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變之分與「心的政治」

版權所有劉紀蕙

 

以生理有機的想像模式所設立的正常/變態、健康/退化、欲望/恐懼、內部/外部、我們/他們的界線,是被何種思考模式與論述氛圍所建構?在中文脈絡中,這種具有生理主義與變態意識的主體位置,是在什麼樣的知識體制化過程中被設立與增強的?構成了什麼樣的觀看、感知及判斷的主觀狀態?本文要討論二十世紀之交,以中文大量翻譯與引介西方知識之時,透過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生物學、政治學與歷史學等學科的大眾化傳播過程,所綜合匯入具有生理化想像的「心的政治」論述。這個「心的政治」論述,成為二十世紀中文脈絡主體化工程的基礎。如果我們要討論二十世紀中國與台灣的民族主義式之國家主義,或是具有區分正常與變態的生理文化觀,都必須回顧這個透過翻譯過程而完成的知識學科混成輸入(syncretism)現象。此處所討論的知識混成概念,是借用宗教在不同文化之間傳遞時發生的合併現象。不同文化的宗教傳入之後,在本地的廟宇中,不同神格的神像同樣地被供奉著,同一尊神像更牽引了幾種不同的信仰系統。同樣的,當文化翻譯的現象發生時,外來的知識系統被引進,但是卻被裝扮成本土的神祗,傳遞了綜合外來與本地的知識信仰體系,而這樣的知識廟宇卻在本地構成一種主體觀看的位置。這就是文化翻譯的特殊轉移與移置的效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