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Activities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20240412|中國左翼文學的區域模式與跨域互動——「東北作家群」的世界與視界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側記 2021秋 亞際文化研究演講系列 #3

2021-12-20

【演講活動側記】

2021秋 亞際文化研究演講系列 #3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lecture series 2021 Fall #3

 

/黃凱薈 (亞際文化研究碩一生) 日期:20211213 

講題一、成為馬來世界的華人:殖民、移民與新加坡歷史 

主講人:蔡秀敏/ 陽明交通大學人社系兼任助理教授 

Becoming Chinese in the Malay World: colonialism, diaspora, and history in Singapore 

Lecturer: Prof. Sai, Siew Min / Dept.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NYCU 

講題二、農夫的奇異愛情 

主講人: 蔡晏霖 / 陽明交通大學人社系副教授 

Topic 2 : Farme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Snail 

Lecturer: Prof. Tsai, Yen Ling / Dept.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NYCU 

講題三、司法救助與外籍勞工:挑戰和機會 

客座嘉賓:凌怡華 

Topic 3: Access to Justice and Migrant Worker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Special guest: Dr. Bonny Ling, Executive Director of Work Better Innovations, Research Fellow with the Institute for Human Rights and Business, and Advisory Board Member of Human Rights at Sea. She worked for the UN in Geneva, Bosnia, Cyprus and Liberia. 

—————————————————— 

 

人類生活的世界,充滿著定義、區分與劃界。我們如何理解邊界?又如何反思邊 界,甚至修復區隔與分裂?本週的三個講題,看似分離,卻也帶有連結。 

1 

蔡秀敏助理教授探討了「馬來世界的華裔移民殖民性」。所謂的種族,例如華人, 並不是純粹的「分類」或「階級」,而是是一種「關係建構」(relational formation) 一種政治實務操作。它隨著時空脈絡的事態變化而演變,具有延展性和回應性。

運用這套觀點,她指出了新加坡的建國歷史的敘事問題。她舉例說,新加坡政府 2019年舉辦「新加坡開埠200年」紀念活動,把建國起點設定在1819年英殖民 時期萊佛士爵士(Stamford Raffles)發現新加坡,敘事也結合了一套「中國到新加 坡的男性移民遷徙」的版型想象。 

「新加坡傾向把殖民事實掃到地毯下,同時也用一種既父權又中華中心的方式來 詮釋遷移史,以此證成新加坡是個獨特的現代化國家。我所關切的是,這套 全球 華裔離散的框架,其實無助於批判反思新加坡當前的建國歷史書寫。」 

拒絕中華中心的華人離散論,蔡秀敏強調以「馬來世界」為一種研究方法。所謂馬來世界,是個交匯與摻和之地。早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馬來世界於14世紀 因海事貿易早已是多語係的複雜經濟系統;馬來王國(negeri)之間存在激烈的較 勁,也深諳與外來者互動的政治和藝術。殖民者到來之時,也須學習如何在這個 既有的非常複雜系統中前行…… 

蔡秀敏以「Peranakan」為例證,解釋在馬來世界中「外來」與「在地」之界限,從來 都是流動的;華裔不只是外來,而曾有在文化、語言及信仰上都同化的爪哇 Peranakan華裔群體,進入馬來王國的體制中。在英語語境中「Peranakan」,經常 被翻譯為「混合」(Creole hybrid),彰顯了馬來世界交匯摻和的實態;惟華人離 散論的寫作中將之翻譯為「土生華人」,則疏於捕捉它因「海」事貿易而充滿交匯的 意象。 

2 

蔡晏霖副教授則帶領同學領會「人類」與「非人類」世界的分裂區隔,探索如何修復 與「相愛」的可能。以親身返鄉推動「土拉客農場」(Landdyke Feminist Farm實驗 農家園的實踐經驗為例,她分享了台灣農民與福壽螺(golden apple snails)的愛 恨情仇以及「找福壽螺幫忙拍片」的故事。 

友善小農有別於主流,不用農藥地而徒手在水稻田捉螺的方式栽培農作物,客人 除了能到宜蘭體驗除螺,親身接近自己的食物來源,他們也更願意用更高的價格 購買作物。受「跨物種人類學」啟發而開始了,土拉客成員也動手以人類以外的視 角拍攝記錄農家園實踐,例如把防水攝影裝置安裝在狗狗、福壽螺、蝸牛身上,試 圖從動物視角記錄田間生活。 

「人類使用器材去捕捉研究農田的生態;而螺其實也發現了人類的攝影機,並在那 裡下蛋。」在細緻觀察探索跨物種的互動之中,她找到無窮樂趣。蔡晏霖解釋,跨 物種研究工作其實是在探索「人類與非人類相遇時」的種種細節,進而反思我們應 如何與問題「待在一起」。

「農業的發明,無可避免地對地球生態帶來根本的破壞,我嘗試做的就是看到問 題,與問題相處,而不只是批判。其實要批判是容易的,更艱難的是,如何與問題 待在一起。去意識到及理解自己如何也是問題的一部分,我們與其他物種如何連 結,一起生活在問題中。然後,再慢慢找到方式,一點一點拆解那個糾纏在一起的 問題。」 

3 

客座嘉賓凌怡華則為同學上了有關「正義」與移工人權的一課。她解釋了來台的移 工如何在高昂的中介費用制度下,因「債務捆綁」而經常淪為強迫勞動的受害者。 

她強調,「實現正義」(access to justice)的概念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在實然層面 有諸多障礙,例如移工面對的語言隔閡、差別待遇、行動限制、缺乏書面證據、害 怕反撲、司法訴訟費用高昂等等。 

她也以國際規約中的原則及指南為基礎,解說了政府在解決與矯正問題,以便真 正實現正義的可能方案,例如落實「僱主付費原則」,以便免除移工須負擔高昂費 用的第一道壓力。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


【側記/Sidenote】Creating Emancipatory Futures: Filmmaking and Activism

2024-04-19

more

黃健富|移動/中國的移動(「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

2024-04-18

more

許秀孟|「豬瘟」:中國/世界肉食同構的百年時空之旅(「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

2024-04-18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