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至抗戰中國大事記

製表人:李黛顰

1999.3.17

 

 

1919

五四運動爆發,反帝情緒漲高,民族主義思想日盛。六月三日,上海各界掀起罷課、罷市、罷工的“三罷“運動,將五四推向高峰。

1922

第一次直奉戰爭

1924

第二次直奉戰爭/國民黨正式實行“聯俄容共“,以得外援。/黃埔軍校成立,為日後國民政府主要武力。/上海學生發動了“非基督教運動“,全國展開了回收教育主權的運動。

1925

五卅慘案:上海日商棉紗廠工人罷工,遭日籍職員槍擊八人,五月卅日,上海學聯會組演講隊,作反帝國主義宣傳,被英國巡捕射擊,死傷三十多人,引發各界民眾抗議罷工與反帝國主義情緒。

1926

北伐開始

1927

年初,各國在上海兩租界內集結了印、英、美、法、安南軍警二萬二千人,在黃埔江上碇泊了42艘軍艦,用以對付北伐軍。/四月清共:北伐軍到了上海,打擊的目標是左翼份子與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階級,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獲得上海資產階級的經濟支持。六日後,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國民政府,同年十二月一日與宋美齡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婚禮。

1928

南北統一,北伐完成。

1930

3月,左聯成立於上海,倡革命文學。六月,右翼作家辦《前鋒月刊》等以抗。

1931

九一八事變,日本占據東三省,全國反日運動高漲。

1932

一二八事變,駐滬日軍製造藉口向閘北十九路軍發起攻擊,企圖圍佔上海,死戰強攻,閘北無家可歸的居民達五、六十萬,馬路上到處屍體,虹口地區被日本總會接管。

1933

日本進兵熱河及長城諸口,威脅華北。

1934

一月,上海事總商會等發起提倡國貨運動,並定該年為“婦女國貨年“。/二月,蔣介石在南昌發起“新生活運動“,提倡“禮義廉恥“的生活,四月一日上海新運會成立,市長吳鐵城任理事會長。

1936

西安事變

1937

再度容共。/七七事變,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八月十四日,日軍向上海發動進攻,第二次松滬戰爭爆發。十四日,中國飛機所攜炸彈誤落租界,死傷數百人,轟炸造成大量居民淪為難民,湧入租界。

1938

滬戰之後,日人勢力向蘇州河南的租界滲透,並奪取警權。先在浦東成立了傀儡組織-上海大道市政府,又於十月將偽政府搬到江灣,恢復“上海特別市政府“之名。蘇州河以南的租界,尚在英美法等國的統治下,形成了所謂的“孤島“。

參考書目:《上海滄桑一百年》、《中國現代史》,張玉法著,東華書局,1977


網頁更新維護:劉紀蕙

最近更新日期:1999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