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批判理論
劉紀蕙
Office Hours: Thu. 10-12
Office: FR303
Phone: 03-5731611
交通大學文化研究所
星期一下午:1:30∼4:30
教室:FR206

課程宗旨
Course Purpose
課程進度表
Course Calendar
參考書目
Reference
作業要求
Assignment Requirements
文化研究相關議題
Related Issues
劉紀蕙個人網頁
Joyce, C.H. Liu, Homepage
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FL Dept., NCTU
版權所有: 劉紀蕙
網頁維護: 賴重祈
更新日期: 2002/1/5
 

課程簡介:

本門課將試圖拓展視覺文化研究的批判理論以及詮釋策略之種種面向。視覺文本背後的論述構成以及觀看位置所透露的主體/客體關係,可以提供我們探討圖像中隱藏的種族、性別、階級、殖民處境或是後殖民文化身分。拓展視覺性的面向可以使我們在文字論述之外,思考觀看中的意識形態架構或是政治運作,日常生活之文化意義,以及城市文化與生活風格等議題。

本門課除了將依照議題的方式規劃批判視覺理論的閱讀材料,並將配合2002年文化研究國際營的主題「視覺文化與批評理論」,將本屆邀請的學者的代表性著作納入課程進度中,包括Homi K. Bhabha, 周蕾(Rey Chow),酒井直樹(Naoki Sakai), Nancy Armstrong, Meaghan Morris, Kaja Silverman, Hal Foster,並且逐一討論,以便同學們參與此文化研究國際營時,可以更能夠與這些國際學者對話。

主要議題如下:
1. 圖像與修辭
2. 可見性的技術
3. 影像的論述空間
4. 觀看與主體性:主體、種族、性別
5. 視覺性與文化研究

本門課亦希望協助學生利用期末報告的機會,進行與視覺文化/視覺性相關的小型研究計畫,可發展的計畫方向如下:

  • 台灣當代視覺藝術家,裝置藝術家,社區進駐藝術家,影像工作者,攝影藝術家,紀錄片工作者,電影工作者等,如何利用具有文化資本的視覺語彙,其視覺語言如何呈現內在的主體性問題,包括性別,族群,階級,西方,本土,全球化,文化帝國,殖民歷史等問題?
  • 台灣當代視覺空間如何鑲嵌不同歷史時期與文化結構的內在象徵系統,例如神社,三角公園,廟庭,祠堂,或是美術館,博物館,文物保存展示中心,文史工作室等,而此附著於公共空間視覺景觀的象徵系統如何揭露如傅柯所言的規訓與懲罰系統?或是知識體系再生產的系統?或是巴特所討論的神話性的建構,例如現代性的神話?
  • 視覺性的理論建構:視覺經驗與語言再現,語言中的視覺模式,從伯拉圖,亞里士多德,到當代精神分析取向的視覺語言論述,包括佛洛伊德,拉崗,Kaja Silverman,Hal Foster, Slavoj ?i?ek, Julia Kristeva等,進而探討視覺語言中所呈現的文化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