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 不見的歷史與激進關懷
2022-06-29
轉型亞洲媒體實驗室系講座
不見的歷史與激進關懷
講者:Valerie Soe, Professor,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ICCS Visiting Scholar
撰文:社文所碩一 藍玉雍
活動側拍:社文所碩一 李育菱
時間:2022 / 04 / 25
地點:交大光復校區人社二館F106A
蘇杏娟這次演講的題目是:「不見的歷史與激進關懷」。主題是華裔美國人、 非白人族群在移民美國的歷史中,長期遭受到的各種排華暴力、不平等待遇和處 境。在演講的一開始,她先從美國新冠病毒期間的反華情緒談起,講到因為新冠 病毒從中國開始傳播的關係,以及川普政府和中國關係的惡化,導致華裔美國人 在疫情期間遭受到十分嚴重的歧視、排擠和攻擊,並點出這些排華的情緒和攻擊 其實一直是美國長期以來的問題,同時,雖然都說「排華」,但其實大部分的美 國西方白人並無法分辨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等等亞裔美國人的差別,同時也 不知道即便是華人、中國人,內部在地域、經濟、生活文化以及移民背景上其實 也存在很多的差異。
在這樣的觀察和思考下,蘇杏娟在 1987 年拍攝自己的第一部短片——《All Orientals Look the Same》,這是一部僅僅一分半的黑白短片,裡頭呈現了許多不 同國籍的亞洲人,並不停迴響著一個白人的聲音說著:All Orientals Look the Same, 同時在每個呈現不同亞洲人的畫面中,也會有另一個聲音說出畫面中這個亞洲人 的國籍,表示在美國白人眼中一樣的亞洲人底下其實潛藏著很多未被看見的差異。 但除了批評這種無差別貶抑的種族主義外,蘇杏娟也提到這部片之所以拍地很短, 是因為她也有意在反抗當時人們拍攝影像的趨勢,也就是電影、廣告等較長的創 作形式,而非這種像是直接表達一段訊息式的短片創作。這樣類型的創作在她看 來,反而在現今這個網路時代非常頻繁(比如:TikTok 或迷因),反映出影像的 受眾有很大的變化。
第二部她分享的作品,是 2012 年的《The Chinese Gardens》,在這部作品中, 她關注位在華盛頓州湯森港(Port Townsend)一個過去曾經存在現在卻已消失的 華人聚落,在當時被叫做:Chinese Gardens。這部片探索這個聚落從形成到消亡 的歷史,並審視美國 1870 到 1900 年代初期的種族主義和排華暴力,聚焦 1875 年《佩奇法案》(Page Law)和 1880 年《安吉立條約》(Angell Treaty of 1880) 等排華法案對華人移民的影響,前者歧視尋求進入美國的中國婦女,而後者則是 直接禁止中國人移民美國。而在當時,Chinese Gardens 成了華人族群對付美國排 華暴力的策略中心以及反抗的場所,但隨著 1880 年代一連串的排華暴力,上百 的華人遭到殺戮,而剩下的華人則是選擇逃離。在 1990 年代的一場大火中,消 防員只拯救了白人的建築,讓唐人街被燒毀。從此 Chinese Gardens 就漸漸沒落, 最終消失了痕跡。在這部片中,蘇杏娟認為自己最重視的是如何透過影像和訪談, 讓人看見這些地方曾存在過的移民的生活,奪回這個地方消失、隱藏的歷史意義。
最後她討論的作品,是《Radical care: The Auntie Sewing Squad》講述在新冠 疫情初期,由於美國政府的消極態度,導致疫情期間很多民眾無法購得口罩,因
此一群女性志願者(絕大多數是非白人族群)決定聚在一起,自己縫織口罩發送 給那些醫護人員、移民、經濟能力差等等需要幫助的人群。在這場自主發起的活 動中,口罩製作從一開始的五人到最後有百位的人參與,漸漸使參與這起活動的 人們產生意想不到的緊密關係,並使疫情期間原本的沮喪和恐懼能夠得到宣洩, 並和不同的人們、族群產生新的連結,形成互助的社群網絡,一起對抗疫情的危 機。透過在這部片中,講者認為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政府經常消極不作為的時 代,社會需要一種新的激進關懷,來重新修補人跟人的關係,重新產生互助的網 絡來面對各種社會的危機。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