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岡本論經濟範式:神學經濟與政治治理

版權所有劉紀蕙

 

阿岡本在《王國與榮耀:經濟與治理的神學譜系》(The Kingdom and the Glory: For a Theological Genealogy for Economy and Government)中,探討西方的權力為何以對人治理的「經濟」oikonomia形式操作,為何「三位一體」是觀察與分析治理機器如何運作以及如何銜接的關鍵模式,以及為何榮耀(以及歡呼、典禮、儀式、擁戴)是權力的中心,甚至在當代民主機制中也以共識作為治理權力的支撐,而實際上依循了榮耀機制的邏輯。


阿岡本的研究中,最引起我興趣的,就是他對於「經濟」這個概念如何介入神學與政治的分析,以及他所提出的「署名標記」(signature [segnatura])與「範式」(paradigm)的概念。


經濟,economic,其拉丁字根是oikonomia,是由oikos 是「家庭」(household)以及nomos「法律」(law)組成。若回溯到其希臘字根,ο?κον?μο?,則更清楚這個概念涉及了管理、分配ν?μω (nem?--(manage; distribute)與經營νομ?α ("household management")。在希臘城邦,oikos是家屋建築內一個共同的活動空間指涉最小的社會單位,包括家長、妻子與子女的大家庭,以及照料農地並且共同居住的奴隸。家屋的管理,則意味著家中大小事物的經營、管理、分配以及照料。我們其實必須注意,希臘家屋的經營概念已經包含了男女尊卑以及主奴關係的高下階級分化。當經濟概念延伸到神學領域或是政治領域,也意味著這是一套神的王國或是政治城邦之內在秩序分配與管理的治理模式。阿岡本在這個研究中提醒我們注意的一系列的問題是,經濟概念如何被神學挪用?何時進入政治領域?經濟神學何時與政治經濟有了內在聯繫?為何神學「三位一體」的概念滲透於經濟神學,而成為政治神學內在的邏輯?為何當代民主政治以共識為治理基礎,其實延續了西方神學中關於神的王國以及榮耀歸於上帝的邏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