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文學與變異

 

牧童的笑和蕃女的情慾會使詩的世界快樂的。原野的火災也會成為詩人的火災。新鮮的文學祭典總是年輕的頭髮的火災。新的思考也是精神的波西米亞式的放浪。我們把在現實的傾斜上摩擦的極光叫做詩。

我思索透明的思考,……文字的意義上變得不透明。……這種思考的世界就在『燃燒的頭髮』中,這個思考的世界終於成為文學的。文學作品只是要創造頭腦中思考的世界而已。

楊熾昌<燃燒的頭髮──為了詩的祭典>(127-128)

 

設計宗旨 探討主題 進度表 老相片簿
作業要求 背景討論 參考書目 學生研究計畫
線上討論群 台灣文學比較研究網站

 

現代主義文學與變異

Modernism and the Perverse

 

劉紀蕙

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

一九九九年春季班

課程設計宗旨:

台海兩岸文學與文化發展阻隔多年,加上政治因素與資料不足,台灣地區人文研究多略去二、三○年代以降之中國文學與文化發展;此外,日據時代之台灣文學與文化亦尚未受到全面重視。此雙重斷裂,使得台灣文學以及文化史研究無法著根,無法銜接五四以來兩路平行交錯發展的思想史與文化史。本課程之設計試圖以文學史與文化史的角度觀察,銜接台灣文學二、三○年代現代主義文學與中國大陸現代主義文學之脈絡,以及此現代主義所承受日本、西歐之影響。本課程之討論企圖挖掘五四以來台灣與中國早期現代文學中被忽視的前衛動力﹐以及重新思考此前衛動力在殖民處境與左翼、右翼兩股國族論述之下企圖逸離的路徑。

本學期此課程之結構以三○年代上海新感覺派作家施蟄存、劉吶鷗、穆時英等以及現代主義詩人戴望舒為探討之一端,三○年代台灣現代主義文學與新感覺派作家水蔭萍、翁鬧、龍瑛宗、巫永福為另一端,穿插以日本新感覺派文學、現代文學理論、法國現代主義文學以及精神分析詮釋學對於前衛運動的討論為參照點。

探討議題如下:現代主義與都市文學,都市中浪遊子的現代人觀點,中國、台灣、日本的新感覺派文學,殖民區與租借區的多元文化矛盾,左翼、右翼之國族論述與個人空間之矛盾,東亞地區現代主義文學的精神分析詮釋。

 

各週主題

週次               議題
第一週 3/3 導論
第二週 3/10 上海三○年代背景
第三週 3/17 施蟄存
第四週 3/24 劉吶鷗
第五週 3/31 穆時英
第六週 4/7 放假
第七週 4/14 女性作家都市文學以及心理小說
第八週 4/21 日本新感覺派與心理分析小說作品
第九週 4/28 Baudelaire、 戴望舒與都市浪遊子
第十週 5/5 台灣三○年代背景
第十一週 5/12 水蔭萍以及風車詩社
第十二週 5/19 台灣新感覺派文學與都市文學
第十三週 5/26 左翼作家陣營以及都市文學
第十四週 6/2 東亞地區現代主義文學的精神分析詮釋
第十五週6/9      開放討論
第十六週6/16    開放討論
第十七週6/23   期末口頭報告

 

詳細進度表:

週次 各週主題 閱讀資料 備註
1 導論

3/3

   
2 上海三○年代背景

3/10

引言:何麗霞

  • 潘翎主編。薛理勇、錢宗灝撰文。《上海滄桑一百年1843-1949》。
  • 楊義.《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第一章「小說史研究與文化意識」、第二章「清末民初小說在文化上的選擇與迷失」、第三章「現代小說觀念變革的文化原因和文化深度」
  • 嚴家炎.《中國現代主義小說流派》
  • 唐正序、陳厚誠主編.《20世紀中國文學與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第二編「現代主義影響的第二次浪潮」(1927-1937),頁263-394。
  • Yingjin Zhang,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Modern Literary History in China, 1922-1980," Modern China, Vol. 20, no. 3 (1994.7): 347-377.
第二週到第七週之間到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中研院文哲所、輔大「社會文化研究中心」查閱相關資料以及當時期刊報紙
3 施蟄存

3/17

引言:馮慧瑛

 

作品:

<春陽>、<石秀>、<魔道>、<白光>、<鳩摩羅什>、<梅雨之夕>、<將軍的頭>、<旅舍>、<夜叉>、<霄行>、<凶宅>、<阿襤公主>、<殘秋的下弦月>

參考資料:

  • 余鳳高。〈心理學派與中國現代文學〉《文學評論》。 5期 1985 頁62-75
  • 施建傳。〈現實主義還是現代主義—試論心理分析小說派的創作傾向及其歷史教訓〉《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2期 1985 頁40-60。
  • 黎活仁。《現代中國文學的時間觀與空間觀:魯迅、何其芳、施蟄存作品的精神分析》。 台北:業強。 1993
  • 李歐梵。〈中國現代小說的先驅者:施蟄存、穆時英、劉吶鷗的作品簡介〉《聯合文學》。3卷 12期 民76.10 頁8-14。
  • 鄭明娳、林燿德專訪。〈中國現代主義的曙光—與新感覺派大師施蟄存對談〉《聯合文學》。6卷 9期 民79.07 頁130-141。
補充報告:

王學玲:五四以來到二、三十年代主要文學流派

李黛顰:中國近代史重要歷史事件年表

4 劉吶鷗

3/24

引言:蕭瑞莆

作品:

劉吶鷗《都市風景線》<殺人未遂>、《熱情之骨》、《現代電影》

  • 彭小妍。〈「新女性」與上海都市文化—新感覺派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10期 1997.03 頁317-355。
  • 彭小妍。〈浪湯天涯:劉吶鷗一九二七年日記〉《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12期 1998.03 頁1-39
  • 李今。〈新感覺派和二三十年代的好萊塢電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3期 1997 頁32-56。
  • 張英進著、馮洁音譯。〈都市的線條:三十年代中國現代派筆下的上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3期 1997 頁93-109。
  • 吳福輝。〈老中國土地上的新興神話—海派小說都市主題研究〉《文學評論》。 1期 1994 頁5-17
 
5 穆時英

3/31

引言:楊如英

作品:

《Pierrot》、<白金的女體塑像>、《公墓》、<上海的狐步舞>、<夜>、<夜總會里的五個人>、《聖處女的感情》

參考資料:

  • 周毅。〈浮光掠影囂孤魂—析三十年代作家穆時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3期 1989 頁140-149。
  • 楊義。〈論海派小說〉《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2期 1991 (167, 此為論文摘編)167-181。
  • 景秀明。〈試論海派小品的多重文化意識〉《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3期 1996 頁245-257。
  • 秦家琪。〈論三十年代江蘇新文學的主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3期 1988 頁162-177
 
6 放假

4/7

春假  
7 女性作家都市文學以及心理小說

4/14

引言:楊如英

作品:

沈祖棻﹙絳燕﹚<馬嵬驛>、<茂陵的雨夜>﹙刊載於《詩帆》一九三四

張愛玲

蘇青

潘柳黛

參考資料:

  • 楊義.《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第六章「女性小說的興起及其文化契機」
  • 吳福輝。<作為文學﹙商品﹚生產的海派期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4年1期﹐1-15。
 
8 日本新感覺派與心理分析小說作品

4/21

引言:何麗霞

作品:

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

橫光利一<機械>

川端康成(水晶幻想>

芥川龍之介<袈裟與盛遠>

堀辰雄<聖家族>

伊藤整<生存的恐懼>

片鋼鐵兵<色情文化>

參考資料:

  • 王向遠。〈新感覺派文學及其在中國的變異—中日新感覺派的再比較與再認識〉《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4期 1995 頁46-62。
  • 閻振宇。〈中日新感覺派比較論〉《文學評論》。 3期 1991 頁87-96.
 
9 Baudelaire、戴望舒與都市浪遊子

4/28

引言:盛鎧

作品:

Baudelaire's Le fleu du mal以及其他散文

戴望舒詩文集

參考資料:

  • Benjamin on Baudelaire
  • Baudelaire and Schizoanalysis
  • 闕國虯。〈試論戴望舒詩歌的外來影響與獨創性〉《文學評論》。 4期 1983 頁31-41.
  • 凡尼。〈戴望舒詩作試論〉《文學評論》。 4期 1980 頁78-91
 
10 台灣三○年代背景

5/5

引言:王學玲

參考資料:
  • 許俊雅《日據時期台灣小說研究》第一章「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的發展」、第二章「日據時期台灣小說之作者及其背景分析」與附錄「日據時期台灣小說刊行表」
  • 莊永明。《台北老街》。台北:時報文化﹐1991。
  •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第二章「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
  •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第一章「台灣新文學運動的起源」
第十週到第十三週之間到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光華商場旁﹚查閱相關資料以及當時期刊報紙
11 水蔭萍以及風車詩社

5/12

引言:盛鎧,Paul 曾

作品:

水蔭萍作品選

 
12 台灣新感覺派文學與都市文學

5/19

引言:李黛顰

作品:

楊雲萍<到異鄉>﹙1926﹚、<加里飯>﹙1927﹚<青年>﹙1930﹚

張我軍<誘惑>﹙1929﹚

翁鬧<殘雪>﹙1935﹚、<天亮前的戀愛故事>﹙1937﹚

巫永福<黑龍>﹙1934﹚、<山茶花>﹙1935﹚

龍瑛宗

參考資料:

  • 施淑<感覺世界──三○年代台灣另類小說>、<日據時代台灣小說中頹廢意識的起源>《海峽兩岸文學》
  • 林燿德<都市文學>
 
13 左翼作家陣營以及都市文學

5/26

引言:陳正芳

作品:

郭秋生<王都鄉>﹙1935﹚

吳天賞<龍>、<蕾>﹙1933﹚、<野雲雁>﹙1935﹚

王白淵<唐璜與加彭尼>﹙1933﹚

郭水潭<某個男人的手記>﹙1935﹚

參考資料:

  • 陳芳明《左翼台灣》第二章「台灣左翼文學發展的背景」、第三章「賴和與台灣左翼文學系譜」、第六章「《福爾摩沙》時期的巫永福」、第八章「吳新榮:左翼詩學的旗手」
  • 施淑<文協分裂與三○年代初台灣文藝思想的分化>、<書齋、城市與鄉村──日據時代的左翼文學運動及小說中的左翼知識分子>。《兩岸文學論集》
 
14 東亞地區現代主義文學的精神分析詮釋

6/2

   
15 6/9 開放討論  
16 6/16 開放討論  
17 6/23 期末報告  

 

作業要求:

一、負責單元報告(挑選2∼3個單元):

  1. 對此單元之背景做一摘要報告,並於上課之前上網
  2. 對此單元涉及之議題,提供書目,以便上網
  3. 挑選與此單元相關之理論以及二手資料,於課堂中報告

二、期末報告(一萬二千字到一萬五千字),以網路呈現,並公開報告:

  1. 第八週決定研究範疇,於網路上公佈
  2. 第十週完成圖片掃描上網:作者照片、出版物封面、出生地以及作品中提及地點之照片
  3. 第十一週將主要書目(作者年表)與二手書目上網
  4. 第十二週將大綱上網
  5. 第十六週將全文上網

 

網頁更新維護:劉紀蕙

最近更新日期:1999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