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藝術-行動:共同體的難題
Politics-Art-Action:
The Question of Community

2018 春

劉紀蕙
Office Hours:
Office: F104C
Phone: 03-5731611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星期一下午13:20-16:20
教室:人社二館 F106A


課程宗旨
Course Purpose
課程進度表
Course Calendar
參考書目與連結
Reference and Links
作業要求
Assignment Requirements
相關議題討論區
Related Issues
劉紀蕙個人網頁
Joyce, C.H. Liu, Homepage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SRCS, NCTU

版權所有: 劉紀蕙

更新日期: 2018/02/13
中文 / English
 


課程宗旨

  這門課將以研究計畫的形式進行。我們的核心問題是:共同體為什麼成為一個困難的概念?共同體政治的內部邊界治理,如何輕易使得共同體成為不可能?為何當代社會出現了內部殖民,而造成了不平等公民與新種族主義?如何能夠透過政治性的介入,使其再度成為可能?如何重新定義政治性行動?如何重新定義共同體?當代思想家如何思考解放政治?是否可以構想一個超越國家的自由人聯合體?

  為了回應上述問題,我們除了在第一單元討論共同體基本難題、內部殖民、政治性等基本概念之外,並將在第二單元針對當前政治議題,從歷史脈絡以及當代狀況進行分析,以便具體辨識在全球脈絡下當前社會的關鍵難題。我們必須考慮的脈絡,包括殖民歷史與冷戰文化政治遺緒,以及新自由主義的區域政治經濟結構:
 (1)質問公民問題
 (2)不平等公民與新種族主義
 (3)國家主義、民粹主義
 (4)集權主義,思想檢查,邊界控制
 (5)裙帶資本主義,權力分享,侍從主義,官商勾結
 (6)公民行動與公民參與。

  我們將視參與課程的同學研究計畫所需,挑選議題,選擇性地納入Sigmund Freud, Louis Althusser, Jean-Luc Nancy, Jacques Ranciere, Geogio Agamben, Etienne Balibar, Alain Badiou,以及東亞/東南亞/南亞學者的論點,作為分析參照。

  以台灣為例,從殖民時期到冷戰戒嚴時期的轉折,戒嚴到解嚴的內部抗爭,後冷戰時期新自由主義市場的快速崛起,都對社會內部結構造成巨大衝擊。類似的社會轉型,在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以及其他地區也可以觀察得到。

  最後,第三單元將回應第一單元以及第二單元所提出的問題,朝向自由人聯合體的公民行動與公民參與,規劃活動。我們希望思考藝術行動如何政治性地介入社會?如何參與共同體的共構或是解放?如何考慮劇場行動、策展行動、紀錄片、視覺研究計畫的不同方案?是否能夠提出一個跨地視野的「政治-藝術-行動」的研究計畫?

  我們鼓勵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研究計畫進來,共同探討相關議題。

備註:
1. 這門課將以中英雙語進行。
2. *為必讀材料,+為選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