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Activities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20240412|中國左翼文學的區域模式與跨域互動——「東北作家群」的世界與視界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第四十四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徵稿啟事

2022-01-27 - 2022-02-27

第四十四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徵稿啟事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

承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會議日期:2022年6月15日

會議地點: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大樓

 

【徵稿延期通知:徵稿延期至2022年2月24日止】

 

速度災難

Speed Shambles

 

  2020年二月正當COVID-19疫情開始在歐洲肆虐之際,包括阿岡本、南希、艾斯波西多、紀傑克等左派學者都陸續發表有關防疫措施評論,帶動一波生命政治相關論戰。一年以來面對完全沒有消退跡象的COVID-19 疫情,我們除了必須遵守各種緊急防疫措施,日常生活已將口罩、酒精、社交距離等「例外狀態常態化」,我們似乎已然生活在一種例外與正常、焦慮與放鬆、加速擴散與努力減緩的雙重甚至多重的時空現實交錯的精神困境中。

 

  新冠病毒似乎比其它任何一種病毒都更容易入侵、附著在人類的身體組織,繼續不斷複製和存活,懸置或扭轉我們的日常作息,而隔離和封城措施更是衍生出一種懸置的、脫離具體座標的時間性:生命落入病毒傳染的怪異邏輯,同時是沈滯固著和無法預測的加速擴散的狀態。我們可以借用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凱茲丁教授(Eric Cazdyn)的研究從新冠病毒的時間性延伸到慢性病的時間性,包括各種癌症、腫瘤、免疫系統失調等慢性病,都變得更為普遍,病情都更為不確定,更難清楚預期痊癒的可能。慢性病的時間性失去線性的區隔,無盡延展、看不見終端,時間的質地變得扁平稀薄。病毒變化加劇,我們不斷在談論和期待終結,是否更加突顯無法真的想像終結與未來?這會不會是一種我們必須深刻理解的當代精神困境?病毒的快速傳播與慢性病的無盡延伸,快慢之間帶來蔓延全球的種種災難,在臺灣乃至於亞洲的人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如何再現災難或「記疫」,是否可能演化出「義肢/疫肢/疫知」?如何回應時代性的精神困境,反思自身的(跨)學科性?本次研討會希望從不同角度回應這些提問。

 

  當代法國哲學家維希留(Paul Virilio)以速度區隔現代社會和先前的社會型態,而加速則是在現代社會主要的政治現象;為了理解現代社會的歷史與驅動現代社會的科技,我們不能忽略與速度和加速緊密相關的「意外」。在其早期的代表作《速度與政治》(Speed and Politics, 1977),現代性對於速度和進步的迷戀可以回溯到法國大革命。維希留特別重視速度與戰爭的關聯,而現代性的歷史就是速度的歷史,牽涉以暴力或者恐怖主義式的武器技術克服障礙和限制。速度也形同整個西方世界的烏托邦法則,甚至是現代/超現代/後現代唯一的法則,而停止不動則是腐化與死亡的徵狀。「意外」則是維希留理論的另一個重心,如同速度政治的無/潛意識,隱藏在底層但隨時準備發生。超度連結的資訊與通訊科技讓任何事物都可以無法預期的速度出現在任何地方,這當中也必然包含我們最意想不到的意外,「超現在」似乎也因此意謂著一種意外的時間性。我們不僅無法預測、遑論控制這樣的時間性,這也造就了整個現代性情感的失控或精神危機。從維希留的角度來說,意外暴露了追求移動、速度、進步的現代性的本質,而災難的發生則是因為「速度帝國」全速衝向進步的烏托邦願景。什麼事都在加速發生中,因此災難也如影隨行。

 

  澳洲墨爾本大學學者哈山(Robert Hassan)在《速度帝國:政治與社會的時間與加速》(Empires of Speed: Time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Politics and Society, 2009)一書中指出,「速度是全球經濟的本質,全球經濟伴隨著其文化與社會都被吸入一種加速的軌道之中,一種時間上的「超現在」(hyper now),沒有人能做出完美的應對」(97)。我們甚至看到一種對於速度的成癮狀態或者「速度燥熱症」(speed mania) (99, 101),不論是市場經濟、偶發性的銷售與購買行為、環境變遷等等,似乎都無法被預測和合理化。此外,英國學者諾伊斯  (Benjamin Noys) 提出「加速主義」(accelerationism) 探討當前資本主義與科技體系驅動的時間觀對主體精神狀態的衝擊, 諾伊斯在其《惡性的速度:加速主義與資本主義》(Malign Velocities: Acceleration and Capitalism, 2014) 一書從寬廣的視野與批判的立場闡述加速主義,從二十世紀初期的義大利未來主義、馬克思主義、90年代的「別無選擇」(There Is No Alternative, TINA)、電腦叛客(cyberpunk)、蘭德(Nick Land)等,都被其納入加速主義陣營。

 

  在加速主義的前提下,許多理論家提出對當前精神困境的解讀。其中義大利哲學家貝拉第 (Franco “Bifo” Berardi)在《做工的靈魂:從異化到自主》(Soul at Work: From Alienation to Autonomy, 2009)中指出,後福特主義生產模式或「符號資本主義」透過數位科技控制、分配和網絡化勞動過程,將心靈、語言、創造力當作價值生產的主要工具。在這樣的生產機制中,勞動者的身體律動、美學感受、社會行為和心理運作無不產生變化,也必然承受各種精神困境,譬如注意力匱乏患疾、閱讀障礙(dyslexia)、恐慌症等。這些症狀加上高度競爭的環境帶來的挫敗感和罪責感,顯示當前的新自由主義體系已然是一部巨型的「不幸福工廠」(factory of unhappiness)。然而,我們同時也看到一種自我實現與追求幸福的意識形態當道,結果是精神藥物的普及化或濫用,貝拉第稱之為「百憂解經濟」(Prozac-economy)。

 

  除了上述的思想脈絡之外,韓裔瑞士籍學者韓炳哲(Byung-Chul Han)的《倦怠社會》(The Burnout Society, 2015)指出身體或政府面對危機所啟動的自我保護反應,以否定性或排除為主要的運作機制,已經不適用於當前的社會型態。韓炳哲認為,從「規訓社會」過渡到重視成就表現、自動自發的「功績(Leistung)社會」,也是一個他者性(界線)的消失與充斥肯定性暴力的世界。成就壓力或者績效成為無上的命令,心裡產生自我剝削和自我攻擊。而在2020年8月疫情爆發中去世的法國哲學家史提格勒 (Bernard Stiegler),他所提出的「無感個體」(disaffected individuals)的概念,指涉個體的情動以及個體與他者的連結被當前的資本主義科技、控制社會與消費文化所壓制。這種無感狀態的另一面是一種自戀的主體性,情感外包給商品,失去追求生命知識、藝術、語言和愛的熱情也失去與生命世界的連結。這也是史提格勒所稱的「象徵性困苦」(symbolic misery),提供我們對當前速度失控,災難橫行的全球社會另一個反思。

 

  綜上所述,本次研討會因以「速度災難」(Speed Shambles)為主題,對於任何論述有助於複雜化精神政治學的時間軌跡—不論是加速、怠速、停滯、惰性、回返、扭轉、皺摺或斷裂—以及相對應的精神困境,都是本研討會歡迎的議題。我們也歡迎從不同的理論角度討論科技、速度與時間、身體與物種演化的關聯,思考一切都在加速或失速的科技現實帶來的是什麼樣的後/超/非人類的生命情境,是否或如何從中開展出批判性生命研究(critical life studies)的視野,以及比較文學和(後)人文學研究的學科反思。誠摯邀請各方學者先進與文學愛好者,從加速主義、慢活生活、速度解構等各面向,演繹速度在文學、文化、與思想領域中的轉譯與延異。本次會議建議的子題列舉如下,但不限於此,也歡迎其它與大會主題相關的論文投稿。

 

*COVID-19、全球化、生命政治

*COVID-19、生態與物種

*後疫情(後啟示錄)的想像

*後/超/非人生命情境

*批判性生命研究

* COVID-19、災難、比較文學與(後)人文學的(跨)學科性

*感染敘述

*各種精神困境:狂躁、恐慌、厭世、倦怠、憂鬱、去感性化等等

*資本主義與速度

*科技(科幻)與速度
*文學與電影中的災難再現

*災難與救贖

*情感資本主義

*療癒文化

*成癮文化

*慢活經濟

*躺平文化

*勞動與精神困境

*(不)幸福經濟

 

本會議接受中、英文投稿(惟論文須以原投稿語言進行發表),開放個人與小組(三人)提案發表論文,請於2021年12月1日(周三)起至2022年2月24日(周四)止以電子郵件夾帶Word檔提案申請。個人提案者,請準備論文摘要(500字),並附上個人簡歷(包括學經歷、現職、簡要代表著作目錄、電郵信箱); 小組提案者請準備整組提案說明(500字以內)以及各篇論文摘要(500字/篇),並檢附所有成員簡歷。提案請寄:

大會地址:10610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電郵信箱:2022claroc@gmail.com 

郵件主旨:投稿第四十四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

聯絡人:林毓淇

 

會議籌備小組將於2022年3月底前通知審查結果。獲接受者需於2022年5月15日前繳交論文全文,且須在會議議程確定之前取得本會會員資格,相關入會資訊請見學會網站:

http://claroc.tw/join。

 

 

重要日期

摘要開始收件日期:2021年12月1日

摘要截止期限:2022年2月24日

摘要接受通知函寄送時間:2022年3月底

全文繳交期限:2022年5月15日

入會期限:2022年5月15日

會議日期:2022年6月15日


近期活動 Recent Activities


2024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巡迴場次

2024-04-19 - 2024-05-22

more

李美彌電影講座:女性電影、新型態親密關係與社會主體

2024-05-01 - 2024-05-24

more

Into the heads of Israel: “Izkor: Slaves of Memory” Screening & Siscussion with Filmmaker Eyal Sivan

2024-05-03 - 2024-06-29

線上Zoom會議室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