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現代性:政治與倫理
2009 Fall

劉紀蕙
Office Hours:
Office: FR104C
Phone: 03-5731611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星期四下午1:30—4:30
教室:人社二館 FR106


課程宗旨
Course Purpose
課程進度表
Course Calendar
參考書目與連結
Reference and Links
作業要求
Assignment Requirements
相關議題討論區
Related Issues
劉紀蕙個人網頁
Joyce, C.H. Liu, Homepage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SRCS, NCTU

版權所有: 劉紀蕙

網頁維護: 劉紀蕙

更新日期: 2008/02/02
 
宗 旨

本門課將梳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幾個特定文本,檢視自晚清到五四時期知識份子所展開的「心的治理論述」,以及其中政治概念與倫理治理技術的密切關聯,包括不同時期的知識份子如何詮釋群與個體的關係,如何展開心靈的論述,如何討論倫理的體系,如何界定無政府與治理性的問題,以及如何釐清主權與邊界之問題,等等。

在此設計的背後,有一系列等待被解決的問題:為何二十世紀之交不同學科的論述會被其他學科的觀點與邏輯所滲透?為何倫理論述被政治化與生理化?或者,為何政治論述被生理化與倫理化?此時期的「心的治理論述」如何在二十世紀不同階段透露出其遺留的痕跡?

正如傅柯在《主體詮釋學》中所言,我們必須朝向歷史脈絡中關於如何關心自己的各種方式追問,並且分析各種認識自己的方式的原則和理由,以便掌握主體如何在不同脈絡中被塑造。傅柯以環繞著一種核心(noyau; core)的環狀運動(la volte; the loop),來描述這種不斷返回自身、將注意力、目光、精神以及整個生存都轉向自身的運動。這個有關自身的環形問題的一系列意象,就是傅柯不同階段的研究對象,包括性意識史、瘋狂、監獄、臨床醫學等。在《主體詮釋學》中所處理的修身問題,所謂的透過技術、技術學、修養等角度來重新檢視關於主體與真理之間的關係史,牽涉了人們如何在生活藝術/生活技術(techne tou biou; techne of bios)中展現他關心自己的原則,如何佈置自己的生活"Bios"與生存。傅柯所要討論的問題,是有關用修身關係來界定的主體之倫理學。

傅柯強調他所分析的權力關係-治理-對自身與其他人的治理-修身關係,是一個相互關連的概念叢結與網絡。我們必須圍繞著這些概念叢結與網絡,才能夠把政治問題與倫理問題聯繫起來。傅柯說:「什麼是主體與真理的關係?什麼是說出真相的主體?我只發現了兩個人真正處理這個問題,也就是海德格與拉岡。我個人到是從海德格的角度來力圖反思這一切的。但是,一旦有人提出這種問題來,他就不可能不與拉岡交錯了。」(中203-204;法181, 182)

本門課要延續傅柯所暗示的海德格與拉岡的軸線,一則探討中國早期現代性關鍵概念的話語邏輯與東亞脈絡如何構成了關心自己的世界觀與現實感,一則也要探討傅柯所謂的可逆性的環狀運動如何在某一些主體身上發生;或許,參考傅柯的說法,我們可以重新思考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中國革命轉向的基本圖式,設法理解人們如何詮釋個體與群體,如何界定心靈與倫理,如何理解政治。如此,我們會以不同的方式理解那個世代人們的革命行為與革命體驗,為何當時的修身技術會使人們被引入一個新的政治領域和活動領域,為何必然地(或唯一的)與革命的選擇、革命的行為掛鉤,人們如何通過轉向圖式而參加某個黨派,或是參與革命,或是,更為難以理解的,此政治性如何與為何被吸收而最終消除!

這門課的設計是一個實驗,工作重點在於一個方法論的提出。課堂的進行除了試圖釐清一些政治與倫理相關之概念,帶領同學透過一系列歷史文本的閱讀,探討文本中呈顯的話語模式與相關脈絡,也試圖建立中文脈絡下早期現代性涉及政治與倫理的基本問題意識以及相關歷史論述材料。本門課希望修課同學可以參考此方法論以及相關概念,根據自己的研究對象,處理進一步的問題--無論是歷史的,或是當代的。

 

網路教學平台

歡迎對此門課程有興趣的同學以電子郵件與我討論。

電子郵件信箱:JoyceLiu@mail.nc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