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Research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20240412|中國左翼文學的區域模式與跨域互動——「東北作家群」的世界與視界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文學與文化系列演講118:同曲異工──國際遷移的社會科學之路 演講側記

2019-07-19

文學與文化系列演講118:同曲異工──國際遷移的社會科學之路 演講側記
時間:2019年6月5日(三)16:20-18:30
地點: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C306
講者:曾嬿芬(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主持:沈秀華(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講者簡介    
曾嬿芬,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社會學博士,研究專長是跨國移民、族群關係以及經濟社會學,最近的研究聚焦於臺灣中產階級移往中國主要城市的現象。

演講側記

本次的演講與沈秀華教授的移民社會學課程內容結合,邀請曾嬿芬教授分享其在移民社會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演講分為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為簡介國際遷移的現象如何發展為學術知識的路徑,第二個主題則是分享個人研究成果,呈現臺灣白領遷移至中國與日本工作的因素與考量。

曾嬿芬教授指出,國際遷移是一個跨領域的研究取向,單一研究領域難以處理複雜的跨國遷移議題,因此在他個人的移民研究中,便取徑了空間地理學填補社會學無法處理的範疇。在學術研究的知識網絡中,經濟地理學、經濟社會學本身便會處理國內移民的問題,而後才出現所謂的「國際遷移知識」生產,社會學、經濟學、人類學、歷史學、政治學等學門紛紛加入。雖然人類學是最晚加入、生產國際遷移知識的學術群體,現有的重要跨國主義移民研究理論卻多為人類學所提出。除了社會因素,個人性格、情緒因素等各種複雜的原因也可能導致遷移的行為,移民並不一定是盲目地朝經濟富裕的國家前往。一個國家看待外國人的政策並不只限於經濟利益與自由民主程度,還牽涉國家看待外國人的「傳統」。曾嬿芬教授強調,遷移是人的生命史,而非分類的過程或結果,這不僅僅是種族,更是階級的問題,遷移行為不只是社會因素,甚至牽涉個人性格、情緒因素等各種複雜的原因,並不一定是盲目地朝經濟富裕的國家前往。因此,要納入移動者的遺出國與移入國角色,也是移民研究中應該被重視的研究視角。

在曾嬿芬教授的研究中,主要關注臺籍技術工作者的客工狀況。許多臺籍中產階級往往透過出國讀書,尋求在國外工作的機會或者留在當地。但有一群到中國工作的人,他們自稱「臺漂」,想回到臺灣工作,或者應該說,一開始這群人就沒有想要出國工作,受臺灣勞雇制度推力必須離開臺灣謀生。曾嬿芬教授的田野地主要在香港與上海,這些技術工作者普遍稱自己為「臺漂」,透過比較香港、日本等地的技術人才移民政策,可得知各國面對工作移民的態度與考量,而人才聘僱業者的積極介入與影響,也可能進一步改變遷移者的移動路徑。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國立清華大學亞太/文化研究中心、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臺灣聯合大學系統)、亞太/文化研究室、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活動網址:https://parg.co/45t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


側記|4/15放映場 - 2024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巡迴場次 Taiwan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 - NYCU tour

2024-04-25

more

【側記/Sidenote】Creating Emancipatory Futures: Filmmaking and Activism

2024-04-19

more

黃健富|移動/中國的移動(「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

2024-04-18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