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Research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Mobile Genders: The Trans* Journeys of Chinese Students in Australia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燃後》vol.2 《洄游頭前溪》─2024.夏季|六燃小誌第二期

more

側記 香港的焦慮 -- “'Cover Songs and Creativity in Hong Kong’s Popular Music”

2019-01-08

香港的焦慮

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陳炯志

講題 : “'Cover Songs and Creativity in Hong Kong’s Popular Music”
講者:劉長江 Frederick Lau
時間:2018年12月19日  18:00-20:00
地點:Room 106A, HA Building 2, Guangfu Campus, NCTU 
 
劉長江,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和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民族音樂學教授,中國音樂研究中心主任,曾擔任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位。是一位活躍的民族音樂學家,長笛演奏家和指揮家,他的學術研究領域廣泛,課題包括中國,西方和亞洲音樂和文化等主題。
 
在這個演講中,他認為,音樂人類學是透過音樂來探討社會狀態。翻唱歌曲,不僅是作為一種抄襲,同時也包含了重組與創作。透過翻唱的流行音樂來探討香港,同時也看到這個社會的集體焦慮。一直以來,香港處於多重的逆反,東方/西方、現代/傳統,殖民/解殖,也一直存在歸屬的焦慮。講者以《詐肚痛》、《天才白癡夢》以及《獅子山下》這三首歌曲,分別呈現了香港在不同階段的歸屬焦慮。1961年的《詐肚痛》,混合了三種不同的層次。它的原曲是1950年代的古巴音樂,完全複製了上海時代曲,提供了一種對於上流社會的想像。但歌詞則是充滿了香港底層常民生活的在地語言。最後,整首歌以一種字靚腔圓的粵曲唱腔。《詐肚痛》,體現了這個時期香港人在面對西方人的移民湧入所造成的焦慮,抵抗卻又渴望成為的一種歸屬焦慮。《詐肚痛》的音樂形式,被視為是一種過渡,並不被承認是香港的音樂。但1975年許冠傑的《天才白癡夢》,則開啟了另一個時代模式,所有人都可能追尋的烏托邦。這與詐肚痛的情感非常不同,被視為是融合東/西的混雜。它既是番書仔(接受西方教育的年輕人),又是作為假冒的貓王或披頭四,同時也混雜了社會批判,它成功形塑新路,不再依賴語言的腔調,而是標記著對於年輕世代的追求。最後,1979年,羅文的《獅子山下》,則標誌著香港人在當時質問自我的歸屬。並且,儘管是在不同脈絡下,在後來2014年的雨傘革命中被作為代表香港精神的歌曲。
 
演講後的提問,有幾個值得進一步思考,但在討論中沒有機會充分展開的問題:如何看待香港的粵語文化的逐漸消失?講者以一種市場的角度來回覆。有人持續以粵語創作,有人則以普通話創作,從市場的角度,以普通話創作所帶來的市場則更大!這個二分的討論被與會的菲律賓學生以自身國家的經驗帶開,經過西班牙與美國的殖民之後,菲律賓的文化並沒有消失。問題被這幾個方向的討論過快帶開,失去深入的機會,但卻留下更多值得思考的空間。每一次的強力介入與鑿刻,都對於一個地方的音樂產生重大的轉變,這些轉變無法僅僅以市場的廣度去衡量。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


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114年度入學招生

2024-12-13

more

徵稿啟事:AI時代的數位社會 | CJD

2024-10-30

more

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114學年度碩士班甄試入學初審通過名單及複試通知

2024-10-28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