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Research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20240412|中國左翼文學的區域模式與跨域互動——「東北作家群」的世界與視界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尋找當今台灣社會文化的DNA」:清大台文所客座教授柳泳夏教授演講側記

2019-04-03

「尋找當今台灣社會文化的DNA」:清大台文所客座教授柳泳夏教授演講側記

  2019 年3月21日,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邀請韓國白石大學中文系柳泳夏副教授,以「尋找當今台灣社會文化的DNA」為題,進行來台交流後的第一場公開演講。此次演講由科技部補助延攬科技客座人才指導,承蒙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亞太/文化研究中心、交通大學暨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文化研究國際中心、王默人周安儀文學講座等相關單位支持,促成本次交流。

  本次演講主持人台文所柳書琴教授,首先在活動開始前介紹柳泳夏教授的學術貢獻與威望,以及台文所邀請客座的教研需求和國際交流目的。柳泳夏教授專長為中國現當代文學、香港文學為香港文化、文化理論、博物館敘事分析,近年關注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理論(世界觀)與身份認同。曾任「韓國中語中文學會」編輯委員長、韓國白石大學柳寬順研究所所長、韓國白石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以及UC Berkeley 中國學中心訪問學者等。韓國「東亞學統攝廣場」創辦人。目前兼任南京師範大學「中韓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教授、韓國中文學會副會長、韓國中國文化學會理事、韓國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研究倫理委員、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理事、《新亞論叢》編輯委員、《華文小小說》韓國聯絡站站長等

    接著,柳泳夏教授正式開始演講。首先,從其抵台兩個月期間的田調情況與文化觀察,開始一連串生動活潑的介紹。他有感於韓國對台灣文化、歷史所知甚少,關於台灣的研究還停留在初步階段,但台灣無論在地緣政治、歷史或文化等關係上皆與韓國及整個東亞發展息息相關。因此,除了博物館敘事之比較課題外,他希望自己同時能在促進跨國文化理解方面略盡微力,「做一個韓國與台灣之間的橋樑,寫台灣文化地景給韓國人閱讀。」

  隨後,柳泳夏針對來台灣的文化觀察進行案例分析。身為一個韓國人,以他者之眼觀看台灣俗民日常的文化意涵,他感到驚奇不斷。柳泳夏認為台灣社會相較於韓國社會,人情味相當濃厚,生活中也充斥的各種可愛的思惟與意象,而非國家話語的宣導。他舉例,有一次他搭乘計程車從清華大學的西門到正門口,因為里程數過近,司機竟不跟他收錢。除此之外,柳教授show出其近日在各個城市漫遊,隨手拍攝具台灣特色的物件,比如在台北捷運台大醫院站,有一個雙手互握的銅製藝術座椅,既是藝術,也能是實用的設計,其意涵更令他感到台灣精神的展現:「這椅子的意思,就像是在說我接受你可以坐下來,我包容你、容納你,而你也是。」另外,他也提及,在台灣社會的的各種宣傳文宣中,無論警察局的交通宣導海報、郵局的寄件指示、醫院的流程提醒海報,乃至於裝雞排的袋子、便當盒等,都是經過配置可愛的插圖,使人賞心悅目、感到開心。

  最後,他回歸專業博物館展示與敘事分析的角度,在演講的最後階段談論他在台灣各大博物館的所見所聞與所感。他強調─無論官方或民間的館場,都具包容性、情感性,以及特定的意識形態,值得我們思考它們對一般受眾和新世代學生不可忽視的影響。他從大腦科學的最新發現,以及認知與展覽相互影響的角度,提醒國家機器常常透過博物館和學校等媒介潛移默化人民的情感與思想,因此面對每一個博物館的展覽,都必須要對其抱有觀察和質疑的態度。他舉例,台北市的二二八紀念館以槍聲、昏暗、粗礪的石塊等,營造肅殺氣氛的展示空間,就讓他反思,此種在特定歷史階段訴諸煽情的展覽策略,在今日是否仍為好的歷史展示?

   在開放提問的階段,台文所王威智助理教授,提出台灣文化混雜性的命題,而王鈺婷副教授則以比較研究的觀點請教有關台灣與香港文化的共性與殊性問題,還有文化獨特性在東亞共同體想像之中,有機會扮演或發揮怎樣的角色?柳教授除了一一細答之外,特別強調台灣社會具有複雜的歷史淵源及特殊的政治現況,因此在開啟台灣、香港、韓國、中國、日本乃至於整個亞洲文化的比較時,首先必須認知自己的身分認同與位置,其次深入考察和理解各地文化的差異脈絡,才能形成真實的議題,開啟有價值的研究。活動最後,由柳書琴教授進行本次專題演講的議題總結,會後師生繼續於共餐時間請益和交流。

(撰文/黃毓純、李鴻駿)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


側記|4/15放映場 - 2024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巡迴場次 Taiwan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 - NYCU tour

2024-04-25

more

【側記/Sidenote】Creating Emancipatory Futures: Filmmaking and Activism

2024-04-19

more

黃健富|移動/中國的移動(「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

2024-04-18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