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9/18) 

導論:台灣文學史──五○年代到當代

第二週(9/25)

議題:五○年代背景──戒嚴時期文藝政策、懷鄉反共文學
主持人:潘薇綺
閱讀背景:
  1. 葉石濤<五○年代的台灣文學>《台灣文學史綱》﹐83-110
  2. 彭瑞金<風暴中的新文學運動>《台灣新文學運動五十年》﹐65-101
  3. 彭小妍主編《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9。──有關五○年代篇章。
  4. 鄭明娳主編。《當代臺灣政治文學論》。台北市 : 時報文化, 1994。──有關五○年代文藝政策文章
  5. 姜貴《旋風》或司馬中原的《荒原》(擇一閱讀)
討論議題:
  1. 國家主義文學的定義(Nationalism)

第三週(10/2)

現代主義萌發與現代主義文學
主持人:林伯欣
閱讀背景:
  1. 葉石濤<六○年代的台灣文學──無根與放逐>﹐111-136
  2. 彭瑞金<埋頭深耕的年代>﹐103-148
  3. Calinescu, Matei. Five Faces of Modernity: Modernism, Avant-Garde, Decadence, Kitsch, Postmodernism.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87. Sixth Printing, 1996. 導論
  4. Sheppard, Richard. "Modernism and Modernity: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Modernism as Diagnosis," "Modernism as Response," 1-30, 31-70, 71-80.
    第三與第四項挑選一篇
討論議題:
  1. 現代主義與現代性的定義
  2. 討論《自由中國》(1)(2)、《文星》與《文學雜誌》以及自由主義與存在主義的影響
  3. 討論《現代文學》、《現代詩》、《創世紀》、《藍星》、《笠》、《筆匯》、《俱場》所楬櫫的理念與意義
  4. 現代藝術所引發的爭議:徐復觀、李仲生弟子等

第四週(10/9)

現代詩社與藍星
主持人:陳姿丰
閱讀背景:
  1. 紀弦《紀弦詩選》
  2. 鄭愁予《夢土上》或《鄭愁予詩選》
  3. 覃子豪的詩論《論現代詩》
  4. 羅門《羅門自選集》
  5. 余光中《余光中詩選》
    第一∼五項可以從個別詩人作品集或是現代詩選中挑選5-6首代表詩作
  6. 宋劍華主編。<論20世紀中國文學的近代性>﹐<文學的現代性與中國現代文學>﹐<現代意識與現代文學>﹐《現代性與中國文學》。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3-17﹐29-39﹐68-73。
  7. 朱壽桐主編。<偏隅發展期:現代主義在台灣的興盛﹐開創﹐發展﹐衰落到回歸>﹐《中國現代主義文學史》。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693-811。
討論議題:
  1. 個別詩人的詩風、分期與主題以及歷史意義
  2. 現代詩派與藍星之詩論

第五週(10/16)

華沙會議停課

第六週(10/23)

創世紀
主持人:吳婉筠
閱讀背景:
  1. 亞弦《亞弦詩選》、《深淵》
  2. 洛夫《石室之死亡》、《魔歌》
  3. 商禽《夢或者黎明》
  4. 《創世紀四十年評論選》亞弦、簡政珍主編。創世紀詩社出版。
    第一∼四項各自挑選5-6篇代表性作品
討論議題:
  1. 個別詩人的詩風、分期與主題
  2. 主要詩論以及歷史意義
  3. 超現實詩風所引起的風潮以及後續三大詩派掌控之影響

第七週(10/30)

現代小說Ⅰ
主持人:文雅琪
閱讀背景:
  1. 王文興的《家變》(或是加上《背海的人》)
  2. 白先勇的《台北人》(或是加上《孽子》)
  3. 七等生<我愛黑眼珠>
討論議題:
  1. 《現代文學》的創立宗旨、社論與參與團體
  2. 個別作家的關切議題以及風格
  3. 作品與時代背景的關連

第八週(11/6)

現代小說Ⅱ
主持人:李桂芳
閱讀背景:
  1. 郭良蕙《心鎖》
  2. 李昂《花季》
  3. 聶華苓《桑青與桃紅》
  4. 施叔青<壁虎>、歐陽子<花瓶>、叢甦<盲獵>
    以上挑選短篇小說﹐或是二位作家
討論議題:
  1. 女性作家的現代主義書寫與男性作家有何異同
  2. 後期(七、八、九○年代)女作家書寫與現代主義時期女性作家之間是否有所承襲延續

第九週(11/13)

鄉土文學作品
主持人:朱桂誼
閱讀背景:
  1. 鄭清文《故事》
  2. 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鑼》
  3. 王禎和《嫁妝一牛車》、《玫瑰玫瑰我愛你》
  4. 王拓《牛肚港的故事》
  5. 楊青矗《工廠人》
    第一∼五項至少擇二項閱讀﹐或是挑選短篇小說閱讀
  6. 陳繼會等著。<導論:文化視界中的中國鄉土小說>﹐《中國鄉土小說史》﹐1-25
討論議題:
  1. 寫實議題的呈現方式以及限制
  2. 鄉土文學的定義以及中國/台灣鄉土文學傳統

第十週(11/20)

現代主義與鄉土文學論戰以及國際局勢背景
主持人:鄭印君
閱讀背景:
  1. 彭瑞金<回歸寫真與本土化運動>,149-194
  2. 葉石濤<七○年代的台灣文學──鄉土乎?人性乎>,137-164
  3. 趙知悌編著。《現代文學的考察》﹐挑選6-8篇
  4. 尉天驄《鄉土文學論戰集》﹐挑選6-8篇
  5. 鄉土文學論戰回顧研討會﹐挑選6-8篇
討論議題:
  1. 現代主義與鄉土文學論戰之概念膠著點
  2. 中國文學史以及台灣文學史中曾經發生的類似論戰

第十一週(11/27)

七○年代、三三詩社、神州詩社與時代的轉折
主持人:陳怡如
閱讀背景:
  1. 三三集刊《鐘鼓三年》。台北:三三集刊,一九八○。──任挑四篇
  2. 溫瑞安。《中國人》。台北﹕皇冠出版社,1980;溫瑞安。<龍哭千里>(1972)。《龍哭千里》。言心出版社,一九七八。頁11-19;溫瑞安編。《坦蕩神州》。台北﹕長河出版社,1978。──任選一種
  3. 楊照。<「彷彿在君父的城邦」>。《七○年代懺情錄》。楊澤主編。台北:時報文化,一九九四。頁139-146。楊照。<發現「中國」──台灣的七○年代>。《七○年代──理想繼續燃燒》。楊澤主編。台北:時報文化,一九九四。頁127-134。楊澤。<有關年代與世代的>。《七○年代──理想繼續燃燒》。楊澤主編。台北:時報文化,一九九四。頁3-9。
  4. 高雄美麗島事件報告、白色恐怖時期、二二八紀念館相關資料
討論議題:
  1. 七○年代與政治神話的崩解
  2. 《夏潮》、《文學界》、《文季》雜誌之觀察
  3. 文化復興運動、讀經運動、神州意識
  4. 釣魚台事件、高雄美麗島事件之影響

第十二週(12/4)

校慶補假

第十三週(12/11)

八○年代的後現代現象:文學、劇場、藝術
主持人:李黛顰
閱讀背景:
  1. 黃凡《賴索》
  2. 林燿德《一九九○》
  3. 張大春《四喜憂國》
  4. 夏宇
討論議題:
  1. 後現代現象在台灣的接收

第十四週(12/18)

八○年代的文學現象:解嚴前後
主持人:張黎文、林伯欣
閱讀背景:
  1. 島嶼邊緣
  2. 小劇場
  3. 裝置藝術
討論議題:
  1. 戒嚴與解嚴所帶來的視野差異
  2. 視覺藝術如何呈現此解嚴與本土化運動

第十五週(12/25)

聖誕節放假

第十六週(1/1)

元旦放假

第十七週(1/8)

期末報告:個人提出口頭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