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Research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中國、「一帶一路」及其對數位治理、威權和人權未來的影響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燃後》vol.2 《洄游頭前溪》─2024.夏季|六燃小誌第二期

more

側記|台島西部「流域改」讀書會/走讀【走讀場二|新竹】

2024-06-01

💧活動資訊

日 期|2024/6/1

時 間|13:30–17:30

領路人|彭桂枝(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新竹喝好水公投案」領銜人)、戴唯峻(台灣乾淨水聯盟理事、舊港文史教育工作室發起人)

側記作者:張家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在職專班 碩士生)
主持人&主辦人|謝一誼(國立陽明交大人社系博士級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人類所兼任助理教授)、莊雅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活動連結|https://iccs.chss.nycu.edu.tw/zh/activity.php?USN=1472
所屬子計畫|21世紀環境危機與多物種正義:邁向多於人的解殖
子計畫主持人|蔡晏霖

 

 

「台島西部流域改」系列活動關心著台灣都市發展與水文變化的議題,第一場次的桃園「桃園航空城」中,學員走過滿是埤塘的桃園台地,訴說著這片土地上曾經的的過往,然而,航空城的進駐,將會抹去地表上所有的過去,也包括所有水文設施,截斷、消失,彷彿是這裡唯一的命運。讓人們不禁思考,都市與科技發展和環境人文兩者之間,要如何拿捏當中分寸?帶著這樣的疑問, 「台島西部流域改」 系列活動來到了第二場次的「頭前溪」,一條曾經上過台灣公投案的的溪流,從雪山山脈發源流經新竹丘陵地帶,流過沖積平原,最後從南寮出海。頭前溪全長63公里,每一公里平均下降190公尺。學員們將從頭前溪的上游上坪溪出發,沿著頭前溪的各個出水與取水口,實地觀察水在不同地段的流動情況。

 

💧 流域故事的起點 | 日取20~35萬噸水的上坪堰

6/1下午一點半,我們準時從光復校區出發,行經與頭前溪平行興建的68快速道路,從車身較高的遊覽車上,可以清楚看見頭前溪河濱地貌的變化,有砂石廠聚落,也有綠化過的自然生態公園。烏雲密布的天空,壟罩著頭前溪和快速道路上,頭前溪的「水」,離我們很遠也很近。今天我們邀請到曾經成功提案台灣首次地方公投的「 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 」理事長彭桂枝老師與聯盟理事兼舊港文史教育工作室發起人戴唯峻老師共同帶領,第一站我們來到了上坪堰,這裡是上坪溪被攔截興建攔河堰的地方。我們從上坪攔河堰的截流閘門,一路走到上坪攔河堰的分水閘門,天空這時也下起大雨,雨水也落下到溪流以及攔河堰中。在這裡,可以清楚了解水流的走向,有幾條是往供給科學園區用水的寶二水庫,有幾條是往竹東大圳作灌溉之用,並再分流進寶山水庫。從上游來的水中,有一些不會消掉的泡泡,戴老師說,這是上游居民與露營區排放的汙水,也提醒學員們在下兩站取水口與出海口的地方,也會看見這些泡泡們的變化。

 

{圖說}我們從上坪攔河堰的截流閘門,一路走到上坪攔河堰的分水閘門。

 

彭老師在這裡分享了一個關於這條河流的老故事。她 提到,在新竹科學園區設立工廠之前,頭前溪經常氾濫成災。靠近河邊的田地被稱為「河壩田」,這些田地在雨季時常被洪水沖走,竹東的老人家因此會勸告年輕人不要嘗試在河堤邊種田、居住或玩耍,以免遭受洪水危害。那時的頭前溪,河水時而湍急,時而平靜,但一到雨季,便無法預測,讓附近居民常年提心吊膽。頭前溪是一條充滿生機的河流,兩岸有著豐富的植被和多樣的生態系統。居民們依賴這條河流進行農業灌溉,生活用水也來自這裡。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類活動的增加,頭前溪逐漸面臨著環境壓力和生態挑戰。

 

隨著新竹科學園區的成立,高科技廠房需要大量的水,於是在水利署在上坪溪燥樹排設置了「上坪堰」,攔截溪水。這裡大部分的水被引向寶山水庫和寶二水庫,供應新竹科學園區工業使用和少部分水流向竹東大圳,供應竹東圳灌區的灌溉用水。「上坪堰」設立後,頭前溪不再氾濫,因為這些上游乾淨的水大部分都供給科學園區使用了。上坪堰的設立雖然有效解決了科學園區的用水問題,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河流水量減少,水質惡化,河岸生態受到嚴重影響。這讓我們認識到,開發與環保之間需要尋求一個平衡點,既要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又要保護自然環境。

 

{圖說}上坪堰的設立帶來了河流水量減少、水質惡化、河岸生態受到嚴重影響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

 

💧 竹東中興河道  | 承受竹東鎮2/3人口工商業未接管的污廢水

結束了在第一站撐著傘觀察上坪堰的活動後,遊覽車司機帶著我們到了第二站——竹東沿河街。顧名思義,這條街是沿著頭前溪堤防的街道。彭老師說,從前在竹東,愈富有的人愈會挑地勢較高的地方居住,這是因為沿河地帶常常因河水氾濫而淹水。沿河街外的河壩田常常因為洪水而被沖毀,這些田地成為了當地人的夢魘。在沿河街上,聚集了許多殯葬業者,以及年久失修的違章建築,這裡彷彿和不斷往前進步的科學園區,成為了極為強烈的對比。

 

走在沿河街上,是歷經風霜的鐵皮屋、斑駁的牆壁、違章建築隨意堆砌,對比新竹近年不斷從科學園區往外擴張的城市,形成鮮明對比。靠近火車站那頭的週末是熱鬧的竹東夜市,人潮擁擠,叫賣聲不絕於耳,充滿了生活的氣息。這裡是當地居民和遊客喜愛的去處,各種美食攤位讓人垂涎欲滴。夜市的喧囂和繁華讓人感受到竹東的活力和熱情。而在這背後,藏著竹東生態公園。這裡是竹東鎮的綠肺,假日有許多民眾會前來運動散步,享受片刻的寧靜。

 

公園裡有人工濕地,運動場地和休憩區,是大家鍛鍊身體和享受自然的理想場所。在這裡,我們也看到了竹東鎮的汙水排放口,這裡的河水雖然看起來清澈,但水中隱藏的污染問題仍然令人擔憂,我們在這裡看到了許多翻肚的吳郭魚,彭老師和戴老師請我們注意並記住泡沫的顏色和濃度,告訴我們說,今天我們看到的頭前溪,愈下游經過不斷地取水、沈砂,水量減少的溪水,汙染物質會更濃厚。我們在汙水排放處仔細觀察,看到水面上浮現著白色的泡沫,隨著水流漂浮不定,顏色從淡白到黃褐不等,確實比上游的泡沫更大更明顯了些,這些都是河水受到污染的跡象。

 

{圖說}從前在竹東,愈富有的人愈會挑地勢較高的地方居住,因為沿河地帶常常因河水氾濫而淹水。

 

💧 舊港島:歷史與現實的交織

今天的系列活動只有一個下午的時間,所以我們最後一站,是直接到頭前溪的出海口處-舊港島,一座即將被人們遺忘的小島,僅有兩百人設籍的舊港里。舊港島是頭前溪在出海口沖積的沙洲,僅靠著兩座橋和台灣島陸地相連,是有人們活動以來竹塹對外的港口,後由於港口泥沙淤積,腹地過小,不堪大船停泊,對外港口來回變動了數次,目前則由李登輝省長時期興建的新竹漁港承擔功能。清朝時期,舊港島曾是台灣與中國福建貿易的重要港口,也是台灣距離中國泉州最近的港口,它是因溪流堆積作用而形成的沙洲。這裡是日治時期台灣島上第五大港口「竹塹港」, 曾設置淡水稅關舊港出張所,島上有郵局、藥行,這裡更是新竹最早有電的地方,市街上相當熱鬧。

 

我們在舊港大橋下車之後,走進彎彎曲曲的小路,可以看見許多紅磚老房,穿過主祀福德正神的塹港安瀾宮,我們繼續沿著這座島嶼的南邊往西前行,盡頭則是舊港島最著名看日落的地方,許多民眾牽著狗狗,和家人朋友在這裡運動散步,而我們一行人則往出海口的地方前進。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泡泡的終極版-「咖啡色奶泡」,果不其然,在愈靠近出海口愈下游的地方,出水口處,就可以聞到濃烈的非自然味道,以及用肉眼就可察覺到的污染。這裡的水中雜質明顯增加,且水面漂浮著各種垃圾和廢棄物,讓人不禁感到憂慮。頭前溪的出海口曾經是新竹與外界聯繫的重要通道,這裡見證了新竹的歷史變遷和發展,日落時分,舊港島的歷史和現實交織在一起,出海口的咖啡色奶泡和日落的顏色,竟有有幾分相似。

 

{圖說}我們最後一站,是頭前溪的出海口處-舊港島。

 

 

{圖說}在靠近出海口的出水口處,我們看到了「咖啡色奶泡」。

 

💧 地方公投: 我們要喝乾淨水

在舊港島的走讀結束後,我們沿著原路回到了遊覽車上準備回程。在車上,彭老師和戴老師強調,科技發展和經濟進步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忽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必要性。頭前溪的水資源供應了新竹科學園區的工業龐大的需求,頭前溪中下游既排廢汙水、又取做自來水,承擔了大新竹地區廣大民生與非民生用水、排廢需求,也因為寶山水庫的水庫水,主要是供應科學園區的需求,因此民眾喝的水是從新竹的母親河頭前溪中取用的。在2021年底,新竹市市民進行了第一次全國首次的地方公投:喝好水公投,這是由地方的媽媽和廣大市民共同催生出來的公投,公投的內容包括:同意市府應訂定廢污水管理自治條例,專管回收工業廢水、醫療廢水及其他產業的廢污水,而這次公投的結果,成功的表達出市民對於希望能喝到好水非常強烈的意願。

 

這次流域改系列活動在新竹的場次,就在舊港島落日中完美落幕了。學員們對新竹的這條母親河頭前溪有了更深的了解,科技發展固然重要,人類社會在開發和保護之間更需要找到平衡點。流域改系列活動希望增進民眾對於當地水資源的認識,也有助於提升大眾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注和參與度。在科技進步和生態保護之間找到平衡,是新竹及其他地方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圖說}這次流域改系列活動在新竹的場次,就在舊港島落日中完美落幕了。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


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子計畫二 – 晶片時代與數位治理|春季學術活動行事曆

2025-06-21

more

徵稿啟事|衝突、正義與解殖:21世紀轉型中的亞洲

2025-05-17

more

側記|The Future of The Past: Preserving Women’s Writing in Digital Humanities – Project Knjiženstvo

2025-04-21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