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Activities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20240412|中國左翼文學的區域模式與跨域互動——「東北作家群」的世界與視界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人間思想 27期 出版

2022-04-25

台灣戰後自主工運口述系列(三):從工人、工會到工運的抗爭之路

編案

策畫小組(林麗雲、陳柏謙、郭佳、陳素香)

本期「自主工運專輯」的三位受訪者林子文、王耀梓、張通賢,分別來自中小型的民營企業工會,與國營企業工會性質不同,民營企業工會的勞資關係更為尖銳、對抗,勞資鬥爭也更生死相搏。而從抗爭激烈的民營企業工會走過來的工會幹部,其工運經歷、政治意識與認同也與國營工會的幹部有著明顯的差異。

從三人的口述史中可以發現,三人均在參與工會資歷尚淺時,就與資方展開過激烈的抗爭,王耀梓、張通賢更因此離開原來工會,林子文則幾十年跟資方纏鬥,最後也遭到解僱。王耀梓在1992年因基客工會罷工後,就被資方解僱,官司訴訟也無法翻轉被解僱的命運。基客一役,也使他成為工運黑名單,長期失業導致王耀梓家庭經濟陷入極端困境,也幾乎使家庭崩解,代價十分慘重。張通賢則從一名工人被啟蒙參與工會、擔任工會幹部,之後在勞資日漸緊繃的鬥爭中,在被設計與威逼下離開原來的工作單位,雖然轉入的小型職場勞動待遇只有原來單位的一半,但他卻在工運位置中轉換角色,成為一名勞工運動的組織者。林子文的資方「新海瓦斯」比較特殊,因為是民生必需的事業,具有區域壟斷性質,且工會從一創立起就處於勞資恐怖平衡的狀態,雖然抗爭不斷,但資方卻未真正下重手對付工會。林子文得以在工會存活二十餘年,最後雖被解僱,卻仍掐著資方痛處,讓他無職領薪到屆齡退休,堪稱工運中的九命怪貓。

台灣解嚴之後的勞工運動從萌發之初,就被不同的政治力量介入、吸附。大部分透過台灣勞工陣線的組織而靠向民進黨(以國營工會居多);少數參與工黨、勞動黨(集中在桃竹苗地區);另外一些則是在民進黨、勞動黨之外,形成工運的第三路線,並一度以「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工委會)為集結,試圖走出獨立自主的左翼工運路線。就工運光譜來說,本期三位受訪者均屬於工運第三路線的實踐者,他們的口述史呈現這條路線的開路、實踐、挫敗、再找路、未知的前景等經歷,而這三篇口述史中,有三個主題的討論特別值得提出來:

一是,工人與知識分子(工運組織者)關係的多重性。張通賢從一名底層的貨櫃車司機,因好奇大學生為何進入工會當秘書,而被吸引、培力,最終自己也成為工會組織者,並加入以知識分子為主的組織者團體。林子文與知識分子的關係則是複雜糾纏得多,他感受到被組織者團體(鄭村棋工作室)排斥,百思無解,最後以進入世新社發所為路徑,欲求解答案。

二是,發揮「以小博大」的歷史作用。三位受訪者所屬的工會都只有一百至四百名左右的會員,相較於上萬名會員的國營企業工會或大型民營企業工會,三人所屬的工會都顯得微不足道。[1]然而1992年只有147名會員的基客工會罷工,卻帶動了自1989年遠化罷工之後被打壓消沉的自主工運復甦。張通賢所屬的志信運輸工會及後來參與的台灣倉儲運輸業工會聯合會(倉運聯)自成立以來一直是秋鬥的主要團體,在2000年之前的戰鬥工運中扮演重要角色。新海瓦斯工會則是林子文重要的後盾,不論是開創性的產總成立、兩波關廠抗爭場秋鬥再起、左翼聯盟籌組等,都為林子文提供最穩固的後勤支援。較宏觀來看,上世紀乃至本世紀初,自主工運很大一塊是由類似這樣的小型工會的集結而撐起的。及至近年來桃園市產業總工會(桃產總)組織的幾次罷工,也可視為戰鬥性民營企業工會的延續。

三是,仍待持續探索前進的左翼政治實踐。閱讀三位受訪者的口述文稿,都有一點「頭重腳輕」之感,從早年的成長歷程、勞動生涯、加入工會、勞資鬥爭、關鍵戰役、生命曲折等,都非常豐富、精彩。而談及勞動階級的政治認同與出路時,訪談則大約都呈現出隱約的不確定性及論述上的不明。此現象或可說明工運中左翼政治路線在現階段的狀態。

不論是個人生命發展或工運集體的歷史經驗,希望王耀梓、林子文、張通賢的口述文本,能帶給現在仍在尋找工人運動前進道路的後繼者們某種提示、啟發及思辯。

 

本專輯是科技部研究計畫【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1970年代至1980年代)】(NSC 103- 2410-H-009-033-MY3)成果的一部分。此為「台灣戰後自主工運口述系列」之三,原計畫接續刊出的「台灣戰後自主工運口述系列」之女工專輯、鄭村棋及其「工作室」專輯,因訪談作業不及,將不定期刊出,特此說明。

[1] 曾任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的張緒中,有一次在談及工會可動用的預算時,曾對小型民營企業工會每年僅三十餘萬的經費預算嗤之以鼻,認為這麼少的經費做不了什麼事;反觀中華電信工會的年度預算,有上億元之多。

 

拆解愛/厭:評析批判《這是愛女,也是厭女》

編案

編輯部

由王曉丹主編、十一位性別領域學者與工作者合著的《這是愛女,也是厭女:如何看穿這世界拉攏與懲戒女人的兩手策略?》於20197月出版,並接連舉辦七場新書發表會。這本書聚焦於對「厭女」這一心理狀態的政治性討論、剖析「厭女」的機制與邏輯,並以「厭女」為框架分析近年來相關的台灣社會議題,如林奕含事件、「母豬教」、八里雙屍案等。

2019年底開始,長期關注性工作者與性產業議題的「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接連舉辦五場「拆解愛/厭──評析/批判《這是愛女,也是厭女》系列論壇」,針對《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一書中的各個章節進行評析與批判。系列論壇對《這是愛女,也是厭女》的評析,意在拆解書中「厭女」的分析框架,批判對性別二元對立的強化、對受害者主體性的的限縮;他們認為相關敘述的錯誤乃至書中對近年在地性別事件的分析理路,呈現了當代台灣婦運的種種理論與實踐問題。

本刊【讀書】欄目「拆解愛/厭」專輯,將刊登系列論壇上與談人發言的文稿。本期將刊登由文化研究及心理學領域年輕學者張馨文為專輯撰寫的導讀,及系列論壇上的三篇文稿。其中,郭姵妤的〈小心「厭女」?!〉是對《這是愛女,也是厭女》的整體回應;劉念雲的〈不要否認她們的選擇〉是關於該書第八章〈沒有選擇的選擇〉;高旭寬、夏林清的〈倡議和主張不該誤導法律、扭曲理論〉是關於該書第七章〈在野地中掙扎〉。下期將繼續刊登林香君、鍾君竺、高旭寬與夏林清對該書其他章節的回應與評析。

本刊亦期待讀者投稿,對「拆解愛/厭」專輯與《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一書進行更多評析與討論。

 

視覺筆記|大眾葬

編案

編輯部

1931年,醫師蔣渭水染疫而亡,台灣文化協會和台灣工友總聯盟以葬禮為形式舉辦了一場陳抗行動「大眾葬」。九十年後的COVID-19疫情下,活躍於社運場域的左翼組織者、知識分子和藝術家於828日至96日,再度為悼念和追思疫情中的往生者舉辦「大眾葬.文化行動祭」。這一文化行動,不僅來自往生者所生產的力量,也是往生的、在世的無力者發言與陳抗的行動。

在中正廣場上,建築師謝英俊團隊設計並搭建了巨型裝置「大眾帳」,作為「大眾葬」的空間,也是邀請民眾對話與協商的帳篷。原本申請在自由廣場上維持十日的「大眾帳」,卻因突然須要獲得兩廳院的批准並支付高昂租金,於開幕第二日便不得不被拆除。在這一齣文化迫遷和討租強拆下,設計者和參與者們在廣場一隅再度自力營建「小眾帳」,以維繫自由廣場的空間民主和台灣土地私有制下「無殼蝸牛」們的發言空間。

「大眾葬」延續了工運組織者吳永毅和林子文、左翼知識分子鍾秀梅和林深靖、文化行動者范振國和鍾喬等人長期以來的左翼知識與行動進路。這一文化行動中,有藝術家陳界仁的「大眾站」、行為藝術家曾啟明的「鏡.語」、書法家尤俊明的「無名大眾碑」和民眾劇場工作者段惠民等人的行動劇「大眾樹」。同時,也有社會運動場域內無力者的參與式展出──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的大型人偶「控.錯」(意即控制/控訴.錯誤)、美麗華工會的罷工工人人形立牌、境外生權益小組的遷移者地圖、印刻部的社運版畫,以及黎明幼兒園園長林金連和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李蔚慈主持的普渡儀式。在長達十天的活動中,帳篷內亦舉辦了若干場「大眾夜談」,涉及工運、性工作者運動、動物權、空間、藻礁(保育大潭藻礁的公投)、萊豬(含有萊克多巴胺的進口美國豬肉)、疫苗等議題。

本期「視覺筆記」呈現的即是,在「大眾帳」與「小眾帳」中,也是在新自由主義下被疫情衝擊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系統中,往生者與在世者共同搭建民主的對話空間,共同思考疫情下的台灣社會,並開啟未來的行動。

 

《人間思想》第27期(2021年冬季號)

【專號|台灣戰後自主工運口述系列(三):從工人、工會到工運的抗爭之路】

001編案

策畫小組(林麗雲、陳柏謙、郭佳、陳素香)

 

002從工會見習生到左翼工運先鋒:林子文訪談

林麗雲、陳素香  主訪|呂怡婷、林麗雲  整理

 

003走向階級運動:林子文訪談側記

黃德北

 

004抗爭中找出路、工運中找同志:張通賢訪談

林麗雲  主訪|呂怡婷  整理

 

005從車牛到市長參選人:張通賢訪談側記

黃小陵

 

006明暗交錯的基客罷工及其代價:王耀梓訪談

陳素香、林麗雲、吳永毅  主訪陳素香、郭佳  整理

 

007閱讀工運田野裡的生命故事:王耀梓訪談側記

吳永毅

 

008基客罷工:我的觀察報告

林信誼

 

【讀書拆解愛/厭:評析批判《這是愛女,也是厭女》】

009編案

編輯部

 

010專題導讀:社會的赤腳醫生──台灣女性主義知識狀況大體檢

張馨文

 

011小心「厭女」?!──從美國的Down Girl談台灣《這是愛女,也是厭女》

郭姵妤

 

012不要否認她們的選擇:回應楊婉瑩〈沒有選擇的選擇〉

劉念雲

 

013倡議和主張不該誤導法律、扭曲理論──回應黃莉〈在野地中掙扎〉

夏林清、高旭寬

 

【視覺筆記|大眾葬】

014編案

「大眾葬」籌備小組  影像提供編輯部  

 

015影像選輯

「大眾葬」籌備小組  影像提供編輯部  

 

【專號崔元植《這裡是羅德斯:東亞國際主義的理想與現實》評論專輯(續)】

016編案

魏月萍

 

017在東南亞思考崔元植與「東亞論」

蘇穎欣

 

018邁向「中型國家」的語言文字觀:讀崔元植〈大國與小國的相互演進〉、〈國際與民際〉有感

蕭悅寧

 

019協商、形塑、詮釋:家國的完成與它們面對的挑戰

謝征達

 

020左右翼∕非左翼文學體制:韓國文學與馬華文學的對話契機

魏月萍

 

【在亞洲思考】

025「憤青」與理想主義者:我的陳述與省思

郭春林

 

026作者簡介

 

027《人間思想》稿約

 

028《人間思想》書訊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


側記|4/15放映場 - 2024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巡迴場次 Taiwan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 - NYCU tour

2024-04-25

more

【側記/Sidenote】Creating Emancipatory Futures: Filmmaking and Activism

2024-04-19

more

黃健富|移動/中國的移動(「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

2024-04-18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