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Research

近期活動 Recent Activity


21世紀批判性策展:公共空間、新媒體以及地緣政治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記憶政治與治理技藝:國家、社會、族群與歷史的亞際研究

主持人:陳瑞樺

本子計畫在整體計畫中主要擔負「歷史重估」的任務。我們的研究策略,是通過記憶政治的考察,探問過往歷史如何通過時代思潮、文化運動及文化治理而結晶為當代的文化記憶?歷史記憶的考掘與重構,呈現或掩蓋了什麼樣的衝突?追尋什麼樣的正義?由此進行的知識生產如何可能有助於解殖?
本子計畫的研究分為三條軸線:


I. 文學論戰與記憶政治:文學論戰做為一種時代思潮,對於文學與社會關係提出了不同的主張,成為社會與文化衝突的表徵場域;文學論戰的回顧與重探,則通過歷史的重估,探究文化衝突所反映的深層矛盾。此研究軸線一方面考察亞洲不同地區知識份子的文化運動與思想論辯,另一方面探究論戰回顧所體現的記憶政治課題。


II. 文化資產與記憶政治:國家以文化遺產做為施力點展現了什麼樣的治理技藝?如何定位殖民時期的文化資產?民間部門面對國家治理技藝時如何順應、轉化或抵抗?官方所強調的國族歷史與民眾的生活歷史,兩者之間如何連接或衝突?


III. 群體歷史與記憶政治:族群、地方等歷史群體如何表現其記憶?其記憶的表現如何有別於官方在文化治理架構下的歷史敘事?對於正義是否有不同的理解?通過口述歷史計畫所建立的敘事具有什麼樣的意義或作用?

前三年成果(2018-2020)
子計畫一成員於前三年的研究成果包括成員的專著及論文,例如:《階級攸關:國族論述、性別政治與資本主義的文學再現》(謝世宗,群學,2019)、《思想的分斷:陳映真與朴玄埰》(延光錫,台社,2019)、《侯孝賢的凝視:抒情傳統、文本互涉與文化政治》(謝世宗,群學,2020)、《蝸牛在荊棘上——路翎及其作品研究》(宋玉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影像紀錄的政治:綠色小組與另類媒體運動》(陳瑞樺等主編,遠景,2020)等六本專書。此外,子計畫於2019年「文學論戰與記憶政治」研討會中,由馬來西亞學者莊華興、魏月萍、蘇穎欣所發表的三篇關於馬華文學,以及台灣學者劉羿宏關於鄉土文學的論文,經過改寫投稿審查,已於《文化研究》第32期出版為「文學論戰與記憶政治」專題。這些專著通過對文學場域、文學論戰、社會思潮、文藝創作者、運動群體的考察,重新詮釋了這些文化行動所處的歷史局勢及其社會意義,以此在當代進行第二度的社會介入,本身便是記憶政治的展現。


軸線二「文化遺產與記憶政治」和軸線三「族群歷史與記憶政治」已於此前結合清大亞太/文化研究中心共同辦理「記憶政治的對話:再造歷史現場」工作坊(2019.05.31)、「台灣當代的記憶政治」工作坊(2020.01.09),並結合子計畫五共同舉辦「再造歷史現場」工作坊(2020.04.24),由中心研究員賴雯淑、岑學敏,以及清大亞太/文化研究中心許瀞文、榮芳杰擔任報告人,子計畫一成員柳書琴、古明君、黃紹恆、陳瑞樺擔任評論人。四篇論文已組成「再造歷史現場」專題投稿期刊,目前正在審查中。


110~111年度規劃(2021-2022)
子計畫一於2021-2022的主要任務有兩項:1.完成《文學論戰與記憶政治:亞際視野》專書編輯出版;2.舉辦「記憶政治的對話」工作坊。
1.完成《文學論戰與記憶政治:亞際視野》專書編輯出版
子計畫一於2019年舉辦了「文學論戰與記憶政治:亞際視野」國際研討會,結合子計畫八位研究員參與籌辦,並邀請了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的學者與會擔任主題演講或發表論文。會議論文除了四篇先行以專題形式發表於《文化研究》學刊,其餘論文正在編輯中,預計將於2022年出版專書。在中文世界中,鄉土文學論戰已有許多研究成果,韓國的民族-民眾文學論、 日本國民文學論、馬來西亞的馬華文學論戰也已有研究論文或中文翻譯,但這些在亞洲不同地區發生的文學論戰此前從未被放在一起探討。我們希望能以亞際(Inter-Asia)做為參照視野,將這些文學論戰放在同一個平台上,由此探索對文學論戰乃至戰後東亞及東南亞的另一種理解方式。


2.舉辦「記憶政治的對話」工作坊
通過舉辦工作坊促成同仁間的研究對話,繼續探究記憶政治於臺灣、東亞及東南亞的表現及作用。延續軸線二「文化資產與記憶政治」和軸線三「族群歷史與記憶政治」的討論,我們將把討論重點放在通過文化政策形式所推動的記憶工程,探問這些政策展現了甚麼樣的治理技藝?體現了甚麼樣的文化邏輯及政治理性?產生了什麼樣的社會效果?

研究議題包括

因戰爭錯/重置人群之經驗、記憶與書寫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李卓穎
衛生帝國與科學化運動:從晚清到民國(1873-1945)清華大學歷史所鐘月岑
漢學與近現代東亞的政治思想:民族主義和世界秩序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藍弘岳
留學祖國:左翼文化走廊中的臺灣文學青年(1920-1937)清華大學臺灣文學所劉柳書琴
一九七O年代考:文學論戰、日常生活與記憶政治中研院歐美所王智明
階級攸關:殖民經濟、帝國文化與鄉土文學的批判視野清華大學台文所謝世宗
民間宗教遺產化的記憶政治與文化治理清華大學社會所古明君
戰後世界政經脈絡下的歷史記憶:東南亞各國世遺申請與國族認同的政治經濟分析陽明交通大學人社系黃紹恆
移民再現的文化政治:世界體系中不同國家的遷移博物館之比較清華大學社會所陳瑞樺
歷史問題、 隔離、 記憶與襲產的政治、通往和解的道路:帝國邊陲的視野陽明交通大學亞際學程岑學敏
此時此地的馬來亞:重訪1948年馬華文藝獨特性論戰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平洋研究院,文化、歷史暨語言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蘇穎欣
南韓民眾文學論戰與朴玄埰的雜文:以臺灣鄉土文學論戰為參照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研究員延光錫
時代的負片—陳映真敘述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宋玉雯
「愛」的共生體:同性愛與社會主義陽明交通大學亞際學程蔡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