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Activities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2025六燃文件展:洄游六燃,洄游頭前溪|展場花絮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Flora & Fauna: Domestic Nature and Private Collecting in Reform Era Beijing

more

側記|中共殖民地寄宿制學校與西藏文化傳承前景的社會學解讀

2025-03-25

活動名稱|中共殖民式寄宿制學校教育與西藏文化傳承前景的社會學解讀

日期時間|2025年3月25日14:00-16:30

地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光復校區 人社三館102

講者|嘉洛博士(Dr. Jia Luo ,藏文ལྡོང་ཕྱིང་གུར་བ་རྒྱལ་ལོ། Dr. Gyal Lo)

側記作者|謝冠廷(陽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學士生)

活動資訊|連結

活動照片|連結

所屬子計畫|

.子計畫三:​遷移、不平等公民與批判法律研究

.子計畫一:大中國體系中社會區域間的地緣政治和文化經濟

.子計畫五:中國當代:精神問題、情感教育與歷史敘述 

子計畫主持人|劉紀蕙、邱羽凡、潘美玲、陳奕麟、王智明


這場講座,是嘉洛博士首次在台灣,並且是以中文對外發表演說,卻也是一次極為沉痛的個人見證與學術反思交織的公開演說。身為出身漢藏文化交界地區的藏人學者,嘉洛博士不僅以研究者身分探討中國對藏區的殖民性教育政策,更以一位親歷者的角度,揭示藏人家庭在統治結構下的撕裂與創傷。

 

講者開場便指出,當今西藏境內的人口約有八百萬人,其中多數生活在中國強化治理的邊緣地帶。他以自身家庭為例,說明國家如何透過寄宿制教育制度,強行改造藏人下一代的語言、認同與價值觀。嘉洛博士的兩位姪女皆被迫送往寄宿學校,一旦拒絕就學,家庭將失去諸多社會福利與基本權利,從而使教育制度成為殖民治理的實質工具。


 

嘉洛博士在流亡前任教於中國雲南師範大學,他發現在中共提供給西藏當地學校使用的教材,灌輸漢化與中共統治的意識形態,與西藏傳統的歷史與文化無關,於是他開始自編教材,試圖讓學生重新接觸真正屬於自身文化的知識,表現對壓迫性教育體系的堅定抵抗,只是這樣的舉動,在被中共發現之後,就被強制停止。

 

在講座中,嘉洛博士從制度與歷史角度分析「寄宿制教育」的興起與分類。根據嘉洛博士的分類,寄宿學校分為三類:第一類自1979年起建構於語文教育系統之中;第二類則為1984年起設立的「內地班」,其核心目的在於異地消化與再社會化;第三類則是自2016年後延伸至學前教育的更全面統治架構。從語言教學到生活規訓,從學前到義務教育,整個制度呈現出的是一種深層、持續、全面的治理機器。他指出,研究寄宿制教育的出發點不僅是學術關懷,更源自其對「去殖民」與「反中共漢化」的深刻關注。寄宿教育不僅產生了認知障礙與身心創傷,更徹底改寫了藏人對自身文化的想像與承繼模式。

 

在中國當局嚴密的統治機器下,嘉洛博士指出,藏區社群已被迫進入「互不信任」的局面,整個村落因為監控、告密與壓力而分崩離析。這種情況下,個人與集體、家庭與國家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甚至危險。

 

最後,嘉洛博士也提到了兩位姪女的轉變。他們到寄宿學校之後,個性變得沉默、疏離,不再願意以藏語與家人交談,文化斷裂就在一代人之間迅速展開。這不只是語言的消逝,更是整個文化宇宙的崩解。

 

演講中,嘉洛博士提及其弟曾來電勸誡,不要再接受訪問或公開演講,否則將「再也回不了家」。然而,他斷然回覆:「我不會再回家。」這句話,不只是對個人選擇的承擔,更是對極權統治的暴力下只能流離,「故鄉家園」被摧毀的深層控訴。

 

透過這場演講,嘉洛博士讓我們看到一個民族在當代中國國家機器下的存續掙扎。他所說的每一句話,既是證詞,也是抵抗。在那句「我不會再回家」的背後,是一個學者對文化、信仰與人的尊嚴最深沉的守護。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


【徵求】2025 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學生研究小組計畫

2025-09-30

more

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子計畫二 – 晶片時代與數位治理|春季學術活動行事曆

2025-06-21

more

側記|Film Screening & Discussion|The Ethics of Human and Artistic Resistance II: THE MAN WHO COULD NOT REMAIN SILENT

2025-06-03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