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Activities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Mobile Genders: The Trans* Journeys of Chinese Students in Australia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燃後》vol.2 《洄游頭前溪》─2024.夏季|六燃小誌第二期

more

【新書出版】創造國族﹕羅摩誕生地運動與恐懼自身

2021-04-30

創造國族﹕羅摩誕生地運動與恐懼自身

Creating a Nationality: The Ramjanmabhumi Movement and Fear of the Self

作者|阿席斯.南地Ashis Nandy、 什卡.特維迪Shikha Trivedy、 沙.馬亞南Shail Mayaram、阿育.雅歷Achyut Yagnik

譯者:李孝智

校譯者:黃詠光

出版社|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ISBN|978-986-06001-1-7

出版時間|2021-04

作者簡介:

阿席斯.南地(Ashis Nandy)
印度重要公共知識分子,發展中社會研究中心(CSDS)院士,社會學者與臨床心理學家,以其殖民心理分析著稱。他的興趣集中在暴力的政治心理學、知識的文化、烏托邦與願景、人類的潛能與未來。目前的研究是關於種族清洗與殺戮。著有《另類科學》、《在心理學的邊緣上》、《親密的敵人》、《民族主義的不正當性》、《野蠻人的弗洛伊德》等書。


什卡.特維迪(Shikha Trivedy)
資深自由記者與專欄作者,長期關注於社群衝突、少數宗教社群與低種姓的政治,以及印度教本色(Hindutva)基本教義派與國族主義政治在全國與地方政治中的發展。


沙.馬亞南(Shail Mayaram)
發展中社會研究中心(CSDS)教授,歷史、政治與社會學者。曾為屬民研究群(Subaltern Studies Collective)成員。她長期關心國族主義與暴力、知識的去殖民、印度的宗教與哲學,以及殖民主義、東方主義與國族主義三者間的關聯等問題。著有《抵抗政權:神話、記憶與穆斯林認同的形塑》、《對抗歷史、對抗國家:來自邊緣的反視角》與《以色列作為阿拉伯世界的禮物:來自台拉維夫的信》等書。

阿育.雅歷(Achyut Yagnik)
人權工作者,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亞美達巴德社會知識行動中心(SETU)的榮譽秘書。該中心投入於印度西部的弱勢社群工作。並於古吉拉特大學的發展溝通研究所,以及哥倫比亞、芝加哥與柏林等大學授課。

 

譯者簡介


李孝智 現職石油行業,人到中年閱讀習慣不輟。著作《澳門一二.三事件:細說六○年代的 反殖鬥爭》(台社,2017),以屬民研究的視野,口述歷史的方法,從國族歷史的迷霧裡,試圖還原一個時空的人和事。翻譯本書《創造國族》,從政治意識形態的迷霧裡還 原羅摩誕生地運動,是知識上的習作,也是思想上的領悟。


校譯者簡介


黃詠光 畢業於台大城鄉所碩士班,曾投入樂生保留與反迫遷運動。此後西遊印度,取經他 方,不學無術,樂此不疲。旅印十年,曾就讀於位於印度班加羅爾的文化與社會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Culture and Society),目前為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

原書推薦語

「本書涵蓋的範疇廣博……並拋出了刺激的想法。」

──《書評報》(The Book Review)

「這本書嚴酷地直視了自從那決定命運的一天起我們一直迴避的那個唯一的問題。巴布里清真寺的拆除將如何進入歷史?……大膽而前所未見的理論化工作。」

──《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

「這本書的紀錄十分出色……敘事緊扣人心並揭露了至今人們不知道的細節。」

──《印度快訊報》(The Indian Express)

-------------------------

目錄

序|寫給最黑暗也是最光明的時代:《創造國族:羅摩誕生地運動與恐懼自身》──拒絕虛妄的現實主義備忘錄

黃詠光□著

譯者序|走出意識形態的迷霧

李孝智□著

前言

第一章

I 開端

II 過去

第二章

III 誕生地爭奪戰

IV 對抗反應

第三章

V 創造國族

VI 家族生意

第四章

VII 印度教本色作為種姓印度教徒的經典哲學

VIII 暴力與生存

第五章

IX 災後廢墟一

X 災後廢墟二

第六章

XI 最後一擊

XII 阿瑜陀「第一次」暴亂

附錄|譯詞對照、作者、譯者、校譯者簡介

封底書介:
閱讀本書,或許會發覺南亞次大陸這個陌生的地方,原來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可以照見我們平日覺得理所當然的自身身影後,那隱藏暴力的影子。借用南亞
的眼睛,可以看清楚我們自己……
印度北方邦的小鎮阿瑜陀是重要的朝聖地,幾百年來當地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相
處融洽,互相依存。1989至1992年,平靜的小鎮被捲進全國政治,當地一座幾
百年歷史的古老清真寺,被宣布為踐踏在印度教羅摩神的誕生地上,遭到數萬
湧入的群眾暴力拆卸,事件在全國各地引發社群衝突,造成至少兩千人死亡。
1992年12月發生的事件是獨立後印度政治上的分水嶺,改變了全國許多地區的
社群關係,甚至城市發展的紋理。對於許多人來說,拆除事件是難以回復的創
傷,一個時代就此過去,無法再回頭。
本書重新敘述了當地居民在事件中的經驗,挑戰了我們對於宗教社群衝突的既
有理解。這一系列事件,正是一整個世紀以來,創造一個「真正」的國家與確
立主要的族群,這種長期的現代化努力之下的終端產品。交織在故事中,是對
於社群衝突的文化、大規模群眾暴力的本質,以及國族主義的政治心理分析。


原書推薦語(可選用):
「本書涵蓋的範疇廣博……並拋出了刺激的想法。」
──《書評報》(The Book Review)
「這本書嚴酷地直視了自從那決定命運的一天起我們一直迴避的那個唯一的問題
。巴布里清真寺的拆除將如何進入歷史?……大膽而前所未見的理論化工作。」
──《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
「這本書的紀錄十分出色……敘事緊扣人心並揭露了至今人們不知道的細節。」
──《印度快訊報》(The Indian Express)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


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114年度入學招生

2024-12-13

more

側記|「Aqua Futurism 水未來主義」國際工作坊(威尼斯)分享會

2024-11-01

more

徵稿啟事:AI時代的數位社會 | CJD

2024-10-30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