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Activities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20240412|中國左翼文學的區域模式與跨域互動——「東北作家群」的世界與視界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2022年「臨界:香港研究及其不滿」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2021-10-20 - 2021-11-20

會議主題說明

反修例運動的催淚彈煙霧消散後,迎來的卻是另一番低能見度的風景:2020年6月,北京制訂《港區國安法》,同期,香港立法會議員被取消議席,大批曾參與2019年反修例運動的示威者被起訴及定罪,NGO及運動團體宣布解散及撤出香港,社會出現大規模移民潮......香港公共性的萎縮不只是體現在抗爭、集會、言論及結社空間的消亡,也體現在其他層面:思考入地無門、感覺忐忑不安、行動進退維谷......目下風景迷霧不散。

 

曾以水為師的香港,今日水往何處去?是於迷霧中就地蒸發?還是分流而上?抑或是流進表土底處,尋找香港社會問題的根源?然而,此根源到底是新挑戰還是老問題?這一邊廂是未解的殖民及冷戰遺留、未破的金融資本主義與地產霸權、與未除的犬儒文化與功利主義價值——這些老問題一直以來被制度化地永續。另一邊廂則是新近的新冷戰格局、新進的政治管治模式。民間力量可以如何應對及處理這種既新且舊的社會局面,與政權的互動是否可能?更重要的是,關於香港的知識生產該向何處去——需要發展出什麼概念、框架、方法與問題意識,才能有效介入目下的變化,於煙霧之底指引可能(alternative)?

 

有鑑於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將提出舉行「臨界:香港研究及其不滿」學術研討會。我們歡迎不同人文社會學科——特別是文化研究、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的學子及學者共同參與關於香港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狀況的討論。我們也是特別歡迎參照的視角,希望把香港的經驗接洽上其他地方的思考,在相近的歷史及社會脈絡中尋求於當下「臨界」時刻中突圍的知識彈藥。

 

本學術研討會有四個主要討論方向。

 

第一是「歷史求索」:在面對香港公共性的突然萎縮時,除了訴諸「外來」的知識與經驗,或許也是反思及清理過往自身歷史遺產的契機。所謂「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生」:看歷史除了有「挖寶」、再學習的部分(畢竟香港並非第一次經歷公共性的萎縮),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中解釋社會中的常識是如何被逐步建立。或許,在從中我們可以思索出針對目下所見的社會問題最符合自身體質的藥方?

 

第二是「重新反思民間力量與國際連結」:事實上,自2014年雨傘佔領到2019年反修例運動,越發升級的行動都已經指向了和香港八〇年代以降的不一樣的公民社會想像;而到了現在,當民主化願景中的公民社會在高壓的治理下已經走入死胡同,本地的新興的社群、社區組織、文化團體,抑或是2019年開始成為運動關鍵字的「國際線」及「離岸公民社會」,都指向了不一樣本土與國際的社群、共同體與民間力量的構思。這些力量可以是政治化的、去政治化的,對過往的民主化願景也有或延續或批判的關係。特別是台灣——對於香港可以起到什麼作用?

 

第三是「情感政治」:毫無疑問,2019年反修例運動的運動都大規模的牽動著當事人的身心。「和你抗爭 我很愉快」、「政治創傷」和「抗爭後遺」等關乎情感與文化政治的概念被重視,也是因為大家都從「感覺」中意識到無論是情感政治之於解釋運動的動機、策略及運行的邏輯的力量。當情感已經充斥了公共空間,並且成為想像及塑造集體不可跳過的一環時,跨學科及公共地探討情感政治更顯得迫切。

 

第四是「新舊治理」:二戰後,香港同時受到殖民主義、區域冷戰和國共內戰的影響,在經濟上得以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自由放任的市場法則被奉為金科玉律;而在政治上,香港則發展出以行政主導且有限度民主的官僚體制,法治與自由成為了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一方面,這套獨特的政經體系在「一國兩制」的安排下得到很大程度的延續;另一方面,從殖民地走到特別行政區,香港亦不得不經歷帝國主權/主權國家在治理邏輯及技術上的轉變。尤在進入特區時期後,當香港先後受到來自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中國崛起、全球新冷戰、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港區國安法》等挑戰,我們應該如何去談眼前這複雜糾纏的治理問題?「新」與「舊」的治理模式有著怎樣的延續、斷裂、矛盾、衝突,抑或相互加乘?

 

會議舉辦時間:2022年3月26-27日(星期六、日)

會議舉辦地點:有鑑於Covid-19疫情的不確定性,本會將採取線上會議的方式進行。

投稿截止日期:2021年11月21日(星期日)

審查結果通知:2021年12月1日(星期三)

論文全文截稿:2022年3月6日(星期日)

會議子題說明

子題策劃者:文己翎、李俊峰、郭佳、葉寶儀、鄒文君、劉璧嘉。歡迎大家就不同子題投稿。

子題一:香港左翼思潮與運動軌跡
#歷史求索
隨近年陸續有更多關於香港的官方檔案、刊物收藏檔案、口述歷史與研究出現,研究者可以看到不同視野的香港社會行動歷史,包括反殖反帝反資、草根民主等不同想像。其中香港七〇年代又名「火紅年代」,出現有別於過往親共產黨左派的不同左翼路線,並發起法定中文運動、保釣運動、反貪運動、金禧事件、艇戶事件等,開始了香港公民社會的發展。隨後八〇年代開始對香港前途的討論,火紅年代的遺產也部份影響著民主回歸的想像,亦部份構成了後來的民主派。八九六四以至後六四的歷史節點上,不同的左翼、基進份子也提出了與民主派迴異的民主想像。千禧年代開始,自天星皇后碼頭等城市保育運動、反高鐵運動,左翼開始嘗試提出基進面向的「本土」。這些左翼思潮與運動跟身份認同的關係為何?又如何打開不同的運動視野?如何理解左翼思潮與運動的發展與組織,跟政治運動的關係?
本子題希望徵集香港左翼思潮與運動相關的稿件,例如:六七暴動、火紅年代的各式左翼思想與運動、八〇年代以來左翼與民主化運動的關係(社區組織與「民主回歸」)、千禧年代以來的香港左翼本土思潮等等。

子題二:新形式組織形態與另類社區計劃
#重新反思民間力量與國際連結
社會運動與社區組織雖然被看成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組織動員邏輯,即街頭運動需要強烈的情感投入,並講求即時成效;相反社區組織講究深耕細作,組織人與人之間細密的關係。另一方面,從雨傘運動到反修例運動,「無大台」逐漸發展成為香港社會運動的組織方向。在反修例運動後,不少民間團體因政治空間收縮而紛紛解散;同時又催生不少新形式的網絡。從社區以至虛擬網絡的不同社群,行動者在大型運動或是街頭運動無以為繼時,選擇「走入社區」,嘗試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實踐他們的政治理念。本子題徵求各類對於新興社群組織或另類社區實踐的研究,討論不同的行動者如何在社區以至日常生活中實踐他們的政治理念。

子題三:再思兩岸三地民間社會/台港共同體
#重新反思民間力量與國際連結 #歷史求索
近年,香港本土主義從以前的邊緣位置逐漸成為香港社會運動的前提。但中港向來有著緊密的政治經濟與歷史關係,兩地民間何以劃出楚河漢界?兩地民間又可以如何有效應對中國崛起及民族主義話語出現的政治現實,並進行跨地的認識甚至串連?
再者,中港矛盾也不能跳開台灣來討論,例如,香港由反中演變成親台的情感結構:在2014年太陽花運動、2019年反修例運動裡,台港共同體的討論兩度成為熱話。不過在政黨政治、媒體再現以外,我們可以如何看待台、港民間的對談?同時,隨著香港的政治空間收窄,香港是否能繼續提供政治機會和言論空間,擔當中國大陸的行動者的「離岸公民社會」?而在反修例運動者以降,大量港人遷移至台灣,他們抵台後的生活基礎,如何關涉到運動者與台灣政府、兩黨及其側翼團體政治及社會運動團體的多重交涉、聯動、張力與相互支援?這一遷移與台灣政治、經濟、運動社群正發生怎樣的關係?台灣會否成為香港的「離岸公民社會」?在台、港、中各自的政經、歷史脈絡如何理解所謂「中國因素」,如何形成不同樣態的交流或想像?
本子題希望徵集關於中、港、台當中至少兩地的互動或跨地想像的稿件,包括戰後至當代的歷史時期,例如:戰後/冷戰的跨地文化場域交流、情感政治與論述分析、在台香港移民的遷移、情感與社群狀態、跨地社會運動等研究。

子題四:香港社會運動的跨境實踐

#歷史求索 #重新反思民間力量與國際連結

一直以來,香港社會運動便因為香港特殊的政治樣貌與地緣關係,而有著超出香港邊境的位置和影響力。尤其是七〇年代的火紅年代,以及八〇年代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及台灣解嚴前後香港社會運動與行動者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展開的實踐。譬如,在中國大陸的天安門事件、勞工運動、環境運動、維權與婦女運動中,香港社會運動與行動者曾有頗多串連。香港社會運動的跨境實踐,不僅是在境外的個別運動領域中發揮影響力,更關乎行動者對香港形勢、香港與世界的關係、社會運動理路的認知與想像,也影響著本地社會運動的地貌與生態。當下,隨著香港政治形勢的演進,社會運動的跨境實踐不僅指原有的以香港為基地來介入境外的實踐,更包括了香港遷移者以歐美、台灣等地為基地來介入香港的實踐。

本子題徵集關於香港社會運動與行動者在香港介入境外、在境外介入香港的運動研究,包括跨境運動的歷史演進或比較、運動實踐在不同地域的個案、行動者的知識與情感狀態等。

 

子題五:香港流行文化現象的起落

#重新反思民間力量與國際連結 #情感結構

從五〇年代的長鳳新左派電影到七〇年代末到八〇年代初的香港新浪潮,從八〇、九〇年代的粵語流行音樂的黃金時期到「香港樂壇已死」、從TVB的電視劇風靡亞洲到「CCTVB」,香港各種流行文化現象的起起落落,既折射出資本的走向、政治局面的變動,也記錄了日常生活中被掩蓋的利益、權力關係、社會矛盾與情感結構。特別是在當今香港的經濟與政治完全傾向於大陸的局面下,新興的文化現象又該被放置在什麼位置去解釋?諸如是突破了韓團壟斷的本地組合追星潮、全民關注的奧運、運動期間的社區放映、港產片在香港文化圈的再度流行等,又可以折射出怎樣的政治、經濟、社會及情感局面?

本子題希望徵集與香港新舊文化現象相關的研究,研究對象包括但不限於流行音樂、電影、體育、消費上的現象等。

 

子題六:情感政治與基進美學實踐

#情感政治 #重新反思民間力量與國際連結

近年隨愈來愈多研究者對「情感政治」的關注——無論是以情感政治解釋官方或民間政治動員的動機、社會運動的策略,還是社會的運行邏輯——情感逐步被理解為是一個公共的領域。其中,藝術與情感的相互建構亦成了一種分析相關實踐的角度,進一步豐富其多重政治解讀,及至作為開拓非主流政治空間的思考資源。香港的基進美學實踐是其中一個了解香港主流政治以外的另類路徑,一直以來具有豐富積累。從美學與社會領域的交疊,藝術家/實踐者嘗試以感知重構(Redistribution of the Sensible)的層面介入到現實場域,無論是作為運動現場的直接行動,又或是在社區裡持續地組織民眾,諸實踐開展美學與政治的跨界對話。過往就香港基進美學實踐的研究和討論部分聚焦美學在文化認同建構,或從行動主義角度探討其策略與能動性。

聚焦在情感政治的面向,本子題希望徵集到的研究及其對象包括但不限於政治難局(impasse)、左派憂鬱、運動創傷、共同體情感等。而聚焦在情感政治的多重建構與美學實踐的扣連,本子題希望徵集道德主題包括但不限於美學與情感政治的相互建構、藝術行動的(異質)政治分析、社會運動中的政治性視覺生產與情感建構、美學實踐的歷史系譜研究、藝術與邊緣社群的參與和對話等。

 

子題七:主權與例外——特區治理與自主性

#新舊治理

自1997年主權移交後,如何思考中港之間的關係成為香港社會一個揮之不去的大哉問。在「一國兩制」這項全新發明下,不同論者對於《基本法》效力、特別行政區之於主權國家的角色及功能、香港政制發展與民主化等問題,各有分析解讀;另一邊廂,自2003年簽訂CEPA以來,中港之間愈發密切的政經融合與社會交往,日漸激發香港社會對特區「自主性」問題的思考和維護。踏入2010年代,各項跨境基建的落成、不同區域融合構想的出現,乃至全新法律的實施,如何為我們折射出主權—例外框架下,國家在特區治理方面的演變歷程?尤在近幾年香港政治空間愈見收窄之際,學術界如何能夠繼續就特區作為例外的政治自主性進行提問討論?

本子題希望徵集有關特區治理及自主性討論的稿件,研究對象包括但不限於一國兩制研究、區域整合研究、跨境基礎建設研究、港澳特區比較研究等。

 

子題八:再思新界研究

#歷史求索 #新舊治理 #重新反思民間力量與國際連結

時而作為香港研究的一部分,時而獨立於其外的「新界研究」,在不同時期各有側重。在二戰以後,早期的海外人類學家視新界為熱門田野地點,認為新界受殖民政府治理,與社會主義中國有所區別,因此不少華人傳統文化和社會習俗得以在新界保存下來;至八十年代,新界租約即將期滿一事成為城中熱話,不少撰寫新界相關議題及歷史研究著作應運而生,開宗明義地道出「新界問題」與香港前途之間具密切關連性;回歸以來,有關新界原居民「傳統權益」爭議一直未有定論;而自2009-2010年反高鐵一役後,一連串新界土地運動的出現,進一步引發香港社會對城鄉規劃、社區網絡、本土農業等公共議題的熱烈討論,過程中特區政府或民間分別投入到新的一波「新界熱」中,就如何規劃、發展及保育新界辯論不休。

近十多年來的這波「新界熱」,一方面可被放置於「主權與例外——特區治理與自主性」框架下,繼續深化有關中港關係的討論;另一方面,「新界問題」的特殊性及複雜性卻遠超於此,不但有其深厚的歷史維度,同時亦引發出香港社會對於人與社區、土地乃至自然生態關係上的深切反思,以及對於城市未來願景的另類描繪。藉此機會,本子題除了希望徵集有關新界土地運動、食農研究等相關稿件,亦希望重新問題化這時代的「新界研究」,就「新界」的過去、現在、未來進行更為細緻的提問。

投稿須知

🔸投稿請填寫以下表單並上傳摘要:https://bit.ly/3n2QAnW

🔸摘要字數限制:
個別論文 | 中文200-500字,英文100-250字

自組場次 | 場次摘要中文400-800字,英文200-400字;單篇論文摘要中文200-500字,英文100-250字
圓桌論壇 | 摘要中文400-800字,英文200-400字

🔸由於本會議所在地為台灣,因此建議發表語言為國語及英文。本會議也接受以廣東話發表,惟需先提早列明。

🔸如投稿之摘要不屬上述子題,恕不接受個別論文投稿。但我們歡迎投稿者於自組場次或圓桌論壇提出新的子題,篇數上限為四篇。

🔸報名截止日期:2021年11月21日(星期日)

 

主辦單位將會邀請相關領域人士進行論文摘要審查。審查結果將於2021年12月1日(星期三)公布。主辦單位亦會以電郵方式通知投稿者結果,並提醒通過審查者於2022年3月6日(星期日)前提交論文全文。

 

我要投稿

 

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主辦方「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香港研究小組」,電郵:nycu.srcs.hongkong@gmail.com


近期活動 Recent Activities


21世紀批判性策展:公共空間、新媒體以及地緣政治

2024-03-25 - 2024-05-10

more

中國左翼文學的區域模式與跨域互動——「東北作家群」的世界與視界

2024-03-27 - 2024-05-03

more

台島西部「流域改」讀書會/走讀【走讀場一|桃園】

2024-04-15 - 2024-05-15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