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Research

近期活動 Recent Activity


21世紀批判性策展:公共空間、新媒體以及地緣政治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衛生帝國與科學化運動:從晚清到民國(1873-1945)

主持人:清華大學歷史所鐘月岑

簡介

本研究由清華大學歷史所鐘月岑提出,將從公共衛生史以及科學普及化運動的角度,分析中國從晚清到民國的治理技術,如何透過知識生產與物質性的技術,而深入人民生活之中

研究對象分為兩個面向:第一個範疇是涉及公共衛生史的海關檔案以及地方衛生志,第二個範疇是1930年代的《科學畫報》、《科學的中國》以及其他書信集與回憶錄等史料。前者處理晚清時期公共衛生史和地緣政治的國史/國際史兩種領域的知識系譜;後者處理民國時期科學普及化的運動。中國在清末逐漸從天朝的心態轉化成眾多「萬國」其中一國的國家意識,透過海關的建置,慢慢學習與各國相處,也跟現代的主權國家政府一樣,學習如何透過「數字的管理」和人口流動的掌控來確認其治理權威。這個發展過程為國家政府建構了掌權的平台,以便管理社會整體的健康、生育力、經濟和社會安全。這些物質性的國家治理技術,反過來合理化國家機器的執行手段。政府依此而選擇、認定、控制可治理者/不可治理者、適者/不適者、受歡迎者/不受歡迎者。海關檔案以及地方衛生志所呈現的檢疫措施,沿著國界外部監控、排除或者強制處罰可疑的標的物、確保不受歡迎的人或病菌無法進入國界,而優生手段則是在國界內的內部監控來挑選社會的優秀份子、訓練成符合要求的公民,這兩種內外手段可以說是現代治理的生物技術。在中國的脈絡裡,「內部邊界」的概念幫助我們理解海關中的檢疫體制之所以堅持主權、要求國家化的過程。至於1930年代的科學普及化運動,透過《科學畫報》、《科學的中國》,更可以看到一般老百姓,尤其是女性,無須進入學或研究機構接受學院的專業訓練,就可以平易地靠著自學、消遣閱讀、家中實作實驗地接近科學新知,同時也習得了消費的日常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