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後革命:當代中國歷史、思想、文化省思
出版時間|2020-01
作者|賀照田
出版社|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9578614345
簡介
提供認識中國崛起的不同視角
重新認識當代中國「革命—後革命」的歷史進程
作為中國大陸當代最重要的知識思想界參與者之一,賀照田先生在本書中延續並發展了他獨特的「知識-感覺」批判方法——「關鍵不在其經歷細節的代表性,而在於個人經歷後面的情緒感受的代表性,和把這情緒感受與時代歷史-觀念-教育結構直接辯證的整理問題的方式」。
賀照田先生談革命,並非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或主流歷史學通常著眼的角度討論,他關注的核心是革命中的「意識」、「無意識」問題。相比主流政治經濟學探討中國革命的政策、國際關係等客觀制度,主流歷史學探討毛澤東等上層政治人物的動向和自上而下的動員機制,賀照田則特別關注普通知識分子和老百姓的意識與感覺。
而本書中的「感覺」問題,包括且不限於個人與集體丶國家與社會丶歷史與當下、傳統與現代⋯⋯也就是在這種獨特的思考基礎之上,賀照田先生以史學的方法加以觀念、感覺的維度,嘗試重新梳理二十世紀中國的實踐和思想遺產。而作為近年思考成果的匯總,本書的寫作與思想亦與當今中國、世界現實緊密相關。閱讀本書,可以充分感受到思想對於歷史和現實的力量。
「實際歷史狀況常常是『病藥相發』,但在人們長期的認識意識中卻是『撥亂反正』,且這一『撥亂反正』意識對新時期的確立與展開有深刻的影響,對新時期幾十年中的眾多認知與思潮都有重要影響,因此它既是當代中國大陸諸多問題得以發生的重要意識背景,也是諸多思潮與知識的歷史-現實認知所以出現偏差的關鍵原因。相比,『撥正反亂』的歷史觀雖然也是對『撥亂反正』歷史觀的清算,但由於它是以對待歷史不夠深入、耐心為前提的,當然不能像更貼近當年『革命—後革命』實際歷史展開過程的『病藥相發』歷史理解意識,更能把我們導向更準確、深刻的歷史和現實認識。」
──賀照田
「賀照田努力於客觀、精準掌握對象,但並不認為『歷史現場』和自己無關、外在於自己,反而認為如何認識歷史其實是現實中非常重要的問題部分。就本書的主題而言,如何認識革命便是後革命時代最根本、最關鍵的問題之一。」
──鈴木將久
「我們會發現世界裡本來瀰漫了種種令人苦惱,甚至於讓人感到絕望的事情,但人類歷史這種狀況恰恰不應該讓我們拋棄理想⋯⋯我們毫無捷徑,從最困擾的地方開始思考問題才是深入現實、通往美好未來的捷徑⋯⋯在我看來,這是照田兄一貫的立場。」
──李南周
◎序作者
鈴木將久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學系研究科教授)
李 南 周 韓國聖公會大學中國學系教授 韓國《創作與批評》季刊副主編
◎各界推薦
王智明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合聘副教授
余敏玲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林淑芬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林載爵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發行人
施 淑 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徐進鈺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陳光興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人間思想》繁體字版主編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楊儒賓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甯應斌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劉紀蕙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講座教授、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主任
錢永祥 《思想》總編輯、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序一 作為東亞人文思想節點的「革命-後革命」/鈴木將久
序二 刺叢裡的求索——序作為同道也作為鏡像的朋友賀照田新書《革命-後革命》/李南周
作者小引:從「撥亂反正」、「撥正反亂」到「病藥相發」
一、革命-後革命視域中的中國
啟蒙與革命的雙重變奏
當自信的梁漱溟面對革命勝利⋯⋯——梁漱溟的問題與現代中國革命的再理解
群眾路線的浮沉——理解當代中國大陸歷史的不可或缺視角
當革命遭遇危機⋯⋯——陳映真八十年代初思想湧流析論之一
鑰匙就在那陽光裡⋯⋯——革命-後革命、啟蒙-後啟蒙與當代中國大陸前衛藝術
當前中國大陸的精神倫理困境——一個歷史-思想的分析
二、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
中國革命和亞洲討論
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
從苦惱出發
附錄 中國革命,是過去的歷史還是正在進行中?——賀照田、李南周
對談
後記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