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與政治性主體

版權所有劉紀蕙

 

我們仍舊對於主體感到困惑。所以,我們先談一談有關主體或是政治性主體的幾個周邊問題──杭席耶曾經指出,主體化的活動(subjectivization)是使原本無法發言者成為可以發言的一系列活動,是使不被看見的進入可以被看見的領域。杭席耶指出,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便是此模式的原型,任何政治主體化的活動也都屬於此公式。「不同意」(“disagreement” [la mesentente])是作為政治性主體的思考起點。政治主體化製造了對立於國家警察邏輯的另外一個共同體,一個原本不存在的群體便與原生社群分裂而出 現。平民/人民是第一個出現的政治性主體,勞工、女性,也是這些被召喚而出現的政治性主體。然而,共同出現,總是會造成錯誤的計算,使得原本屬於個體的部 分無法被計算,或是以錯誤的方式計算。(Ranciere?1999: 35-3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