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Activities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20240412|中國左翼文學的區域模式與跨域互動——「東北作家群」的世界與視界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2019年會文化研究第二十屆年會暨國際研討會-其餘的興起

2019-03-09 - 2019-08-31

2019文化研究第二十屆年會暨國際研討會- 其餘的興起

會議時間:2019年3月9日(六)、3月10日(日)
會議地點:國立交通大學光復校區人社三館 (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
線上報名至2019年3月3日晚間11點59分截止,現場報名開放至3月9日上午10點。

議程表下載:https://goo.gl/PVjc5c
※議程持續修正與更新中。


1. 參加對象
歡迎對於本次研討會議題有興趣之學生、教師、研究者、及一般民眾報名參加。
主持人、評論人、論壇與談人,大會將另行聯絡,毋須線上報名。
會議論文發表人、台聯大亞際與交大社文所在學學生,無需繳交報名費用,仍請填寫報名表單,以利準備膳食與手冊。


2. 報名方式
a. 線上報名
請填妥報名表單:https://goo.gl/forms/ggVcS4bKrUgkEFKs2。開放至3月3日23點59分。

b. 現場報名
請於年會當日於報到處報名,為確認當天餐點,現場報名開放至3月9日上午10點,唯因作業流程之故,當日不能確保提供大會手冊、名牌與會議提袋。


3. 報名費(含兩日午餐及會議手冊)
a. 文化研究學會有效會員
毋須繳交報名費。若您尚未成為有效會員,歡迎即刻加入會員或繳交本年度會費。一般會員常年會費1500元,學生會員500元,
加入會員請至 https://www.csat.org.tw/AboutUsApply.aspx?ID=36&pg=1。 
*提醒:有效會員仍需填寫年會報名表單(請見報名方式)以利出席人數統計

b. 會議發表人、台聯大亞際、交大社文所在學學生
免收報名費

c. 非文化研究學會會員
酌收報名費300元。(不接受單日、單場報名)


4. 繳費方式
a. 線上、ATM或臨櫃轉帳繳納「文化研究學會會費」
郵局(700)帳號:0001236 0591425 戶名: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蘇碩斌
繳費後請至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gCagzh1SaNf-BSGrDHoMGBdAuh3TsYUJgHNsZvHWONYzQKQ/viewform
填寫匯款末5碼等資訊以確保權利。

b. 線上、ATM或臨櫃轉帳繳納「文化研究年會會費」
銀行:808玉山商業銀行新竹分行。帳號:95500740315930。戶名:國立交通大學
p.s.需先繳費再進行表單填寫,連同匯款資訊一並填寫,匯款後3個工作天內會寄送「報名繳費成功信」。

c. 年會現場繳納
建議提前完成繳費,以便工作小組後續流程,年會報到時再取收據。


Q&A
問:我已是文化研究學會的會員還需要線上報名嗎?
答:是的,請您線上報名,以便大會統計餐飲、手冊等數量。

問:學會會員需要再額外繳交報名費300元嗎?
答:不用,如果您已經是會員,請繳交學會會費即可。

問:我已經線上報名並完成匯款繳費,但當日因故臨時無法出席,事後是否可以索取退費?
答:退費申請亦請於2019/03/03線上報名截止前來信至csaconf2019@gmail.com提出。2019/03/03後恕不接受退費申請事宜。


大會主題:其餘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Rest)
 
The West and the Rest,「西方以及其餘」,這樣的表述已經存在幾十年了,指涉了自十六世紀以來「西方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West),西方對其餘世界的支配,以及對於形塑今日世界無與倫比的影響力。這個表述最晚近的代表作當屬史坦福與哈佛歷史學者Niall Ferguson於2011年出版的《文明:西方以及其餘》 (Civilization: The West and the Rest)。這部21世紀的著作回顧了過去五百年西方獲致如此優勢以及文明影響力的理由,更考察評估了西方在面對伊斯蘭世界與中國的政治與經濟挑戰中如何轉為防衛的守勢。
 
The Rise of the Rest,其餘的興起,則是個伴隨著21世紀而來的嶄新體察。這個標題首度出現於專注東亞研究的政治經濟學者Alice Amsden(1943-2012)於2001年出版的:《「其餘」的興起:晚期工業化經濟體對於西方的挑戰》 (The Rise of the “Rest”: Challenges to the West from Late 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她於1989年發表的《南韓:亞洲的下一個巨人與晚期工業化》,曾獲得美國政治學學會1992年頒的傑出政治經濟學著作;「其餘的興起」則是延伸更廣角的洞察。這個表述在過去十幾年獲得愈來愈廣的體認。CNN「全球公共廣場」(GPS)主持人Fareed Zakaria 於2009出版的《後美國世界:以及其餘的興起》(The Post-American World: and the Rise of the Rest),則相對於界定「現代性」與「西方生活」的美國世紀,大大推廣了「其餘的興起」這個體認與表述。我們強調Amsden原創的洞察與表述,她不僅考察了台灣與南韓的成長經驗,也考察了亞洲的中國、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印度,中東的土耳其、拉美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本屆年會主題:「其餘的興起」,這項在21世紀展開的體認,最早的啟發來自東亞的台灣與南韓於1960-70年代的快速工業化與經濟成長,跟著日本同為「其餘的興起」的領先雁群。
 
其餘的興起,最基本的,是力學裡的運動軌跡與相對速度問題;其次,可以是政治經濟學描述的狀況,可以是牽涉相對變動下的文化與認同問題,可以是隨之而相對變遷的喜好嫌惡與種種感官經驗判斷的美學問題,可以是牽動驕傲自滿或挫折妒恨乃至民粹政治動力的社會心理問題,可以是從人際到國際間相互對待的倫理問題,可以是地緣政治裡貿易戰、冷戰熱戰與敵友決斷的戰略問題,可以是瞻望未來、影響現在認知與改寫過去歷史的集體記憶再塑造的問題。
 
西方如何在面對「其餘的興起」的挑戰之下轉而為防衛的守勢?令人印象鮮明的是2016年中的英國脫歐、川普的競選與年底的勝選,前後數年間歐洲極右國族主義政黨的普遍擴張,加泰隆尼亞、蘇格蘭、以及歐洲潛在的分離運動。我們看到是二戰之後七十年全球化推手的西方強權,如今國內政治不僅表現反全球化的態度,而且走向保護主義、排外、築牆、分離主義、鞏固趨小的本土認同,Zygmunt Bauman所謂返回部族主義的趨勢。
 
歐洲、北美、東亞富裕的已開發國家,從內部透視,程度不同地面臨著一系列老化現代性的負向循環,尖銳的少子化,勞動力投入的衰減,內需消費力的弱化,國家與個人債務的擴張,年金危機,薪資長期停滯與萎縮,工作青年的貧窮,啃老寄居的單身成年子女成為日趨普遍的現象,親密關係的脆弱,以往定義「成年」(adulthood)的經濟獨立與戀婚生養不再有效,種種反饋又急遽惡化了少子危機。這是歐洲面對移民危機的兩難困境:若接受移民,害怕一個世代之後今日所知的歐洲文化將面目不再;不接受移民,則人口危機的惡性循環同樣將在一兩個世代後令今日的歐洲文明難以為繼。
 
若看的不只是西方而是包含「其餘的興起」的全球大圖像,人類進步的指標是明確的。Steven Pinker 今年(2018)的暢銷書Enlightenment Now: The Case for Reason, Science, Humanism, and Progress,讓我們撇開不論他的意見(西方啟蒙思想的理性與科學態度仍然是推動今日世界進步的因素),而只看他精心列出的統計事實:今日世界的平均壽命已增至71.4歲,相較於18世紀中期歐洲與美國的35歲。嬰兒死亡率、人類死於感染性疾病(瘟疫)、飢荒、戰爭、犯罪殺人、意外事故的比率也都分別明顯降低;尤其在興起的「其餘」國家,大規模的人口脫離貧窮;文盲減少,受基本教育與高等教育的人口都顯著增加;種族少數、女性、同性戀在平權上獲得顯著進展。然而這麼高瞻的全球大圖像並非決定西方回應「其餘的興起」的國內政治與地緣戰略因素,前述系列危機負向循環所造成的挫折與憤怒的民粹情緒才是民主社會需要應付的立即因素。而這將我們帶引到了歷史上跟1930年代最接近的模式狀況:保護主義、關稅壁壘、貿易戰爭、排外與極右民粹的國族主義。誰知道隨後將降臨的會是什麼!
 
從全球大圖像回到「其餘的興起」的基本意涵:力學的運動軌跡與相對速度問題,相關的分析單位即可有各種局部、地方、微觀的單元。例如,高雄,1999年貨櫃吞吐僅次於香港與星加坡的世界第三大港,後來怎麼被釜山、上海洋山港、深圳、青島、天津連續超越的?原來僅次於臺北穩坐第二大直轄市,如何被台中超越而淪為老三的?這又可能牽涉什麼社會心理與認同的議題?再例如,齊莫爾與巴特都清楚,定義「時尚」(Fashion)的,無非是個形式上保證「其餘的興起」的戲局,這可以用來分析消費物件、文學類型、藝術介入、遊戲、名人、或樂風。「其餘的興起」,也是哲學上「潛在與實現」(virtuality & actualizing) 問題的一種表述。因此「是什麼」(being)的問題沒有「將成為什麼」(becoming)的問題來得重要,人工智慧如此,認同與公民身分亦然。歷數廿世紀兩次大戰之後歐洲國家在領土、主權及其人民之間顯著的錯動,Giorgio Agamben指出如今歐洲各國的公民相當大的部分原來是難民。難民移民到公民之間不是一道簡單的歸化(naturalization)而是灰色的五十等色差(fifty shades of gray),別忘了還有反向剝除公民權(denaturalization)的五十道陰影,納粹下的吉普賽與猶太人,中國1949年後的地富反壞右,眼前緬甸的羅興亞人,1994年之前種族隔離下南非的黑人,即將在南非土改政策下遭到無償沒收農場土地的白人。


年會影片、照片連結請見: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nBysrZOJqsg6WAAQ_GKY9syNsjWzuyZb

近期活動 Recent Activities


21世紀批判性策展:公共空間、新媒體以及地緣政治

2024-03-25 - 2024-05-10

more

中國左翼文學的區域模式與跨域互動——「東北作家群」的世界與視界

2024-03-27 - 2024-05-03

more

台島西部「流域改」讀書會/走讀【走讀場一|桃園】

2024-04-15 - 2024-05-15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