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Activities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20240412|中國左翼文學的區域模式與跨域互動——「東北作家群」的世界與視界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徵稿】2019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

2019-05-17 - 2019-06-18

【徵稿】2019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
向前走?倒退嚕?—進步/保守思想與實踐的盤整和反思 

年會資訊:
會議日期:2019年10月26、27日(六、日)
會議地點: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
主辦單位:台灣社會研究學會

投稿方式:
本次研討會徵求組織符合會議主題的論壇,這次也接受單篇論文的投稿。投稿請寄至taishe.assembly@gmail.com,信件主旨請註明「2019年台社年會摘要投稿」。論壇形式不拘,可以是正式論文發表、圓桌論壇、工作坊,或其他任何有助於深化討論的形式。自組論壇請附主題說明及至少三篇論文摘要。論文摘要,需以中文書寫,600字以內,並附作者簡歷(包括學經歷、現職、著作簡目、通訊處、電話、傳真、電子信箱)。論文摘要及論壇提案均經籌備委員會審查。

《徵稿文件下載》台灣社會研究學會2019年會論壇徵稿表格


主題說明:

2019年又是台灣的選舉「瘋」潮年。回觀戰後社會進程,選舉的總總經常被視為衡量台灣社會是否走向民主社會的主要標竿,因而從國民黨國體制走到現今的兩黨輪替體制,代議制的民主形式逐漸被視為無庸置疑的共識,使得更深刻去衡量、體現台灣是否為進步社會的多樣內在矛盾與多方力量的角力在思想與運動上遂被收編、消音、打壓,甚至是暴力鎮壓。這種迷思般的共識真的允諾了我們想望更好的社會、自我反思,乃至於參照台灣以外的世界了嗎?

當一些公民團體、知識與文化圈人士持續呼籲與重申「保衛台灣民主價值」時,作為批判知識與實踐工作者的我們,僅能附從此種高度「單一化」「政治想像」嗎?所謂民主生活還可能嗎?倘若「進步」意味著時時刻刻帶著反思或是反身立場,我們該如何思索「另類╱替代出路」?

另類╱替代(alternatives),不是奇想,亦非空中樓閣般的自許的世界觀,相反地,另類是基於參與其中的每種生活個體以及不同群體的生活與思想,自社會內部尋求、渴望更好可能的社會。在既有政治與知識權力角力下,民主一詞等同於對「人民」不證自明的調動,以「人民民主」為號召是過去幾十年來許多「進步社運與知識分子」用以衡量各種社會議題的進步座標。但政黨數次輪替、各種少數/邊緣群體權益受到龐大「民意」的挑戰與質疑,而越來越多的資本家、政客也挪用各種關於「人民」的話語,使得所謂「進步」與「保守」的界線移動、日益模糊。

面對此種日益混沌的狀態,許多自我認同為「進步」的知識分子與社運人士常將與自身立場不同的「人民」劃為「保守的反撲」,甚至貼上「腦殘」等負面標籤。反身地看,如此急切的劃分「進步」、「倒退」(保守)是否隱含著我們認為所謂「進步」與「保守」是不證自明、亙古不變的二元對立概念呢?難道這不會阻礙來自與自身立場不同的「人民」所牽動的思想與行動的深化與修正的可能性呢?我們該如何從人們的具體社會生活中盤整保守/右翼與進步/左翼之分呢?

從另一個重要視野看,我們也應該重新審視人類生活與環境、自然的關連。在理解保守勢力為何興起的同時,當向內反思人類社會近百年來,左右皆然的以「進步」為皋圭的發展想像,當我們批判著單一線性發展主義霸權時,又該如何避免落入「只有某種進步才叫進步」的窄巷?當政治光譜的各端皆顯露出生產力主導的「進步主義」觀點時,它們便對思考有機生命肉體的脆弱與有限,終將死亡的事實置之不顧。當生命體沒有種種等待、清理、維持、修復、療傷,讓揮汗之後得以休養、放電之後可以充滿、前進之時亦須歇足、受傷以後得以療癒,那麼所有的「進步」根本無以為繼。因此我們有沒有可能提出一種另類的願景,它是無須以定義他者(包括他人與其他物種)的「落後」與「退步」為代價?無須提出「更進步」的目標,而是思考如何擾動奠基「進步主義」的「何謂進步」、「何謂生產力」等等的各種可能想像。


各論壇子題如下:

1.民粹主義的興起與「公民/人民」建構與動員的再思考:
口口聲聲把人民兩字掛在嘴上的兩黨政治,2018到2019年,在所謂的「韓流」浪潮下,產生重大的震動。有人說韓流帶來了新政治,有人不以為然,直指這是老K保守舊政治的復辟。若是前者,此政治的「新」意旨為何?它又應對了什麼樣的「舊」? 若是後者,人們口中的老K,所表徵出來的當今政黨政治,與各種社會力量所鬥爭的戒嚴—解嚴體制歷程的政治生活,有著何種的連貫性或是差異性呢?

同等重要的,支撐這股韓流效應的「人民」,是什麼樣的面貌?她們是如何被建構與動員的? 而這股網路時代所中介的社會交往,被視為新奇,但它是如何作用我們的公共與私人生活呢?

相關議題:民粹主義、社群媒體與大數據、民主制度與媒體、台灣政治與經濟分析、台灣與中國

2.社會生活的重新反思:
當社會必須透過語言表述行動時,加諸在行動者之上的是各式字詞所欲彰顯的理念或願景。然而,這些為行動代言的關鍵字,往往受到時代變遷和政經環境影響而不斷變形,自1970年代草根民主呼聲出現後,關於行動的關鍵字有:社會參與、社區營造、地方培力、社會企業、社會實踐、社會創新等,乃至於受族群意識和差異政治影響之「多元文化」等,這些關鍵字的內涵,歷經時代性的影響,無論在實際行動、政治意識或價值取向皆呈現出某種似同性(或以深化現代生活之名)更替或是共存著,這多少對於我們生活的社群鮮少提出自我反思。

然而,具體另類的思維或是生活的論述與實作的路徑,例如青年返鄉生活、創業、在地務農、明白人類生活對動物種與自然界的迫害與重新調和,也正在進行著。他們為我們的社會帶來何種的影響?

相關議題:社區與地方創新、社群培力與(另類)、草根組織、農業與現代生活、現代化霸權的反思與批判、自然生態與人類

3.關照、醫療體制與社會:
在新自由主義浪潮下,人存在的價值,取決於量化的生產力、效率和工作表現。資本主義市場的生產關係,往往決定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以什麼形式存在。當長照政策被譽為臺灣社會安全網的最後一塊拼圖時,在這個看似進步的口號下,照顧這個原本需要多元在地的人際互助體系被專業主義與管理邏輯所取代,使得誰需要照顧、誰可以提供照顧、照顧該如何進行等等重要提問與實踐都被國家或是霸權論述所統一定義,進而讓不同文化的照顧模式被邊緣化。

例如原本以部落集體共同照顧方式進行的原住民部落,被迫以年齡群體分類進行照顧,照顧設施必須符合法令規定,照顧人力必須受過專業訓練,照顧需求需要經過評估後才能確認。這讓原有部落的集體性在照顧個別化的服務模式中消失。這種政策背後預設的單一邏輯,對少數族群而言,是進步,還是退步?再者,當台灣社會處於高齡化帶來的衝擊和挑戰時,現實上面臨照顧人力短缺之際,我們如何從關懷倫理的角度,重新思考社會生活的本質與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礎。

相關議題:市場化與醫療照顧體系、社會工作社群、老人化社會、照顧的倫理與績效 

4.教育、教師、學生與社會的多樣關係再探究:
2015年底,立法院修正「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教育經費法定下限由「前3年度決算歲入淨額平均值」的22.5%調高至23%,亦即每年將近有1/4的國家歲入用於教育支出。教育場域中主角是學生,但最關鍵的角色是教師,因此師生之間的知識與權力雙重關係比起其他社會領域更為突出。因此圍牆之內,校園也可能變成製造傷害的地方。2019年春季,聚焦於不適任教師處理機制的《教師法修正草案》在立法院沸沸揚揚,首度將不適任教師具體分為「性平案件」、「兒少及體罰霸凌」、「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其他事項」4種類型而將處理程序條文化。但攸關學生身心發展安全與受教權、教師工作權、知識傳授自主權、以及教育體制治理等等議題在環還相扣的現實下,我們該如何討論此修正案引發的議題呢?

而高教場域在新自由主義霸權下引發的教職員與學生的勞動問題直指教育場域的多重關係朝向單一、標準的方向,業已從上而下地改變了社會再生產所需的知識、技術與人的質地養成過程。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另一方面,當「大學社會責任」這面回到社會的大旗看似對於新自由主義教育市場進行某種抗衡之際,在各個大學競相爭取計畫經費之下,計畫執行的勞動分工、計畫與社區/社群關係、業績監督與考核等等所顯示的狀況,卻逐漸地遠離初衷。因此透過反思與批判,讓我們重新面與建構教育與社會領域的多樣關係。

相關議題:性平教育與培力、 教師勞動人權、教育商品化與抵抗、 教育與社會的有機再連結、大學社會責任、教育治理與學術自由。

5.向左或是向右走,抑或原地踏步?
從世界局勢看,川普政治代表的是新自由主義的某種反挫變形,它讓曾經在人類歷史浮現的幽靈如民粹主義、新法西斯與新冷戰體制一一浮現。這一個來勢洶洶新型態保守主義—美國的另類右翼主義—與英國保守勢力主導的脫歐運動、巴西法西斯政權的上台、委瑞內拉政變等右翼民粹或法西斯現象共振著。另一方,197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與新古典主義經濟合體,在世界範圍內展開了勢如破竹的經濟、政治與意識形態的進攻,讓社會主義國家、社會福利國家或第三世界解殖國家經濟與政治主權讓渡於國際資本與市場的力量,造成國家負債、階級矛盾擴增、勞動移動、環境惡化等劇變。我們如何面對這一波新保守主義與新自由主義既傾輒又攜手的世界局勢?它對台灣的政治社會樣貌產生何種的作用呢?

另一方面,當我們反思上述「西方」所代表的局勢現實時,我們又是如何看待「西進」與此語意與表徵下的「中國」,或是西進下的台商?台工?當一批至大陸廈門海滄工作的台灣人受到罰款,當台商僅能以資本家、企業家的方式視為保守反動時,所謂進步人士心理想的,與一般民眾的觀感差距該怎麼彌合?在台灣,西方/親美與西進/媚中,兩者對立的某種身心狀態 (mentality)該如何解析呢?

相關議題:全球視野下的進步/保守力量、面對新自由主義、台灣與中國糾葛關係、台灣社會樣貌再探 

6.其他:
對於進步/保守的各種理論或是實踐的反思。歡迎包括左翼思想史、實踐歷程的重探,以及關乎階級、性別、族裔、國族、世代等等的議題。

補充說明:相關議題的羅列僅供參考,歡迎各種延伸與深化的議題。


截稿與公告日期
論壇與單篇提案截稿日期:即日起至2019年6月18日
審查結果公告日期:2019年7月初公布


本次研討會發表論文無稿酬,格式請依學術論文格式撰寫,研討會發表後,擇優經學術審查將刊載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出版專書。Panel提案請以E-mail寄到台灣社會研究學會(主旨請註明「2019年台社年會摘要投稿」)。 
若有任何詢問,請逕洽: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秘書處 陳韋城先生。 
E-mail:taishe.assembly@gmail.com,電話:0936266043。


近期活動 Recent Activities


台島西部「流域改」讀書會/走讀【走讀場一|桃園】

2024-04-15 - 2024-05-15

more

2024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巡迴場次

2024-04-19 - 2024-05-22

more

Into the heads of Israel: “Izkor: Slaves of Memory” Screening & Siscussion with Filmmaker Eyal Sivan

2024-05-03 - 2024-06-29

線上Zoom會議室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