社會的不平等公民以及法律商榷:跨國合作 GHI 平台」 
子計畫 5:「亞際共生社會與藝術社會介入:媒體實驗室」
子計畫 6:「人才培育計畫暨 CJD 研究生計畫出版平台:線上期刊」

2018-2021 年 Alain Brossat 教授為第五子計畫成員以「底層社會與社會隱形結構」(Subalternity and Social Invisibility)研究議題,協同資深教授,共同帶領副教授、助理教授 以及博士後研究員,推動計畫。當前新自由主義市場全球化,資本流動,使得大量移工透過合法仲介或是非法人口販子的管道,遠離家鄉,以非公民的身分寄居於陌生國度,而出現大量的非常規移動人口,共居一處的市民也持續發生變化。由於勞動力的需求,臺灣近三十年也引入大量外籍勞工,主要來自東南亞地區,尤其是印尼、菲律賓、越南以及泰國。但是,這些有證件或是無證件的外籍勞工並無法完全獲得勞基法的保護,時常被虐待,無法爭取共居社會應有的承認與平等權利,甚至構成了被合法化的現代奴隸制度。這些居住於此處卻不被看到並且無法平等參與社會的隱形社群,形成了內部殖民體制的底層,也挑戰了共同體公民權的問題。面對上述現象,本研究探討亞際社會移動勞工或是非法農業移工所暴露的不平等公民問題,以及社會介入與藝術介入的不同方式,並且進行未來社會構 想的理論性探索。

學術研究合作團隊成員:
1. 劉紀蕙 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2. 朱元鴻 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3. 林淑芬 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4. 陳奕麟 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約聘研究員
5. 王智明 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中研院 合聘副教授
6. 邱羽凡 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
7. 陳克倫 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Alain Brossat 教授關於「社會隱性」的研究計畫(包括田野調查與理論面向),研究對象 設定在以台灣社會作為研究場域中,被社會忽視(視而不見、視若無睹)的數個群體或個人, 包括便利超商的店員,東南亞女性看護工以及(通常是老年人)回收罐子,紙張和紙板等 等的拾荒者。由於他們是典型的,公認的屬下階層(或次等人),易被忽略或未受到尊重對待,形成了這個社會的某種「面貌」。

績效



2018 年起,Alain Brossat 教授參與本中心高教深耕計畫全球鏈結(Global Taiwan)特色 中心計畫---「衝突、正義、解殖:亞際社會批判研究」,從現代西方社會的「平民/大眾」(the plebeian)議題重新思考民主,並延伸到去殖民的自我思考定位。 環扣著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五大研究領域,Alain Brossat 教授總共邀請七名具影響力的國際學 者至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舉行學術交流演講,邀請相關子題的研究學者教授參與交流辯論,以深化思想批判並發展問題意識。 受邀國際學者除了學術影響力外,多數參與學院與國際 NGO 組織,透過交流連結,有助於 本中心更廣泛與深度的國際交流對話。Alain Brossat 教授積極協助參與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國 際連結團隊合作,第二年度並帶領十二位博士生進行研究,擴展年輕學者的研究領域並增加 在國際學術網絡的能見度,有效提昇本校人文科學的國際影響力,落實高教深耕願景。
Alain Brossat 教授進行研究與教學授課,帶領博碩士生進行研究,協助邀請著名國際學 者訪問,建立國際合作關係。109 年度 Alain Brossat 教授預期組織參與大型國際研討會 1-2 場,國際學者邀請 2 名,國際學者演講活 3 場,專書出版 2 本,預期線上發表論文 15 篇,公開學術演講 1 場,參與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學術交流 2 場。

2018 年起,Alain Brossat 教授參與本中心高教深耕計畫全球鏈結(Global Taiwan)特色中心計畫---「衝突、正義、解殖:亞際社會批判研究」,從現代西方社會的「平民/大眾」(the plebeian)議題重新思考民主,並延伸到去殖民的自我思考定位。
環扣著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五大研究領域,Alain Brossat 教授總共邀請七名具影響力的國際學者至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舉行學術交流演講,邀請相關子題的研究學者教授 參與交流辯論,以深化思想批判並發展問題意識。
受邀國際學者除了學術影響力外,多數參與學院與國際 NGO 組織,透過交流連結,有 助於本中心更廣泛與深度的國際交流對話。
然因 COVID-19 疫情自 2020 年二月開始全球蔓延,政府防疫措施嚴謹,邊境管制嚴格,以至於無法落實國際學者邀請。Alain Brossat 教授專書出版 4 本,合著學術叢書 4 本,線上發表論文 19 篇,公開學術演講 1 場,參與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學術交流 2 場。

學術出版



(一)英文專書出版
Treasure Island: The Discursive Struggle for Taiwan in the Midst of the New Cold War 
出版社:(Hui chen Lo)      2022/12 出版
與 Juan Alberto Ruiz Casado 合著 
ISBN:978-626-01-0641-6 

(二)中文專書出版
1.抵抗的人民 不屈的電影 
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2022/07 出版

2.«遭撞翻的哲學家» 
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2021/09 出版
ISBN 978-986-5470-13-5

3. «錯開的交會:傅柯與中國»
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9/01 出版。
ISBN 978-957-8614-26-0
Alain Brossat教授新著 «錯開的交會:傅柯與中國» 由交大出版社於2019年1月底出版。本書對於地緣哲學與知識解殖的批判反思相當敏銳,本書收錄四篇台灣與美國學者的回應文,提供台灣研究傅柯新視野,學術價值相當可觀。
« 錯開的交會 傅柯與中國 »上市後,引起台灣人文學界廣泛重視,本書並於2019年2月14日於台北書展期間由交大出版社舉辦新書發表會,邀請書寫回應文的學者參與討論,讀者反應熱烈。

(三)法文專書 
1. Foucault et … Les liaisons dangereuses de Michel Foucault
出版社:Vrin  2021/09 出版
與 Daniel Lorenzini 合著
ISBN 978-2-7116-2961-9

2. La police de mœurs
出版社:Eterotopia  2021/09 出版
與 Alain Naze 合著
ISBN 979-10-93250-48-9

3. Bruno Dumont ou Le Cinéma des Z’humains
出版社:l’Harmattan  2021/07 出版
與 Joachim Daniel Dupuis 合著
ISBN 978-2-343-23335-2

4. Le Diable est dans les details suivi de –Le cinéma comme la fabrique de la grammaire des espèces
出版社:L’Harmattan  2021/07 出版
ISBN 978-2-34323260-7

5. Le grand confinement
出版社:l’Harmattan  2021/06 出版
與 Alain Naze 合著
ISBN 978-2-343-21893-9

6. Comparer l'incomparable - Naissance d'une nation et Le Juif Süss
出版社:de l’incidence  2021/05/ 出版
ISBN 978-2918193647

7. Ordo Sexualis 
出版社:ETEROTOPIA  2019/10 出版
ISBN 979-10-93250-36-6
 

This book is made of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initially published by their authors on the academic website Invisible Armada (NYCU/NCKU), from 2020 to 2022. These articles, variably placed under the rubric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political sciences, geopolitics, history, or anthropology, are relatively “Taiwan-centred”, having been written by Western authors who either live and work in Taiwan or have been living there for a long time and are familiar with the local context. The authors envision the questions of the present and the evolving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by focusing on East Asian stakes and challenges: namely, East Asia as one of the primary “knots” of international tensions and risks of war.

活動照片



Alain Brossat

玉山學者/約聘研究員 聘期(107/10-110/10)

巴黎第八大學社會學博士



學歷

Secondary school at the lycée Victor Hugo, Besançon, Doubs, France (1956-1964)
Two years « classes préparatoires » in Arts in Besançon and Lyon (1964-1966)
Bachelor of Arts (philosophy) Paris 10 (1967)
Master Degree (philosophy), Paris 10 (1968)
PhD (Doctorat de troisième cycle), Paris 8, (1972)

教學經歷

Senior lecturer at the departement of philosophy of Paris 8 University (1981-1995)
Habilitation à diriger les recherches (HDR) (1994)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departement of philosophy of Paris 8 University (1995-2003)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of Paris 8 University (2003- 2011)
Professor emeritus at the departement of philosophy of Paris 8 University ( 2011-)

其他職業經歷

I also was active as a journalist (1968-1979) and a translator (German-French, mostly) (1971-1985)

教學與研究領域

My teaching was mainly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contemporary European philosophy. Reference authors : Michel Foucault, Gilles Deleuze, Hannah Arendt, Walter Benjamin, Norbert Elias, Pierre Clastres, Zygmint Bauman, Jacques Rancière, Alain Badiou, Giorgio Agamben.

Field work: The topography of terror, deportation and internment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Soviet Union (field investigation in Siberia (twice), Bulgaria and Albania).
Long term (three years) seminar on terrorist regimes and missing people (Maison de l’Amérique latine, Paris) . Participation to conferences dedidated to this issue in Chile, Argentina and Brasil. 2004-2008.
Workshops on the aesthetics and politics of cinema (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Paris-Nord). 2009-2011.

指導博士論文

As I taught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Paris 8 (Saint-Denis), I was the thesis director of about 30 students. Half of them French and the others from East Asia (Japan, South Korea), Latin America (Mexico, Colombia), Africa (Algeria, Tunisia), the Middle East (Syria, Turkey), East Europe (Albania, Bulgaria), West Europe (Germany, Italy, Belgium).

The topics of these thesis were : political philosophy (problems of democracy, political violence, civil war), Europea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Foucault, Deleuze, Agamben, Rancière, Badiou...), culture and politics, sociology of mores (N. Elias), migrations (Z. Bauman), colonialism (coloniality), hegemonism.

I also took part in thesis jurys in Paris 8 and other universities, in France and other countries including Taiwan. (about 15 thesis).

Two of my PhD students from Haiti, Francklin Benjamin and Jean-Claude Noël have defended their thesis in 2017-2018. Julien Quelennec, PhD student from France, will defend it end of 2018 or beginning of 2019.

國外講學經歷

I have been teaching or making lecture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than France, notably
Germany (University of Konstanz, 1980)
Chili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antiago, 1998)
University of Tokyo (2005-06)
National Chiao-Tong University (Taiwan) (2009)
Chili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Santiago, 2014)
National Chiao-Tong University (Taiwan) (2014)
National Chiao-Tong University (Taiwan)(2015)
National Chiao-Tong University (Taiwan)(2016)
National Chiao-Tong University (Taiwan)(2017)

參與學術研究網絡

I have been active in various research groups : on collective memory in Eastern Europe (Bibliothèque de documentation internationale contemporaine, 1882-92), Laboratoire sur les logiques contemporaines de la philosophie, Paris 8, (2000-2011) the Interdisciplinary network Terra (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s), 2010-) I also am an associated resesarcher at the 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Paris-Nord.

籌辦參與國際學術研習營

I am a member of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twork in Social Sciences, called Diagonal, developing different activities like, notably, summer universities . Many colleagues and advanced students from Taiwan, Japan, South-Korea and other Asian take part in these activities.
Chilhac, France, 2007, on « cultural dissent »
Hsinchu, Taïwan, 2009, on «biopolitics and ethics »
Porto, Portugal, 2011, on «borders and migrations».
Istanbul "Critique et autonomie " 2012
Koça, Albania , "Political use of the body" 2014
Trentels et Toulouse, 2016 on 《L'inconscient colonial, philosophies européennes et
décolonisation de la pensée》.
Université de Messine, Italie 2016《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

學術期刊編輯委員經歷

I have been or still am a member of the editorial board of different journal or reviews like:
L'Alternative (1980-86),
Drôle d'Epoque (1997-2007),
Lignes (1998-2010)
Outis! (2010-2016)

Courses taught in Taiwan
2014-2015: Cinema and WWII in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2016: The Soft Music of Shame
2017: About Eurocentrism
2017`: What about us? People, nations and cinema

自2009年起,多次擔任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
1)2009年6月至12月 研究所合開課程 (3學分): 當代社會中的生命治理
2)2014年9月至12月,講授研究所專業課程(3學分): 二戰太平洋電影
3)2015年1月至7月,研究所專業課程(3學分): 二戰太平洋電影Ⅱ
4)2016年2月至7月,研究所專業課程(3學分):恥的現象學
5)2017年2月至7月,研究所專業課程(3學分):歐洲中心主義的批判重探
6) 2017年10月至12月,研究所專業課程 (1學分) : 我們到底是甚麼樣的平民呢?從電影思考平民的命運。

與交大社文所共同籌劃舉辦研討會

2015年 城市生活權利工作坊
2016年 批判理論與地方社會:哲學、理論和觀念之行旅青年學者工作坊
2017年 衝突、正義解殖Ⅰ、Ⅱ研討會

中國大陸演講

2015年5月 上海民生美術館
講題:物的蛻變與移動
2016年4月 中國人民大學
講題:傅柯與伊朗事件
2016年4月 北京清華大學
講題:傅柯-異托邦
2016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講題:法國的知識份子
2016年4月 北京尤倫斯美術館
講題:泛紅人生-顏色-情動力的冒險

學術出版

I have published about 20 books, in French, some of them having been translated into foreign languages like Spanish, Italian or Chinese.
Among them :
L'Epreuve du désastre, le XX° siècle et les camps, Paris, 1996.
Le corps de l'ennemi- hyperviolence et démocratie, Paris, 1998.
Pour en finir avec la prison, Paris 2000.
Le Serviteur et son maitre- Essai sur le sentiment plébéien, Lignes-Léo Scheer, 2003
La démocratie immunitaire, Paris, 2003.
Ernest Coeurderoy, Editions L'Harmattan, 2005
De l'autre côté de la Terre. Taïwan-Japon, novembre 2005-février 2006, Paris 2007.
les dénis de l'histoire ; Europe et Extrême-Orient au XX siècle, Laurence Teper, 2008
Le grand dégoût culturel, Paris, 2008.
Avec Foucault, après Foucault : Disséquer la société de contrôle, L'Harmattan, 2008
Le Yiddishland révolutionnaire (in collab. with Sylvia Klingberg), Paris 1985, 2009.
Tous Coupat, tous coupables : Le moralisme antiviolence, Lignes, 2009
Droit à la vie, Paris, 2010.
Biopolitics, ethics and subjectivation, L'Harmattan, 2011
Autochtone imaginaire, étranger imaginé – retours sur la xénophobie ambiante, Bruxelles, 2012.
Le plébéien enragé – une contre-histoire de la modernité, Le passager clandestin, 2013.
Tombeau pour Pierre Rivière, L'Harmattan edition, 2013
Je suis Charlie, ainsi suit-il, L'Harmattan 2016- Co-direction du collectif consacré à l'affaire Charlie Les serviteurs sont fatigués (les maîtres aussi) Traduction en espagnol, Valencia, 2017.

Interroger l'actualité avec Michel Foucault - Téhéran 1978/Paris 2015 (in collab. with Alain Naze), Eterotopia, 2018.
Que peut le cinéma? - conversation (in collab. with Jean-Gabriel Périot, La Découverte, 2018 (to be published in September 2018).
Representing the Unrepresentable - the Great War (2018). actes du colloque tenu à l'Université de Messine in October 2016
- «L’enfant perdu», an article in "Mélanges René Schérer", L'Harmattan, 2016

About 80 articles published in journals and reviews in French like: Lignes, L’homme et la société, Les Temps Modernes, Esprit, Raison présente, Drôle d’Epoque, Le Portique,
Autrement, Chimères, Le Passant ordinaire, De(s)générations, Vertigo... - this, from 1980 to 2017.
- Articles on the websites «Ici et Ailleurs», «Mediapart», «Entreleslignesetlesmots».

2018 To be published
Foucault and China (in Chinese)
«La Grande guerre, un héritage sans testament»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Rennes)
«Oublier Machiavel - Foucault et Machavel» (Vrin éditeur)
«There is an Insland - a World Apart» (InterAsia Studies)

中文專書
《傅柯 危險哲學家》(2012,麥田出版)

中文期刊論文出版
Alain Brossat 著、邱德亮譯。〈介於抵抗與治理性之間的集體記憶〉。《文化研究》 第 6 期(2008):頁 244-253。
Alain Brossat 著、羅惠珍譯。〈違反人道罪行能否溶解在模仿主義與相對主義中〉。 《文化研究》第 6 期(2008):頁 254-267。
Alain Brossat 著、洪菁勵譯。〈傅柯的“布置”觀念〉。《文化研究》第 6_S 期 (2008):頁 230-240。
Alain Brossat 著、羅惠珍譯。〈牧民與「動物生命」〉。《文化研究》第 11 期 (2010):頁 116-124。
布洛薩(羅獨秀)著、羅惠珍譯。〈國姓爺 異托邦〉。《台灣文學研究》第 6 期 (2014):頁 133+135-150。
Alain Brossat 著、羅惠珍譯。〈賤民反叛的三個典範〉。《傳播研究與實踐》第 6 卷 第 1 期(2016):頁 1-10。
阿蘭‧布洛薩著,湯明潔譯,〈傅柯的異托邦哲學及其問題〉,《北京清華大學學報》2016 年第五期第 31 卷。--本篇論文獲第四屆百盛-清華學報優秀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