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Research

近期活動 Recent Activity


2024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巡迴場次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外籍漁工與港口權

主持人:Jonathan S. Parhusip

簡介

三十年來,來自東南亞跨境勞工重塑了台灣港口城市的地景。根據2020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統計,受僱於遠洋漁業的外籍船員共有18,864名,沿近海漁業則有11,343名,其中63%為印尼籍船員,其次為菲律賓(6,959人)、越南(2,673人)與其他國籍(513人)。儘管台灣被視為亞洲區域中更進步的民主國家之一,但在漁業勞動議題上卻呈現鮮明對比,台灣因其外籍漁工的剝削性制度和受虐的工作環境遭受強烈批評。本研究透過將港口城市作為不同行動者遭遇的空間,深入審視漁工在跨國移動過程中所面臨的諸多挑戰,包含招募過程中的不實廣告、詐騙、債務束縛、偽造文書;聘僱期間的強迫勞役、不人道的工作環境,以及濫用勞工權和強制遣返回國。相較於陸上移工散佈於各個城市、城市周邊和鄉村地帶,外籍漁工的遷徙過程與其基礎建設透過港口彼此連結交織。港口,尤其指漁港,是探索移民治理、全球供應鏈、仲介產業與漁業勞動實踐的多面向配置所在。本研究將闡述國家於領土範圍內的法律-空間實踐,即港口的勞動權落實如何被國家轉移和規避。Sally Yea(2020)曾說明一項趨勢,許多國家在其領土範圍內,規避保護人口販運受害者的責任。本研究試圖延伸「司法例外主義」(Yea, 2020)的概念至國界以內,考察實施權宜船(FOC)、離岸外包與指定經濟特區(漁港經濟區)所導致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