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Research

近期活動 Recent Activity


Domenico Napolitano 2025 訪台講座:Organizational Studies and Disability: Identity Work, Accommodations, Accessibility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Flora & Fauna: Domestic Nature and Private Collecting in Reform Era Beijing

more

剝削、不自由勞動與國境體制

主持人:楊雅雯

簡介

剝削一般指利用他人的脆弱以獲取不正當的利益,哲學上的剝削理論討論在什麼條件下「A剝削B」獲得滿足,解釋剝削為何或在何種條件下構成道德錯誤,以及面對道德上錯誤的剝削,應如何介入。然而上述豐富的理論討論,與國際法上或內國法上所運用的剝削概念則有若干鴻溝。儘管各種型態的不自由勞動在國際法上的定義,常以剝削為核心,勞力或性剝削是人口販運的要素,強迫勞動也常被視為是以剝削為目的,奴隸更被視為勞力剝削的極致,但法律究竟如何定義剝削的要件並不總是清晰,又不同脈絡所定義的剝削,例如強迫勞動、奴隸與性剝削,是否具有概念上的一致性?我們也需要評估,法律概念與要件是否充分掌握了值得譴責的道德錯誤現象,並指向合適的「反剝削」解方。本研究計畫乃旨在連結政治道德哲學的剝削理論與國際法上的反剝削人權文件,分析法律文件背後所可能涉及的哲學理論爭議,釐清國籍法上剝削概念的要件,與各種型態的不自由勞動(從傳統奴隸到現代奴隸)的關連。
本計畫亦將進一步分析主權國家控制人流的國境體制如何形成構成合法的勞動剝削,蓋國境體制運作的討論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單純禁止具有剝削特質的交易作為避免剝削的手段,可能使被害人落入更糟的處境,故禁止有其不足,分析並修正交易的背景條件乃有必要,而國境體制在販運或強迫勞動議題中,往往是被習以為常且預設正當的背景要件之一,而成為需要調整的對象。這個計畫所欲達成的貢獻,是界定國家反剝削之人權義務的範疇,並對於習以為常的國境體制的運作設下界線。
 

計畫總覽 All Research Topics


歷史重估的探討

由第一個子計畫「記憶政治與治理技藝:國家、社會、族群與歷史的亞際研究」與第二個子計畫「後/冷戰文化影子下之亞際知識解殖」執行,結合歷史學、社會學、文學、思想史、經濟史、人類學、政治哲學等學科的跨領域研究。

當代問題的分析

由第三個子計畫「21世紀的未來政治經濟:中國崛起、新自由主義與新殖民主義」與第四個子計畫「老化的現代性、都市空間重構、遷移與底層形構」執行,主要由社會學、傳播學、都市研究、人類學、原住民研究、外籍勞工研究、政治哲學等領域的學者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