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Research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Mobile Genders: The Trans* Journeys of Chinese Students in Australia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燃後》vol.2 《洄游頭前溪》─2024.夏季|六燃小誌第二期

more

「亞際社會民眾劇場工作坊」重新思考亞洲民眾劇場報導

2018-12-19


印尼雅加達的墓地劇團(Teater Kubur)導演Dindon W.S的演出關注雅加達的都市化問題和高強度工作中的精神危機。攝影師:許斌。


「亞際社會民眾劇場工作坊」重新思考亞洲民眾劇場
 
2018年12月17日
撰文者:李齊(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2018年12月,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主辦的「民眾在何處?亞際社會民眾劇場工作坊」在新竹開幕。為期三天的工作坊由13日的「開幕之夜」現場展演和14、15日的研討會組成。本次工作坊邀請了逾40位世界各地的民眾劇場工作者和研究者參加,他們分別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香港、中國大陸、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德國、莫三比克及台灣。與會者探討了民眾劇場在亞洲及第三世界不同地區的歷史發展脈絡,他們在異質的社會結構和工作經驗中共享普遍的問題意識,從「民眾在何處?」這個關鍵的問題出發,展開精彩的思辨與交鋒。
 
12月13日的「開幕之夜」邀請五組藝術家現場演出。來自韓國釜山「戲劇遊樂場SHIIM」劇團的白大鉉、洪承伊以代表作《再見!母親》中的片段表演作為開場,這個作品由台灣小劇場導演王墨林指導,呈現1970年代韓國工運中自焚工人全泰壹的生命抗爭。印尼雅加達的墓地劇團(Teater Kubur)導演Dindon W.S的演出關注雅加達的都市化問題和高強度工作中的精神危機。中國大陸行為藝術家王楚禹即興製作了直指身體勞動及資本剝削的行為藝術現場。台灣阿美族藝術家、「冉而山劇團」團長阿道•巴辣夫•冉而山充滿靈性思辨的儀式展演和非洲莫三比克「家劇團」(Teatro em Casa)創始人Assane Cassimo的身體表演為在場觀眾提供了有關民眾劇場美學與批判精神的豐富想象。
 
接下來兩天的研討會分為五個場次,討論主題涵蓋八〇年代末台灣民眾劇場萌發與開拓的歷史過程和思想意涵、亞洲各地民眾劇場跨地串聯和在地實踐的經驗總結、新馬印三地的民眾劇場發展軌跡、中國大陸的民眾劇場現狀及台灣民眾劇場的主體想像與培力。這幾個主題具有差異卻相互關聯,正如本次工作坊的總召集人、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主任、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劉紀蕙教授所指出的:散落於各地的民眾劇場實踐經驗,指向不同地區、不同發展脈絡下多重時間的並置關係,也彰顯著在各個角落出現的反抗的可能性。
 
台灣的民眾劇場緣起於陳映真主導的「民眾文化工作室」的文化組織工作,在思想意涵上受台灣左翼運動啟發,在工作方法上受到拉丁美洲、菲律賓、韓國、日本與香港等地民眾劇場運動經驗影響。研討會上,自上世紀八〇年代至今持續跨地合作、相互交流的眾多團體的成員,如「菲律賓教育劇場」(PETA)的Glecy Atienza教授、泰國「油甘子劇團」(Makhampom)的Richard Barber導演、香港「亞洲民眾戲劇節協會」的莫昭如導演和楊秉基導演、日本帳篷劇工作者Robin Weichert、韓國「戲劇遊樂場SHIIM」(Theatre Playground SHIIM)劇團的演員白大鉉和洪承伊、印尼「墓地劇團」(Teater Kubur)的導演Dindon W.S和劇場研究者Selvi Agnesia、中國大陸「草台班」劇團的趙川導演、行為藝術家王楚禹、新加坡劇場「戲劇盒」(Drama Box)的郭慶亮導演以及來自台灣的劇場工作者,包括小劇場導演王墨林、「差事劇團」的鍾喬導演、「牯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南洋姊妹劇團」的夏曉鵑教授、「石岡媽媽劇團」的李秀珣、「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負責人賴淑雅等,從各自的經驗出發,圍繞著民眾劇場實踐中的關鍵問題產生了激烈的討論:
 
在冷戰戒嚴的國家體制及全球資本主義結構箝制下,如何理解民眾劇場的「亞洲性」?如何在民眾劇場的實踐中堅持自主與批判的空間?民眾劇場的生產關係是什麼?劇場工作者和國家治理者的關係是什麼?民眾劇場究竟是「預演的革命」,還是事件之後的反思?民眾劇場應發展出什麼樣的美學?以及最重要的,「民眾」是誰?「民眾」在哪裡?在長期的工作中,如何面對民眾的異質性,甚至是「民眾的分裂」?
 
在場的民眾劇場研究者及從事相關工作的當代藝術家,從更廣闊的社會脈絡和政治經濟分析入手,參與、推動了這些討論,並展開歷史和藝術理論的參照視野。台灣歷史研究者韓嘉玲詳細分析解嚴前後台灣左翼民眾劇場的發展線索。作為那段歷史的見證者,戲劇研究者林寶元嘗試對八、九〇年代台灣民眾劇場的實踐提出批判性的反省和評價。台灣的劇場評論人吳思峰、郭亮廷、陳克倫和李哲宇更具體地針對「收編論」及台灣民眾劇場的文化生產體制進行反思。來自馬來西亞的研究者瀋國明和Muhammad Febriansyah,分別以1930年代的馬華劇運和1980年代印尼左翼運動者Wiji Thukul不同的劇場組織方法,繪製了馬來亞島嶼充滿張力的運動史觀。馬來西亞視覺藝術家區秀詒和台灣聲音藝術家王虹凱,則在回應中延伸了對藝術與政治之關係建立的思考。長期在台灣研究參與勞工運動的陳信行教授從法律和社運之關係出發,向中國大陸的民眾劇場實踐提供了另類對照。
 
配合本次工作坊的主旨,主辦方在交通大學人社二館大廳設立「亞際民眾劇場資料閣」,以文獻展的形式,展出亞洲各地民眾劇場活動的書籍、劇照、演出海報、道具、服裝及相關資料,建立文獻檔案的地緣對話關係;在工作坊前後於新竹的異鄉人合作社和江山藝改所舉辦三場放映會,分別為:中國大陸「草台班」劇團《世界工廠》劇場錄像(邀請台灣紀錄片導演蕭立峻映後座談)、藝術家王楚禹作品《D民手案》劇場錄像及台灣電影導演陳芯宜關於「台灣海筆子」帳篷劇團的紀錄片《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

活動資訊:
民眾在何處?亞際社會民眾劇場工作坊
Where the People Are…Workshop on People’s Theatre in Inter-Asian Societies
日期:2018年12月13-15日
地點: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國立交通大學人社二館
網頁:https://wherethepeopleare2018.webnode.tw
 


主辦單位: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來自韓國釜山「戲劇遊樂場SHIIM」劇團的白大鉉、洪承伊以代表作《再見!母親》中的片段表演作為開場,
這個作品由台灣小劇場導演王墨林指導,呈現1970年代韓國工運中自焚工人全泰壹的生命抗爭。攝影師:許斌


台灣阿美族藝術家、「冉而山劇團」團長阿道•巴辣夫•冉而山充滿靈性思辨的儀式展演。
攝影師:許斌


中國大陸行為藝術家王楚禹即興製作了直指身體勞動及資本剝削的行為藝術現場。
攝影師:許斌


非洲莫三比克「家劇團」(Teatro em Casa)創始人Assane Cassimo的身體表演
為在場觀眾提供了有關民眾劇場美學與批判精神的豐富想象。攝影師:許斌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


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114年度入學招生

2024-12-13

more

側記|「Aqua Futurism 水未來主義」國際工作坊(威尼斯)分享會

2024-11-01

more

徵稿啟事:AI時代的數位社會 | CJD

2024-10-30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