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Activities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Into the heads of Israel: “Izkor: Slaves of Memory” Screening & Siscussion with Filmmaker Eyal Sivan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2022-2023 YEAR BOOK

more

Call for Papers: Cultural Studies Annual Conference an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Workshop

2018-08-20

大會主題:其餘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Rest)
 
The West and the Rest,「西方以及其餘」,這樣的表述已經存在幾十年了,指涉了自十六世紀以來「西方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West),西方對其餘世界的支配,以及對於形塑今日世界無與倫比的影響力。這個表述最晚近的代表作當屬史坦福與哈佛歷史學者Niall Ferguson於2011年出版的《文明:西方以及其餘》 (Civilization: The West and the Rest)。這部21世紀的著作回顧了過去五百年西方獲致如此優勢以及文明影響力的理由,更考察評估了西方在面對伊斯蘭世界與中國的政治與經濟挑戰中如何轉為防衛的守勢。
 
The Rise of the Rest,其餘的興起,則是個伴隨著21世紀而來的嶄新體察。這個標題首度出現於專注東亞研究的政治經濟學者Alice Amsden(1943-2012)於2001年出版的:《「其餘」的興起:晚期工業化經濟體對於西方的挑戰》 (The Rise of the “Rest”: Challenges to the West from Late 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她於1989年發表的《南韓:亞洲的下一個巨人與晚期工業化》,曾獲得美國政治學學會1992年頒的傑出政治經濟學著作;「其餘的興起」則是延伸更廣角的洞察。這個表述在過去十幾年獲得愈來愈廣的體認。CNN「全球公共廣場」(GPS)主持人Fareed Zakaria 於2009出版的《後美國世界:以及其餘的興起》(The Post-American World: and the Rise of the Rest),則相對於界定「現代性」與「西方生活」的美國世紀,大大推廣了「其餘的興起」這個體認與表述。我們強調Amsden原創的洞察與表述,她不僅考察了台灣與南韓的成長經驗,也考察了亞洲的中國、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印度,中東的土耳其、拉美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本屆年會主題:「其餘的興起」,這項在21世紀展開的體認,最早的啟發來自東亞的台灣與南韓於1960-70年代的快速工業化與經濟成長,跟著日本同為「其餘的興起」的領先雁群。
 
其餘的興起,最基本的,是力學裡的運動軌跡與相對速度問題;其次,可以是政治經濟學描述的狀況,可以是牽涉相對變動下的文化與認同問題,可以是隨之而相對變遷的喜好嫌惡與種種感官經驗判斷的美學問題,可以是牽動驕傲自滿或挫折妒恨乃至民粹政治動力的社會心理問題,可以是從人際到國際間相互對待的倫理問題,可以是地緣政治裡貿易戰、冷戰熱戰與敵友決斷的戰略問題,可以是瞻望未來、影響現在認知與改寫過去歷史的集體記憶再塑造的問題。
 
西方如何在面對「其餘的興起」的挑戰之下轉而為防衛的守勢?令人印象鮮明的是2016年中的英國脫歐、川普的競選與年底的勝選,前後數年間歐洲極右國族主義政黨的普遍擴張,加泰隆尼亞、蘇格蘭、以及歐洲潛在的分離運動。我們看到是二戰之後七十年全球化推手的西方強權,如今國內政治不僅表現反全球化的態度,而且走向保護主義、排外、築牆、分離主義、鞏固趨小的本土認同,Zygmunt Bauman所謂返回部族主義的趨勢。
 
歐洲、北美、東亞富裕的已開發國家,從內部透視,程度不同地面臨著一系列老化現代性的負向循環,尖銳的少子化,勞動力投入的衰減,內需消費力的弱化,國家與個人債務的擴張,年金危機,薪資長期停滯與萎縮,工作青年的貧窮,啃老寄居的單身成年子女成為日趨普遍的現象,親密關係的脆弱,以往定義「成年」(adulthood)的經濟獨立與戀婚生養不再有效,種種反饋又急遽惡化了少子危機。這是歐洲面對移民危機的兩難困境:若接受移民,害怕一個世代之後今日所知的歐洲文化將面目不再;不接受移民,則人口危機的惡性循環同樣將在一兩個世代後令今日的歐洲文明難以為繼。
 
若看的不只是西方而是包含「其餘的興起」的全球大圖像,人類進步的指標是明確的。Steven Pinker 今年(2018)的暢銷書Enlightenment Now: The Case for Reason, Science, Humanism, and Progress,讓我們撇開不論他的意見(西方啟蒙思想的理性與科學態度仍然是推動今日世界進步的因素),而只看他精心列出的統計事實:今日世界的平均壽命已增至71.4歲,相較於18世紀中期歐洲與美國的35歲。嬰兒死亡率、人類死於感染性疾病(瘟疫)、飢荒、戰爭、犯罪殺人、意外事故的比率也都分別明顯降低;尤其在興起的「其餘」國家,大規模的人口脫離貧窮;文盲減少,受基本教育與高等教育的人口都顯著增加;種族少數、女性、同性戀在平權上獲得顯著進展。然而這麼高瞻的全球大圖像並非決定西方回應「其餘的興起」的國內政治與地緣戰略因素,前述系列危機負向循環所造成的挫折與憤怒的民粹情緒才是民主社會需要應付的立即因素。而這將我們帶引到了歷史上跟1930年代最接近的模式狀況:保護主義、關稅壁壘、貿易戰爭、排外與極右民粹的國族主義。誰知道隨後將降臨的會是什麼!
 
從全球大圖像回到「其餘的興起」的基本意涵:力學的運動軌跡與相對速度問題,相關的分析單位即可有各種局部、地方、微觀的單元。例如,高雄,1999年貨櫃吞吐僅次於香港與星加坡的世界第三大港,後來怎麼被釜山、上海洋山港、深圳、青島、天津連續超越的?原來僅次於臺北穩坐第二大直轄市,如何被台中超越而淪為老三的?這又可能牽涉什麼社會心理與認同的議題?再例如,齊莫爾與巴特都清楚,定義「時尚」(Fashion)的,無非是個形式上保證「其餘的興起」的戲局,這可以用來分析消費物件、文學類型、藝術介入、遊戲、名人、或樂風。「其餘的興起」,也是哲學上「潛在與實現」(virtuality & actualizing) 問題的一種表述。因此「是什麼」(being)的問題沒有「將成為什麼」(becoming)的問題來得重要,人工智慧如此,認同與公民身分亦然。歷數廿世紀兩次大戰之後歐洲國家在領土、主權及其人民之間顯著的錯動,Giorgio Agamben指出如今歐洲各國的公民相當大的部分原來是難民。難民移民到公民之間不是一道簡單的歸化(naturalization)而是灰色的五十等色差(fifty shades of gray),別忘了還有反向剝除公民權(denaturalization)的五十道陰影,納粹下的吉普賽與猶太人,中國1949年後的地富反壞右,眼前緬甸的羅興亞人,1994年之前種族隔離下南非的黑人,即將在南非土改政策下遭到無償沒收農場土地的白人。
 
籌備委員們推薦值得發想“The Rise of the Rest”的中文譯名還有:餘興、盛餘….我們也開放「其餘」、「興起」發想而言之成理的論文。


「其餘的興起」徵稿子題策劃說明:
 

民粹主義與民主危機
 
「民粹主義的幽靈在全世界的上空徘徊!」評論者如是說。確實,過去一、二十年,「民粹(主義)」儼然已經成為政治分析的關鍵概念,乃至日常生活用語。不論是歐美的右翼種族主義、分離主義以及非典型左翼力量的崛起,或者是被視為東亞第三波民主化指標的台灣與南韓,民眾對於選舉代議與司法制度的不信任與抵制;抑或是晚近在香港針對基本法體制所爆發的群眾佔領運動,以及眾多地區的政治經濟菁英在面對金融危機時,一方面與跨國資本聯手榨取資源、驅離民眾,另一方面又以反全球化、保護在地生活的主張動員民眾支持,使得眾多試圖對抗國家威權主義與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另類運動難以與之抗衡等等諸多性質不盡相同,乃至相互扞格的現象與運動,都不乏有研究者以「民粹主義」稱之,進而探討其所引發或試圖回應的民主危機與其他危機。本子題歡迎採取不同研究途徑、針對不同場域與現象,分析民粹主義的論文;本子題也歡迎反思「民粹vs.民主」這組特定的「危機—批判」連結的論文。(林淑芬 策劃)
不平等公民
 
我們歡迎研究者探討當前社會的「不平等公民」現象,以及公民權與普遍人權之間的矛盾。外籍配偶、外籍移工人權、拒斥雙重國籍、無國籍兒童都是明顯的例子。印度、馬來西亞、緬甸、泰國等地更時常出現居住四、五代卻仍然無法取得公民身分的居民,以及政府因為經營選票庫而濫發公民身分,卻不賦予平等權利的現象,也是值得跨地參照探討的問題。
(劉紀蕙 策劃)
冷戰、知識、解殖
 
於當下右翼民粹國族主義運動再度萌發,及後冷戰社會主義不斷消解,以「民族國家」為首的自由民主運動重整的歷史時刻,「全球化」一體的文化融合與意識型態終結的歷史想像再次受到挑戰,也迫使我們重新思考此種「後冷戰」的歷史終結大敘事,如何遮蔽且中介了「冷戰」的殖民遺緒,並且顯現西方知識框架預設的文明階序與歷史發展。究竟何謂「冷戰」?當我們提「冷戰」之際,指涉的又是什麼?又是對誰而言的「冷戰」?「冷戰」與文化、政治、美學的關係為何? 以「冷戰」為分析軸線,我們鼓勵不以單一國家、戰爭與歷史分斷作為冷戰知識的基礎,重新思考(後)冷戰與(新)殖民主義的歷史延續性以及種族化的權力關係為何?冷戰的知識與情感效應如何滲透至甚或形塑我們每日感知的政治空間、社會實踐、美學政治以及歷史記憶?冷戰與新自由主義國家發展的關係為何 (例如,民主、權利與私有財等論述)?我們又該如何介入與分析當下社會的冷戰知識「性」效應(例如,冷戰女性主義、婚姻、家庭、性/性騷擾/暴力、慰安婦議題、法律治理、#me too 運動等)?又(後)冷戰的科學發展與醫療化的生命治理模式為何(例如,科學與軍備競賽、醫療觀光與移民、人口控制、優生學、生殖技術等)?我們同時也歡迎各位探討關於戰爭難民、戰爭責任、歷史正義與跨國「民主」運動等議題,更是期待各位一起思索,我們應該如何批判或重構文化研究視野的冷戰知識解殖方法論 (文學、藝術、運動等)? (林建廷 策劃)
情感政治
 
隨著本土主義的抬頭,認同政治的討論出現了「情感政治」的轉向。除了探討普世主義與國族主義對身分認同建構的影響之外,亦開始關注個人如何在小尺度的日常生活與地方文化產生情感連帶,並藉由各種情感的觸動來促成集體的政治意識及能動性,以回應全球化對地方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之影響。本子題歡迎論文探討情感政治對認同建構的影響,如何與國族主義和全球化等不同尺度的身分協商等相關議題。 (黃宗儀 策劃)
剩下的文學?
 
一樣白紙黑字寫成文章,有的立時聲勢奪人,公認是經典;有的猥瑣難解,只能包便當。如果這是文學的現實,任誰都想知道,界限劃在哪裡?標準可會改變?百年來的當代文學理論,也從Leavis選拔「偉大傳統」的任重道遠,歷經Barthes的「作者已死」的狂妄解放,再到現今動物化資料庫的後現代拼貼,目睹文學已經不文學了,應該悲或喜?本子題徵求:討論文學的純正與剩下、收編與排除、鬥爭與重建……等等的研究嘗試。(蘇碩斌 策劃)
文本解釋與歷史記憶
 
不論是要打造國族或是擴張帝國、還是要反抗既有的體制皆需建構、重塑歷史記憶。此時,除文字史料外,文學、戲劇、電影等文本皆會被動用來想像、解釋、傳承對過往人物與事件的意義。本子題意圖探究歷史與文學、戲劇、電影等文本如何交互作用以建構中心或反中心者所需的歷史記憶。 (藍弘岳 策劃)
藝術批判介入
 
我們希望思考藝術行動如何政治性地介入社會?如何辨識社會中值得探究的議題,而以劇場行動、策展行動、紀錄片、視覺展演等不同藝術方案,進行批判式的介入?我們歡迎論文(小組)提出台灣與東北亞、東南亞或是兩岸的跨地視野連結。 (劉紀蕙 策劃)
直面文化政策
 
「文化研究」的知識架構長期關注於表意系統的生產與作用,探索不同主體所在及其權力運作關係。然而,文化實踐涉及了物質向度,也就必然與特定社會組織和體制運作有關。相較於論述與概念層次的意義競逐,實踐導向與文化抵抗的知識本質,使得文化政策場域成為文化研究學門必須面對的真實挑戰。本議題歡迎從文化政策與治理的理論與實務各種探問,直面文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 (殷寶寧 策劃)
餘興:娛樂、安頓、分心的文化政治
 
休閒、遊戲、娛樂是形構文化與社會最重要的動態過程,而且是人類智力極致表現,如科學哲學藝術等技藝都源自某些嚴肅遊戲。消費社會興起,閒暇、旅遊、遊戲、娛樂是資本主義的延續?或者抗拒被治理的異質學?從普遍經濟學、原始豐裕社會、農藝復興、匠人技藝、世俗啟迪、自我技術的角度來看,如果不是鄉愁,那會是另外一種可能嗎?本議題歡迎與消費娛樂閒暇遊戲等相關之文化研究論文。 (蕭旭智 策劃)
實擬虛境(real virtuality)
 
「工業4.0」不僅是一種論述,而是一方面透過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數位資料重新界定與改變生產力與勞動力的物質性基礎,在生產價值與勞動價值的解放過程中倒數著人自身的剩餘價值;另一方面,智能手機、社交媒體、直播、虛擬擴增實境遊戲、電子支付等「數位產業」更讓「閒餘消費」(consumption of the rest)得以部署於時空碎形化的現代生活中。然而,當代資通訊科技的發展並不止帶來虛擬實境般的小確幸,網路運動或「顏色革命2.0」亦能運用數位化的虛境技術實擬出動員、參與、集結、傳散的政治效果,甚至為社會弱勢或邊緣者開創資源共享的契機。本子題歡迎論文對於當代資通訊科技對理智人(Homo sapiens)、經濟人(Homo economicus)、工藝人(Homo faber)、遊戲人(Homo ludens)、社會人(Homo sociologicus)、情緒人(Homo emotionalis)之剩餘性的探討與省思。 (吳哲良 策劃)
 
=========================================================
 
◉ 年會舉辦時間:2019年 3月 9、10日(周六、日)
◉ 投稿截止期限:2018年 8月 20日
◉ 年會舉辦地點:國立交通大學人社院(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 審查結果通知:2018年 9月 30日
◉ 論文全文截稿:2019年 2月 25日
 
◉ 徵稿論文類別
1.  年會主題論文:「其餘的興起」主題相關之論文(本會策劃10個徵稿子題)。
2.   一般研究論文:其他與文化研究相關之論文。
3.  自籌主題論文(panel):文化議題強烈、具有共同關懷之研究論文三至五篇。
 
◉報名流程
1.  登入投稿系統:
  年會主題論文:https://goo.gl/forms/8Ya9b98gvLxQPDIn2
  一般研究論文:https://goo.gl/forms/M12iZkjEwrVgeCUn1
  自籌主題論文(panel):https://goo.gl/forms/QnHbqm37haXmzuN13
2.  填入報名資料:姓名、所屬單位及職稱、論文類別、論文題目。
3.  撰寫摘要及關鍵字:填入摘要(500-1000字為度,宜包含問題意識、研究方法、預期發
  現等),並提供3-5個關鍵字。
4.  確認資料填妥、無誤後上傳。


◉注意事項
1.  撰稿請依各學科主要期刊之學術格式。
2.   論文發表人不須繳交發表費。主辦單位亦不提供發表人任何稿費及交通補助。
3.   論文發表期間之住宿、交通,由發表人自理,主辦單位不代予安排。
4.   個人論文未依時限繳交全文、籌組主題未依時繳交全部篇數之2/3以上論文者,主辦單
   位得徵詢後取消發表。
5.   其他未盡事宜,請參考「文化研究學會」年會網站之最新消息。


◉主題徵稿策畫人:
朱元鴻、林淑芬、林建廷、吳哲良、殷寶寧、黃宗儀、劉紀蕙、藍弘岳、蕭旭智、蘇碩斌。

◉聯絡信箱:csaconf2019@gmail.com
 
◉ 主辦單位:文化研究學會、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國立交通大學/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近期活動 Recent Activities


2024 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迎新交流會

2024-08-13 - 2024-09-30

陽明交大新竹交大校區人社三館103室

more

Workshop: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Social Inequalities

2024-08-21 - 2024-09-30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人社三館HC201室,同步線上進行

more

台島西部「流域改」讀書會/走讀【走讀場三|台北】

2024-09-01 - 2024-09-30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