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民化運動與現代性主體
劉紀蕙
Office Hours: Thu. 10-12
Office: FR104C
Phone: 03-5731611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星期四下午:1:00∼4:00
教室:人社二館 FR206

課程宗旨
Course Purpose
課程進度表
Course Calendar
參考書目與連結
Reference and Links
作業要求
Assignment Requirements
相關議題討論區
Related Issues
劉紀蕙個人網頁
Joyce, C.H. Liu, Homepage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SRCS, NCTU

版權所有: 劉紀蕙

更新日期: 2003/2/19
 


課程簡介︰

本門課的設計主要希望藉由日據時期皇民化運動的歷史脈絡、思想源流、文化政策、文本再現與論述構成幾個面向,具體思考太平洋戰爭期間台灣人所處的現代化過程、國民認同、主體位置,以及這些議題中牽涉的複雜問題。


因此,本門課將由文化史的角度切入,閱讀相關的檔案文獻、皇民文學與皇民論述(周金波、陳火泉、王昶雄、張文環)、口述歷史與傳記(葉勝吉、台籍日本兵)、視覺文本(例如沙鴦之鐘以及其他插圖),以及皇民化運動中所牽涉的殖民教育、文化政策與相關論述,例如尊皇攘夷、皇民奉公、八紘一宇、日本精神,以及當時的日本法西斯主義與猶太研等。


本門課並將對照閱讀當今對於亞洲問題研究學者的觀點,例如溝口雄三,孫歌,汪暉等人對於亞洲現代性的看法,歐美對於法西斯國家主義的研究,以及精神分析理論對於意識型態崇高主體,認同,以及國家主權/統治權如何展開的問題。


本門課希望帶領同學共同思考台灣在日據時期所經歷的殖民經驗牽引了什麼樣的現代性思維模式?經歷了什麼特別的精神過程?模塑出什麼樣的「國民意識」與「現代主體」?這種現代性主體如何形成了台灣意識的某一種心理地層?與同時期的中國大陸有什麼基本的差別?

 

為了要理解這些複雜的問題,我們需要回頭探索,在歷史中,在殖民政府的現代化工程之下,「本島我」與「皇民我」的矛盾如何解決?是什麼樣的強大力量使得主體積極朝向一個理念高點躍升?主體與殖民政府的銜接,為何要透過「精神」的過程?為何神道與儒教有其契合之處?為何都會凸顯「心」的工程?此種「心」的精神改造在台灣、中國與日本的近現代思想脈絡是如何發展承接的?為何法西斯心態是個國家主義必然迴轉的烏托邦手段?


所以,我們會依此台灣當前所浮現的相關議題而進入歷史,進入理論,然後再回顧當下的台灣現狀。由於參與本門課的同學都正在或是準備進行有關日據時期現代性的研究,因此,課程進度的安排會具體配合大家的需求。我們將於第二週請同學們交換各自的研究方向與論文計畫,討論如何進一步調整閱讀材料。

主要探討議題以及本學期參與課程同學可能發展的研究方向:

  • l           台灣、中國、日本、韓國的現代性問題

l           韓國與台灣的日本殖民經驗、文化政策、教育制度與認同問題

l           台灣、中國、日本在三、四十年代的法西斯右翼思想

l           滿州國的殖民經驗與滿映,台灣的沙鴦之鐘

l           日據時期影像問題與視覺文化,例如風景明信片,紀錄片等

l           日據時期左翼問題

l           日據時期的大眾文學、流行文化、傳播媒介、通俗文化中的潛藏能量

l           日據時期的頹廢意識、超現實主義

l           現代主義思潮在台島的流傳與散佈

l           文藝公共領域的成形

l           現代性/現代主義在日據時期台灣文學中的呈現

l          現代官僚組織下的小知識份子

l           日據時期的台北城市與現代性(台北城與大稻埕、艋舺/萬華,戲院,藝妓,衛生設備)

 

 

※ 可參考「台灣文化研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