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Research

近期活動 Recent Activity


《Clement Town 舒適小鎮》放映和討論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燃後》vol.2 《洄游頭前溪》─2024.夏季|六燃小誌第二期

more

越南在台「難民」口述歷史計畫

主持人:陽明交通大學社文所林淑芬、紀錄片導演劉吉雄

簡介

本研究由交大社文所林淑芬與紀錄片導演劉吉雄提出

目前在台的越南社群,若依據來台原因與身分區分,大致是由四個群體構成:移工、新移民(跨國婚姻移民,包括已離婚者)、留學生與難民。就時序上而言,這四個群體中,最早來台者是「難民」,包括戰後陸續以「災胞」身分抵台者,以及1970年代中後期至1980年代因為越戰及其後續衝擊來台的「船民」(“boat people”)。然而,這個群體,不論在既有的以定居北美或歐洲的越南社群為主要對象,或是晚近以「回歸」或「跨國」為主要問題意識的越南離散研究中,幾乎不曾出現;在臺灣本地越南相關的研究中,相對於經濟與婚姻移民,也未受到太多關注。針對這群「看不見的公民」,我們的計畫主要分成兩個部分:(1) 澎湖難民營海漂船民訪問記錄:計畫前兩年將致力於針對曾經收容在臺灣海峽兩處澎湖越南難民營的海漂船民,進行口述訪談記錄:西嶼鄉竹篙灣難民營(1977-1979)、白沙鄉講美難民營(1979-1988)。西嶼難民營目前僅殘存入口處等少數遺跡,講美難民營則於2003年間完全拆除。該兩處澎湖難民營在營運十二年期間,曾經收容超過45艘難民船的兩千多位船民,但如今幾乎無人知曉,且從未被登錄在聯合國官方的難民救援記載。本計劃因此觸及了臺灣戰後史、東亞冷戰史、跨國移民史之中所被遺忘且多樣岐異的越南與越華難民生命經驗。本計劃係與劉吉雄獲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專案補助之實驗電影與紀錄片計劃的「澎湖越南難民營三部曲」:《金六刀》、《例外之地》、《難民船》共同協作。(2) 越南「離散」在臺灣:在上述訪談的基礎上,我們將繼續探討在台越南難民(不限於曾居住澎湖難民營的船民)與1980年代中期從改革開放之後的越南來到後解嚴臺灣的經濟與婚姻移民,彼此之間所形成的各種政治、經濟、社會、情感、文化網絡與隔閡,以及從中折射出的一系列與東/南亞區域內,後/冷戰時期的後/社會主義與後/威權主義社會的歷史變動、跨地域遷移/交流與主體狀態有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