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紐爾與達利的另一部電影 《黃金年代》 也是著名的超現實電影。 這部片子對宗教有更強烈的批判。
《黃金年代》 的片頭中海灘上兩個毒蠍廝殺拼鬥之景 與幾個坐在岩石上的主教跳接, 十分諷刺地指涉宗教引起的鬥爭 如同毒蠍一般,
雖然表面上不露聲色, 骨子裡卻狠毒異常。
而片尾男主角把燃燒中的聖誕樹、 主教、 牛軛等物件一個一個扔出窗外, 更是荒謬而不可思議,
這處理強烈的呈現布紐爾 對宗教壓抑人性的批評。 有意思的是, 達利把自己的畫作 「燃燒中的長頸鹿」
也以拼貼的方式放入這部電影中。
探討人性情慾是 《黃金年代》 的另一個主題。 片中女主角發現自己的臥室床上躺著一頭牛,
這是很具有幽默意味的超現實處理, 影射女子的慾望如同牛一般巨大, 不須修飾。
當她坐在梳妝台前思念情人, 她強烈的情慾被反映在鏡中, 如同狂風, 如同混亂流動的雲天。
這一個鏡頭令我們聯想起 超現實畫家馬格利特的畫: 畫面、 窗口或是鏡子反映出的是 觀者的心境,
而不是模擬的現實世界。
超現實主義慣用的風格之一 是不以現實原則為依歸, 違反基本物理原則, 壓縮空間關係,
逆轉或是加速時間進程, 而達成其所要求的象徵效果。 例如片中男女主角求愛過程中,
年輕貌美的女子在瞬間之內 轉變為白髮蒼蒼的老嫗, 似乎是說男女之間情慾的強烈 如同在一刻之間耗盡一生的精力。
《黃金年代》中另一個超現實主義者關切的主題 是對中產階級社會的批判。 片中牛車出現在衣冠革履、
雲鬢香肩的貴賓之中, 這種無理性拼貼的例子藉著並置 凸顯中產階級與下產階級的差距。
中產階級的社會與下產階級的社會 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安逸舒適的生活中的人 不會理會貧窮人家的痛苦,
也不會關心內戰中死傷的人群。
片中小孩被園丁持槍射殺而死, 酒會中的賓客毫不以為意, 繼續他們的談話,
好像是兩條故事線各自發展, 這是典型的超現實電影的風格。 而酒會中樂團演奏進行的同時,
西班牙內戰正在進行當中。 西班牙領事接到電話聽說內戰的情況, 卻無動於衷。
這種對中產階級與西班牙內戰的批判, 在布紐爾晚期的電影 《自由的幻影》、 《天使滅亡》 中也看的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