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Activities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2025六燃文件展:洄游六燃,洄游頭前溪|展場花絮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Flora & Fauna: Domestic Nature and Private Collecting in Reform Era Beijing

more

台聯大課程「冷戰專題」演講----廖彥豪:冷戰結構、內戰延長與美國因素:農復會與台灣戰後農村土地改革

2016-11-03

講者:廖彥豪(台大城鄉所碩士、中研院人社中心助理)
主持人:林淑芬教授
講者簡介:
廖彥豪,暨大公行系學士,台大城鄉所碩士,現為中研院人社中心助理。碩士班階段曾統籌一系列台灣戰後規劃史的口述訪談、數位典藏與歷史研究案,碩士論文先後獲得不同領域碩士論文獎肯定。重要的出版作品與成果,包括:《專業通才理想的實踐:台大建築與城鄉所訪談錄》、《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98期「重探台灣戰後

交通大學人社二館106A研討室

演講摘要:
1. 農復會與土地組的結構位置、組織運作、工作方法與政策目標
2. 總結中國經驗、參照日韓範型與掌握台灣農村:農復會和土地組對台灣農村土改的計畫準備、推動策略與政治溝通和動員
3. 扶植自耕農條例草案的提出:行政院高層政策指示、農復會與美方機構的聯繫溝通、農復會土地組和省府地政局的跨機構協作模式
4. 重新理解所謂的「冷戰結構」與「美國因素」:美援、美援機構與美籍專家的差異、角色與影響
5. 「冷戰結構」與「內戰延長」的組織工作氛圍與行動反應準則:對農復會土地組而言,「民主美國」與「共產中國」意味著什麼?
6. 冷戰、東亞與台灣:台灣戰後農村土地改革的政經意義與實質內涵
指定閱讀:
1、瞿宛文,2015,〈「重探台灣戰後農村土地改革」專題導言〉,《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98期,頁1-9。
2、瞿宛文,2015,〈台灣戰後農村土地改革的前因後果〉,《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98期,頁11-68。
3、廖彥豪、瞿宛文,2015,〈兼顧地主的土地改革:台灣實施耕者有其田的歷史過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98期,頁69-145。
4、雷正琪,1951/06/28,《台灣農村視察報告》,台北: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為農復會譯印中文版,指定閱讀導論、第七章與結論等三部分,頁1-9、40-58。)

延伸閱讀:
1、廖彥豪,2013,《臺灣戰後空間治理危機的歷史根源:重探農地與市地改革(1945─1954)》,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下載連結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0225609620666829299,建議閱讀第二章)
2、朱旭華,1992,《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與臺灣土地改革(1948-1965)》,臺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論文資訊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4404690829689786515,建議閱讀第四章)
3、Parsons,Kenneth.1956 Land tenure Conference on World Land Tenure Problem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University of Wisconsin(建議閱讀第三部分,國際組織在土地改革運動中的角色)

主辦單位:國立交通大學邁向頂尖計畫、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亞際文化研究國際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近期活動 Recent Activities


Domenico Napolitano 2025 訪台講座:Organizational Studies and Disability: Identity Work, Accommodations, Accessibility

2025-05-26 - 2025-09-30

more

2025六燃文件展:洄游六燃,洄游頭前溪

2025-05-26 - 2025-09-30

陽明交大 交大校區藝文空間

more

Film Screening & Discussion|The Ethics of Human and Artistic Resistance II: THE MAN WHO COULD NOT REMAIN SILENT

2025-05-27 - 2025-09-30

Room 106A, HA Building II, Hsinchu Guangfu Campus, NYCU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