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劉紀蕙
汪暉的著作《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是一個我們要重新思考中文語境之現代性問題時,無法越過的一個地標。他所提出的問題,也是挑戰我們回應的問題:從孫文到毛澤東所建立的龐大而穩定的中國民族認同,從革命到建國,從帝國到民族國家,為什麼此進程成功地將「帝國遺產」轉化為革命與建設的要素?為什麼這個地國體制沒有瓦解而轉型成為新的主權?是否可能從19世紀壟罩各地的民族-國家敘事之下的帝國概念,也就是帝國所包含的普遍性與多元性的辯證關係,重新發現「後民族-國家」的政治型態的因素?(第一卷第一部,頁22-23)。汪暉的問題自然並不僅停留在「中國」的地理政治之內,而同時也以各種不同的面向牽連了台灣──從晚清維新辛亥革命,從梁啟超的新民到五四運動,從民國到南京政府、清黨、內戰到台灣的戒嚴與白色恐怖,或是到台海關係與中共的反分裂法,都以十分內部的靠近性迫使台灣重新思考有關身分認同的問題,或是所謂自我同一性的問題,或是主權的問題,或是非 同一與非主權的問題,或是重新定一所謂的主體與主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