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理念:政治、藝術與思想
2015 春

劉紀蕙
Office Hours:
Office: FR104C
Phone: 03-5731611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星期四上午13:30-16:30
教室:人社二館 FR106


課程宗旨
Course Purpose
課程進度表
Course Calendar
參考書目與連結
Reference and Links
作業要求
Assignment Requirements
相關議題討論區
Related Issues
劉紀蕙個人網頁
Joyce, C.H. Liu, Homepage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SRCS, NCTU

版權所有: 劉紀蕙

網頁維護: 劉紀蕙

更新日期: 2015/02/02
 


 

宗 旨

本門課希望能夠帶領學生一起思考如何可以重新考慮根本平等(radical equality)的公共社會。我們可以透過共同體(community)、共和國(republic)、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等概念來理解公共社會。我們將從馬克思1844手稿以及1848的共產黨宣言出發,參考巴迪烏(Alain Badiou)所提出的共產主義假設(Communism hypothesis),梳理當代政治思想對於共產主義理念、平等、民主與解放的幾個重要論述,同時回顧傳統中國以及二十世紀東亞地區的幾個重要論述與實驗,希望能夠朝向一個超越國家想像而可以共處共生的當代公共社會。

根據巴迪烏的說法,「共產主義假設」(Communism hypothesis)所提出的構想是:消除每一個人勞動分工中的不平等關係,可以擁有多元的勞動能力,不被私有化的生產機制所限制,甚至國家以及任何限制可能性的穩定治理狀態都會鬆脫。對於巴迪烏而言,這個共產主義假設的社會,是一個充滿彈性而流動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有平等實現自身的可能性。

當代政治思想家,包括Louis Althusser, Alain Badiou, Jacques Rancière, Etiènne Balibar, Judith Butler, David Harvey, Jodi Dean, 柄谷行人以及西川長夫等人,都曾經以不同的角度探討關於上述相關問題,以及如何抵制資本主義壟斷或是任何形式私有化的公共社會。由於台灣對於傳統中國古典政治思想的陌生以及對於二十世紀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的隔閡,因此我們也納入中國傳統思想中唯物主義思想以及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革命具有代表性的論點。我們將交錯對照這些思想家所提出的觀點,共同討論如何思考當今的公共社會,以及如何思考兩岸三地超越國家而共處共生的另一種視角。

延續過去一貫的授課方式,除了政治與思想之外,我也將納入當代藝術創作與社會實踐,作為對照思考向度。我歡迎修課同學將各自的研究議題帶入,包括歷史性與當代社會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