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社與藍星

輔大中研所   陳 姿 丰

1 、世界詩壇的反傳統趨向:現代主義
美國自由詩的鼻祖惠特曼(Walt Whitman)
à草葉集

   法國象徵派詩人藍波(Archur Rimbaud)à「一切必須現代化」的主張

2、中國新詩放棄舊詩傳統
新詩在五四運動中,在語言和形式上叛離了中國舊詩的傳統

3、台灣詩壇的現代派風潮

  (1)台灣現代派文學的歷史淵源
    30年代戴望舒的現代派詩潮
    日據時期,台灣作家藉由日文所吸取的「現代詩精神」

2)對歐美現代主義的「橫的移植」
    探索人性的精神根源:夢、潛意識、欲望
    表現藝術:意象經營、打破語言規範

4、三大詩派

  (1)“現代詩”:紀弦、楊喚、鄭愁予、蓉子à揭櫫現代精神

  (2)“藍星”:覃子豪、余光中、周夢蝶、羅門à比較尊重傳統、社性不強

  (3)“創世紀”:張默、洛夫、亞弦à軍旅詩人,有較濃的政治色彩

5、現代派詩社的詩論

1)    接受西方的經驗及影響

2)    新詩為「橫的移植」,重現世、輕傳統

3)    刻意求新的創造精神

4)    反浪漫主義、重知性

5)    對文學本體的追求(追求詩的純粹性)和精英式美學觀念

6)    適應政治環境的口號:反共、愛國、追求民主自由

6、藍星詩社的詩論主張
  (1)詩的再認識:詩的意義在於注視人生本身,表達嶄新的人生境界

  (2)創作態度應重新考慮:撻伐“難懂”的詩

  (3)重視實質(真實性、有主旨)及表現的完美(中肯刻劃)

  (4)尋求詩的思想根源:新思想的產生來自對人生的理解及生活體認

  (5)從準確中求新表現:詩的創作必須精微嚴密

  6)    風格是自我創造的完成。

問題討論:

1、   何謂「知性」的詩?強調「精英式寫作」的詩人及詩作,對於文學的再現功能是種助力還是阻撓?

2、   詩是不是能視為文學異化作用的代表?因為它最為符合語言、符號的雙重性。

3、   個別詩人使用的象徵符號與其文化認同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