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Activities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2025六燃文件展:洄游六燃,洄游頭前溪|展場花絮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Flora & Fauna: Domestic Nature and Private Collecting in Reform Era Beijing

more

側記|「中國當代」專題演講:蘇俄在中國與歐亞問題

2025-05-09

活動名稱|「中國當代」專題演講:蘇俄在中國與歐亞問題

日期|2025年5月9日(10:00-12:30)

地點|陽交大光復校區 人社三館HC101教室 +線上

講者|朱元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引言人|王智明(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

活動資訊|連結

活動相片|連結

側記作者|林怡玲(文字工作者)

所屬子計畫|中國當代:精神問題、情感教育與歷史敘述

子計畫主持人|王智明


 

朱元鴻是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社會學博士,曾擔任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90-2002)。2002年轉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擔任人文社會理論研究室召集人,目前為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朱教授在學術上的關懷大致有三個面向:其一為當代社會與文化理論;其二為都市民族誌;其三為社會史、文化史暨當代議題。他對於中國問題的關懷開始於博士論文研究階段。

 

講座從《蘇俄在中國》(1957)導入,本書由陶希聖(1899-1988)、蔣中正(18871975)相繼執筆完成,1956年,沈劍虹所譯之英文版先行出版,現已有日文、韓文等13種語言。結合《蔣介石日記》及其1924年3月14日致廖仲愷(1877-1925)的長信,可以發現從1919年到1927年清黨,蔣中正對於俄國革命的態度由熱衷轉變為批判。而將其放在世界思想史的脈絡中,可以看出蔣中正對於蘇俄體制的洞察具有相對先進的位置。朱元鴻共列舉三組參照。第一組: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赴俄國考察並與列寧對話,完成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Bolshevism;徐志摩(1897-1931)1925年的《歐遊漫錄》記錄了許多對蘇聯的觀察,他們與蔣中正一起,提出了對蘇俄最早的批判性洞見。第二組是1950-60年代相繼對蘇俄體制覺悟的共產黨內精英:南斯拉夫的Milovan Djilas (1911-1995)、匈牙利的Imre Nagy(1896-1958)捷克的Alexander Dubček(1921-1992)。第三組是被英美左派奉為「後現代」的法國思想家,包括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Claude Lefort (1924-2010)、Jean-Francois Lyotard(1924-1998)、Michel Foucault(1926-1984)等,其背景是在1970年代,隨著《古拉格群島》(1974)法文版的出版、越南淪陷後的海上難民,以及赤柬暴政等事件,他們開始對馬克思主義幻滅,覺得必須另尋理論出路的覺悟。

 

轉向「歐亞問題」(The Eurasia Question),主要參考了「東方問題」(The Eastern Question)的問題結構與起源。在希臘獨立戰爭(1821-1829)從鄂圖曼土耳其脫離出來的背景下,土耳其在俄土戰爭(Russo-Turkish War,1877-1878)中戰敗求和,讓渡了塞爾維亞在鄂圖曼領域內的基督正教自治權。歷史上首度出現了所謂「東方問題」(“The Eastern Question” ),其指的是:鄂圖曼帝國已不可避免於最終衰落,雖然過程很不確定、軌跡仍無法預見,但國際各方要如何相應處置,如何面對這個過程及其新局面帶來的問題?直到1923年鄂圖曼最終解體,新局面出現,塵埃落定,「東方問題」方才告終。

 

談及「歐亞」(Eurasia)、「歐亞主義」(Eurasianism)的概念源起及其涵義,本講座所談的“Eurasia”涵義參照杜金(Aleksandr Dugin)被稱為“neo-Eurasianism”裡關於Eurasian vs. Atlantic地緣理論的敘事。Foundation of Geopolitics(1997)對於俄國影響深遠,是軍、警、外交界的必讀,杜金的末世論觀點(Eschatological vision)認為西方自由主義、英美霸權(the Atlantic) 都將註定沒落,而Eurasian將是繼起的、更有力的、更健康的文明。Eurasian的地緣政治是什麼?是由大俄羅斯文明主導,由非西方的伊斯蘭、突厥語民族以及中國等多元協作的反西方力量。例如杜金對中國的規劃:「對俄羅斯構成威脅的中國必須進行『領土解體、分裂以及分治』,俄羅斯要把西藏、新疆、內蒙古、中國東北作為安全帶,作為中國與俄羅斯間的緩衝區,並將其納入俄羅斯的勢力範圍。」 2018年,他應張維為之邀,任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轉而支持中俄結盟、多極世界。

 

歐亞主義存在各種版本。例如Ivan Ilyin(1883-1954),是俄國的法學、宗教、哲學家,他的歐亞主義是反對布爾什維克共產蘇聯的;1922年,因涉嫌反共活動被迫流亡;他反對烏克蘭分離,讚美西班牙的Franco(1892-1975)與葡萄牙的Salazar(1889-1970),也期待俄羅斯發展出具有基督教精神的法西斯。另一個例子,1988年,王滬寧訪問美國半年後,在《美國反對美國》(1991)中提出美國衰落論:「西方式民主有缺陷,不足為中國仿效,個人主義、享樂主義、過度商業化:身體、性、知識、政治、權利……光怪陸離。」再另一個例子:埃及的政治理論家與革命家Sayyid Qutb(1906-1966)在美國求學兩年(1948-1950)之後,發表“The America that I have Seen”批評了他在美國觀察到的一切,啟發了中東的穆斯林兄弟會,以及執行9/11恐攻行動的蓋達組織。講者認為,類似以上三位人物,只有在一些相對封閉的社會裡才能發揮影響。西方陣營內也有擁抱Eurasia 意識形態而對反於Atlantic的政黨,一個值得關注的例子是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德國另類選擇黨,縮寫為AFD),複誦俄國與中國的宣傳調門;如果發展壯大,大概率會成為從內部解離歐盟乃至鬆動北約的因素。

 

「蘇俄在中國」經歷了不同的立場階段:1921-1964年,中國「以俄為師」,例如1950年代,政治宣傳「蘇俄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1965-1976年文革期間,口號變為「打倒蘇修!」;1991-蘇聯解體之後,則警戒「以俄為鑒」;朱元鴻由此指出,雖然立場不斷變化,但不變的是:「蘇俄仍在中國」。具體而言,中國戶口制度可追溯至沙俄持續到蘇聯的Propiska,由此形成的城鄉隔離體制。曾經2.9億赴沿海城市勞動的農民工,講述了中國崛起的故事,而6億月收入僅1000元人民幣的農民人口也使得中國消費力疲弱,預示了中國發展模式的不可持續。此外,中國對民營經濟的不信任與蘇聯歷史相似,如同蘇聯「新經濟政策」(Нэпманы, NEPmen)下繁榮的民營企業遭到砸盤的制度必然,中共因改革開放而繁榮的民營企業(如教育、科技、電商等)遭到砸盤,國企股權滲透民企。2015年之前,許多西方著述如Martin Jacques,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2009);Dambisa Moyo,How the West Was Lost(2011);Kishore Mahbubani,Has the West Lost it(2018)等,在讚美中國的崛起;2018年以後,開始出現負面的聲音如Dinny McMahon,China's Great Wall of Debt2018);Scott Rozelle and Natalie Hell,Invisible China:How the Urban-Rural Divide Threatens China's Rise(2020)。總之,講者表示,在中國現行體制下當前(房地產崩盤、金融與財政危機、政府債務、人口萎縮)的下行螺旋,他看不見中國經濟翻轉的可能。

 

美國的《國家情報評估》(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s,NIEs),分別在World in 2015World in 2025,預測俄羅斯有(再度)解體的風險,講者認為這正巧呼應了俄羅斯的普遍恐懼,原因可能在於人口、穆斯林、或油價崩盤……普京榮耀登頂之時是在Russo-Georgia War結束,悼念俄軍陣亡士兵並慶祝勝利之刻,普京獲得83%民意支持。另一方面,講者梳理和羅列了俄國從2011年至今發生的示威遊行運動,並總結:「烏克蘭戰爭是普京的繭囊。」普京無法終止戰爭的可能原因如下:1.俄國已經打造了一個以戰爭為基礎的經濟,戰爭成為政治控制的手段;2.戰爭對國內的收緊控制提供理由;3.若戰爭結束,數百萬身殘與精神創傷的士兵的解編復員將對社會產生威脅。西方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與蒙田學院(Institut Montaigne)提出不同的俄中未來情境模擬,但朱元鴻指出歐亞問題,正如當年的「東方問題」,普京俄國與中共政權的衰落已是不可避免,但過程很不確定、軌跡無法預見,而相關地區如伊朗、朝鮮、中亞(甚至古巴、委內瑞拉)將連動,其形貌仍難以預見。

 

王智明分享,朱老師從宏觀的角度看待歐亞問題,從蘇聯到中國體制的承接過程與《制度基因》的說法有近似之處。本次演講帶給參與者很多有意思的觀察、想法、分析與推測,希望大家都在變動之中獲得平安。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


【徵求】2025 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學生研究小組計畫

2025-09-30

more

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子計畫二 – 晶片時代與數位治理|春季學術活動行事曆

2025-06-21

more

側記|Film Screening & Discussion|The Ethics of Human and Artistic Resistance II: THE MAN WHO COULD NOT REMAIN SILENT

2025-06-03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