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動 Recent Activity
Domenico Napolitano 2025 訪台講座:Organizational Studies and Disability: Identity Work, Accommodations, Accessibility
more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Flora & Fauna: Domestic Nature and Private Collecting in Reform Era Beijing
more「晶片」策略與技術如何改變亞洲的「移民」與「流動」?
主持人:浦南
簡介
印度與台灣的關係在傳統上較為低調,主因為印度對中國反應的潛在擔憂。然而,由於幾個發展因素,印度與台灣的關係正在經歷緩慢卻重要的變化。就目前觀察而言,印度準備大幅擴展與台灣的經濟關係。近年來,建立半導體製造中心已經成為印度的優先事項,而台灣被視為半導體製造的領導者。印度一直希望引進更多的全球企業來發展其國內的製造設施,目標是將印度打造成「全球電子製造和設計中心」。這一目標是促成印台兩地深化雙邊合作的有利契機,也間接助長台灣的政治目標和在印度的影響力。由於中國反對印度與台灣的任何政治接觸,來自台灣的部長級訪問一直很罕見,但在中印邊界仍有衝突的背景下,新德里(New Delhi)似乎對中國的反應不再那麼擔心。自2010年以來,印度未在任何雙邊文件中公開提及「一個中國政策」,這反映了印度對中國的不滿。受多種全球和區域因素的推動,半導體製造可能成為促進印度與台灣關係的重要領域,並推動在政治和外交等多個領域的更緊密合作。 今天,半導體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地緣政治戰場,美國、日本和中國都在大力投資本國的晶片生產能力。印度的計劃是將自己建立為半導體製造中心,其中包括吸引海外半導體製造商的投資,趕上並節省進口成本,同時促進當地智慧型手機製造業的發展。隨著印度開展這一進程,台灣成為了技術和戰略上的重要夥伴。鴻海精密與印度的韋丹塔有限公司(Vedanta)已經啟動了一項價值200億美元的合資企業,計劃建設半導體及顯示面板工廠,並且還有更多的合作夥伴關係正在進行中。
近幾年來,台灣的幾個代表團和商業團體已經訪問了印度,反之亦然。他們的對話主要集中在加強印度和台灣的半導體合作。半導體被視為「新石油」,處於「晶片戰爭」的核心。在有關半導體投資和合作的討論中,台灣和印度於2月16日簽署了意向書(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促進印度工人赴台就業,這對印度勞工移民到台灣具有重要意義。自2023年底談判加速以來,這一雙邊勞動力流動協議一直是台灣的爭議焦點。該計劃將先啟動小規模的試點方案,如果運作順利,將允許更多的印度工人進入台灣。該部門並未說明具體將有多少工人進入,只由台灣方將決定最終數量。當局還指出,台灣在製造業、建築業和其他行業對工人的需求持續擴大。雖然此交換也將有助於印度,為尋找工作並移居海外的勞工提供就業機會。儘管印度與台灣並無正式外交關係,但這一關於勞工移動的協議使兩國在社會經濟層面上通過這些勞工交換實現了互動和影響。因此,本研究將觀察隨著這一「移民」協議的展開,印度與台灣關係的變化。最重要的是,研究將分析中國對這一日益增長的「晶片」友誼的反應。
計畫總覽 All Research Topics
歷史重估的探討
由第一個子計畫「記憶政治與治理技藝:國家、社會、族群與歷史的亞際研究」與第二個子計畫「後/冷戰文化影子下之亞際知識解殖」執行,結合歷史學、社會學、文學、思想史、經濟史、人類學、政治哲學等學科的跨領域研究。
當代問題的分析
由第三個子計畫「21世紀的未來政治經濟:中國崛起、新自由主義與新殖民主義」與第四個子計畫「老化的現代性、都市空間重構、遷移與底層形構」執行,主要由社會學、傳播學、都市研究、人類學、原住民研究、外籍勞工研究、政治哲學等領域的學者執行。
未來共生社會的構想
由第五個子計畫:「朝向亞際平等共生社會:公民參與、法律商榷、社會藝術介入、跨地連結」執行,由政治哲學、法律學、藝術研究與藝術創作等領域的學者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