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與文化研究:認同與主體性
劉紀蕙
Office Hours: Wed. 3:30-5:30 PM
Office: FR303
Phone: 03-5731611
交通大學文化研究所
星期一下午:1:30∼3:30
教室:FR206

課程宗旨
Course Purpose
課程進度表
Course Calendar
參考書目
Reference
作業要求
Assignment Requirements
文化研究相關議題
Related Issues
劉紀蕙個人網頁
Joyce, C.H. Liu, Homepage
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FL Dept., NCTU
版權所有: 劉紀蕙
網頁維護: 賴重祈
更新日期: 2002/6/14
 

課程設計宗旨︰

林正義/林毅夫事件,讓我們再次面對台灣人身分認同與主體意識的矛盾與曖昧。二十世紀以來,從「祖國」概念的轉變,「皇民我」/「本島我」的糾纏不清,到中原文化與本土基本教義的牽扯對立,我們一再看到台灣居民經歷快速翻轉的階段性身分認同,以及其中浮現的複雜主體性問題。

本門課的設計在於回應一系列有關身分認同與主體性的問題:「我」的概念如何在社會關係與管理技術中被規範?主體位置如何在語言中被架構?如何在意識形態中被召喚?身分認同又如何在歷史與文化脈絡之下被模塑?心理主體與表義主體是否有所區別?「過程中的主體」如何可能在社會文化脈絡中被實踐?精神分析如何回應社會學、語言學與人類學對於「我」的概念的討論?此種回應是否可以協助我們面對台灣文化,展開不同或是匯流的思考路徑?

佛洛伊德是二十世紀思想最重要的基礎之一,本門課的目的也是設法從佛洛伊德的原典開始閱讀,進而銜接佛洛伊德之後精神分析學界所發展出的有關認同及主體性之經典論著,以英國精神分析學派以及法國克莉絲特娃為主要重心。

主要議題︰
1. 語言與意識形態中的主體
2. 社會、歷史與身分
3. 佛洛依德有關自我與認同的理論
4. 英國精神分析的對象關係理論
5. 克莉絲特娃的表義主體、被推離的卑賤主體以及過程中主體

 

※欲選修此門課,請先向文化社會政策所秘書洪慧芳登記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