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Activities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Mobile Genders: The Trans* Journeys of Chinese Students in Australia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燃後》vol.2 《洄游頭前溪》─2024.夏季|六燃小誌第二期

more

【新書出版】罔兩問景II:中間物

2022-11-29

書名:罔兩問景II:中間物

作者:丁乃非、白瑞梅、李思齊、林文玲、林建廷、林純德、張馨文、黃詠光、劉人鵬

主編:丁乃非、劉人鵬、張馨文、黃詠光

ISBN   9789865470487

出版日:2022/12

內容介紹

感、性、非人

在不同類別、不同結構、不同型態下

成為「眾罔兩」共同體想像,並與中間物一起作為方法

「罔兩」,原本的意涵(影外微陰)即諭示雙重邊緣位置(邊緣的邊緣),是被層層稀釋的(類)主體。其指涉之難,即造就了互為參照之不可能。本書各篇文章延展了十五年前《罔兩問景:酷兒閱讀攻略》的諸多歷史、思考的限制,重訪懸宕的命題,指認面目依舊模糊的各種存在;因為「罔兩」的影外微陰之義,已不在狹義的性少數,而是擴及到更多無以名狀之物——與人為主體的妖、妾同行的,還有物質的罔兩(道路、核廢料、斷指、科幻文體),情感的罔兩(負面性、控白、古老鬼魂)。本書繼續開展罔兩的發問,在「晷景遷馳,分陰不駐」(語出章太炎〔1869-1936〕)與「凡物之非此非彼者」(語出嚴復〔1854-1921〕)罔兩寓言閱讀所提供的難以捕捉的時空位置,重新反思亞洲現代性與其思想的「中間物」軌跡。

以「眾罔兩」作為方法,重要的在於「問」

即思考、叩問邊緣的能量形式

本書試圖把魯迅來自尼采的「中間物」概念喻說放在殖民-歷史-地理的認識向度中,作為一個啟導性與中介性的概念,集結九位作者各自的九篇論文,共同探索亞洲當下批判性知識生產的可能性。各篇文章展開的問題意識,似乎一環扣著一環,而可以「中間物」作為環中,以輻輳知識生產的問題性。而在學術工作日益個人化的當下,期待透過本書探索一種在集體「中/之間」共同工作的可能。

 

▍本書特色

  1. 展現時間悖論─遲滯的未來,而非以線性歷史或「邊緣-中心」來理解,進而展現跨時空、跨類別的內涵,以及「中間物」非空間性的過程與過渡性。
  2. 透過「中間物」的概念喻說,使得各篇假以不同的概念與能指,產生彼此之間相互的連結,進一步相互詰問,產生新的閱讀與情感。
  3. 在「殖民與冷戰的歷史—地緣關節」下,提供讀者進一步思索中間物的起點,成為亞際知識情感解殖工作之「未-來」的中間橋梁。

 

▍學界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

Cindy Patton(裴新)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The University of Simon Fraser

王 蘋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

何春蕤 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講座教授/榮譽教授

洪 凌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夏林清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特聘教授

許維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游 靜 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 專任教授

黃盈盈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博導

陳光興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與《人間思想》主編

陳界仁 台灣著名當代藝術家

陳佩甄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張潔平 Matters Lab創辦人暨執行長、前端傳媒總編輯

張歷君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廖勇超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劉紀蕙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亞際文化研究國際學程約聘專任教授

 

▍主編

丁乃非

國立中央大學英語系教授,性/別研究室成員。著有Obscene Things: Sexual Politics in Jin Ping Mei(2002);與劉人鵬、白瑞梅合著《罔兩問景:酷兒閱讀攻略》(2007);與劉人鵬合編《置疑婚姻家庭連續體》(2011)。

劉人鵬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著有《閻若璩與古文尚書辨偽:一個學術史的個案研究》(2005[1991]);《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2000);與丁乃非、白瑞梅合著《罔兩問景:酷兒閱讀攻略》(2007)。編有《憂鬱的文化政治》(與鄭聖勳、宋玉雯合編,2010);《置疑婚姻家庭連續體》(與丁乃非合編,2011);《酷兒情感政治:海澀愛文選》(與

宋玉雯、鄭聖勳、蔡孟哲合編,2012);《抱殘守缺:21 世紀殘障研究讀本》(與宋玉雯、蔡孟哲、鄭聖勳合編,2014)

張馨文

印度班加羅爾文化與社會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Culture and Society)文化研究博士、拉岡取向心理分析實踐者、社會運動者。目前為德里安貝卡大學(Ambedkar University, Delhi)心理系博士候選人。

黃詠光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曾就讀於印度班加羅爾文化與社會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Culture and Society),現為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作者群(依姓氏筆畫順序)

丁乃非/國立中央大學英語系教授、性/別研究室成員

白瑞梅/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為英文系性/別研究室核心成員之一。

李思齊/任教於美國北佛羅里達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Florida)英語系,曾於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擔任客座(2017)。

林文玲/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合聘教授

林建廷/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林純德/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編輯委員

張馨文/德里安貝卡大學(Ambedkar University, Delhi)心理系博士候選人

黃詠光/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劉人鵬/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目錄

序|在遲滯的未來中等待:中間物與眾罔兩的時間性/陳佩甄

導言|「中間物」方法論/黃詠光、張馨文、劉人鵬、丁乃非

第一部分 晷影遷馳:在歷史轉型與知識形構之間

性、淫、翻譯:晚清性別知識重構舉隅/劉人鵬

亞洲之間思想遭遇的負面性轉移:瞿秋白與泰戈爾,1924/黃詠光

成者為妻,敗者妾妓:婚姻轉型與女權演化/丁乃非著,黃道明譯

第二部分 無待而獨?─在空白與(種族)階序之間

何謂台灣的「主體性/ subjectivity」?一個在亞洲「之間」的方法論的實踐 /張馨文

等待醫治的斷指:冷戰自由人文主義的國/種族殘缺敘事/林建廷

妖嬈若是:當代中國大陸「妖」的山寨性/別模組化展現/林純德

第三部分 木石之怪:在轉向介質與未知新地之間

社會議題的中介與轉化:以撒舒優.渥巴拉特兩部台灣原住民族紀錄片為例/林文玲

中國跨性別性工作者不確定的未來與言證紀錄片/李思齊(Nicholas de Villiers) 著,蕭美芳、張行 譯,林純德 校譯

幻設轉向:「千禧年」之「喻」/白瑞梅(Amie Parry)著,張竣昱 譯,方郁甄 校訂

文章出處

作者/校譯者簡介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


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 in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University System of Taiwan:Open Enrollment for 2025

2024-12-13

more

Report|「Aqua Futurism 水未來主義」國際工作坊(威尼斯)分享會

2024-11-01

more

CfP: Digital Society in the Age of AI | CJD

2024-10-30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