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札記


 

劉紀蕙

2000/10/06

有關現代主義的討論,我們可以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 現代主義的斷代定義的不同說法︰Richard Sheppard歸納幾種現代主義之定義方式:1789-1800,法國革命所引發的現代大眾的產生;1848-1860,科技發展以及經濟成長以及政治革命,造成進步的現代化過程;1890-1914,對於古典現代性之懷疑,尤其是絕對理性的瓦解,以及1890年代的經濟危機,以致於馬克斯、恩格斯以及自然主義隨之產生;大戰強化了人們對於現代性的懷疑(Richard Sheppard 8-9)

  • Baudelaire對於現代性的詮釋值得注意:他指出現代性的短暫瞬間、逃逸、偶然(transitory, fugitive, contigent)的特性,以別於藝術另一朝向永恆而穩定的衝動。現代性對於既定概念之無趣感到不耐,而抗拒既定概念的陳腐平凡。成為現代,則需要英雄式的選擇。

  • 「文化危機意識」Richard Sheppard指出現代性之最核心特徵是「文化危機意識」。人們覺得被困住而有無能之感,尤其是知識份子與藝術家,特別有一些共同的感受,也就是(1)被半封建的政權所綁束,(2)啟蒙時代並未解放人們,卻啟動了更巨大的封閉系統,(3)科技的普及造成物品大眾化與商業化,(4)國家、群眾與科技佔據了私人空間,(5)精神生活被壓抑,(6)穩定的人際關係被瓦解。(Richard Sheppard 16-17)此論述亦可以參考Calinescu (125) Suleiman’s “Naming and Difference” (256)

  • 知識份子有其共同的背景︰例如德國的現代主義作家與藝術家大約都是中產階級,共有古典教育的成長背景。

  • 對於現代都市狀況的提問與回應Richard Sheppard採取JamesonThe Political Unconscious: Narrative as a SociallySymbolic Act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1)的說法,視文學與藝術為社會問題的象徵化呈現以及解決辦法的提出,或是參照Michael Newman 的說法,現代化過程中對於都市狀況之不同回應。因此,我們要在現代主義作品中檢視其所提出的問題,problematics

  • 現代主義對於時代社會的幾種回應方式Richard Sheppard指出現代主義對時代社會之回應有以下幾種面向:(1)對於末世狀況的虛無感,(2)以狂喜之經驗解脫危機感,(3)重視神祕經驗,以超越現實,(4)美學化的建構,(5)反對現代化的過程,(6)傾向原始主義,(7)以未來主義的信念投入社會,摧毀,以便建設,(8)讚美科技之進步,(9)講求辯證性的詮釋,例如人性的多元,批判理性與其相對作用的互動。(Richard Sheppard 71-88)

  • 現代性兩種自相矛盾卻又相互依存的面向Calinescu指出現代性兩種自相矛盾卻又相互依存的面向,其中一種是屬於社會性的,亦即是工業革命與資本社會所引發的前進,理性,競爭與科技;另一種則是美學的,文化批判式的,以自我批判而解消第一種現代性的神話。以文學的現代主義為例,我們便可看到現代主義文學的創新,反傳統,實驗性質,同時也排斥進步的教條以及對理性的批判。前者延續浪漫主義起源,發展出前衛而激進的反中產階級立場,藉著反叛、無政府主義、末世論與貴族的自我放逐來完成,因此也就同時具有負面的美學(Calinescu 41-46; 265)

  • 有關「前衛」的內在矛盾︰Calinescu指出,前衛延續十九世紀烏托邦改革理想,結合了政治、社會與無政府主義者的激進性,採取軍事傾向而政治化的藝術走向,以對抗當時政府的公式官樣文化,並打破所有美學禁忌(Calinescu 107)也因此,Baudelaire當時相當反對「前衛文學」所含有與政治黨派認同之成份。Calinescu指出,前衛的矛盾便在於叛逆者被馴服,如同羔羊一般謹守軍事化的紀律(Calinescu 110) 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之後,前衛一詞幾乎自動與共產黨結合。Georg Lukács批判現代主義屬於中產階級產物,而認為前衛作品要在寫實主義作品中尋找。(115)因此,前衛本身即具有矛盾性:前衛一詞的目的性,前衛一詞的政治性,以及前衛易於成為流行時尚,都與前衛的實驗性與更新企圖衝突。Calinescu亦指出,前衛本身具有內在的自我否定與解消。(124) Calinescu建議視前衛為對於現代都市、科技、非人化之擬諷(a self-conscious parody of modernity itself, 141)Calinescu指出,充斥在現代性中的烏托邦想像源自於基督宗教的時間意識。

  • 現代主義脈絡中形式實驗與社會寫實的並存︰由以上的觀察顯示,現代主義銜接現代性,改革文學傳統以及改革社會現狀的企圖並存,因此,前衛具有軍事化的動力,可以從文學與藝術的形式之中展開,然後卻迅速地結合社會改革的動力,而成為左翼的同義詞。因此,左翼所強調的社會寫實以及新社會的烏托邦想像,其實是前衛藝術的延續。這種烏托邦想像與現代主義另一支流的自我解消與負面美學,成為互不相容卻互為依存的現代矛盾。

    Baudelaire. The Painter of Modern Life. 1895.

    Calinescu, Matei.  Faces of Modernity: Avant-garde, Decadence, Kitsch.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7.

    Sheppard, Richard.  Modernism—Dada—Postmodernism. Illinoi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