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Research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20240412|中國左翼文學的區域模式與跨域互動——「東北作家群」的世界與視界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台灣電影專題課程系列演講(一)側記:謝欣芩「框中之愛:王家衛《花樣年華》的懷舊美學」、温若含「長鏡頭,慢電影:侯孝賢《最好的時光》」

2020-11-04

台灣電影專題課程系列演講(一)側記:謝欣芩「框中之愛:王家衛《花樣年華》的懷舊美學」、温若含「長鏡頭,慢電影:侯孝賢《最好的時光》」

紀錄者:吳俊賢(清大台文所碩士生)

本學期由清大台文所謝世宗教授所開授的《台灣電影專題:影響與比較研究》,為因應「後疫情時代」所帶來的教學現場變革,本門課除全學期以線上會議形式進行外,另邀請了八位來自國內外各大學中從事電影研究的新銳學者,透過視訊方式搭配每周課程主題的規畫參與課堂,期盼藉由擺脫教室的邊界限制之餘,進一步開啟更廣闊的對話與實踐。

系列講座首波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所的謝欣芩老師與美國Randolph-Macon College 亞洲研究系的温若含老師,分別以「框中之愛:王家衛《花樣年華》的懷舊美學」、「長鏡頭,慢電影:侯孝賢《最好的時光》」於十月揭開序幕。

謝欣芩老師於10月15號的課程上,先簡介了自身學術歷程,談及負笈國外留學文學領域的同時,如何也受到啟發同步開啟對電影的研究,並以「移民」與「女性」為兩大主要研究領域。接著簡介三張由不同上映國家製作的電影海報藉以比對出迥異的觀看視角與氛圍,並簡述了王家衛導演生於上海、長於香港的背景後,正式進入本日課程的電影主題──《花樣年華》中的懷舊探討。謝欣芩老師將王家衛的電影主題列出三個軸線:時間、空間與認同的關係;消失的記憶與歷史;消逝、渴望、追尋、懷舊。並提到吳宇森、王家衛等「香港新浪潮第二代導演」,如何在1990年代,透過電影鏡頭帶領觀眾聚焦在香港特殊的歷史情境與身分認同。並在簡略的對比香港上海的發展背景史後,談論起懷舊(nostalgia)如何區分成「恢復性鄉愁(Restorative nostalgia)」與「反思性鄉愁(Reflective nostalgia)」的差異。恢復性鄉愁(Restorative nostalgia)的重點在於「舊」建立在真實存在過的「家」、「過去」、「傳統」上,會讓人因不復見而產生失落感,試圖保留或恢復,這樣的視角試圖致力於關注文化復興與集體記憶。而反思性鄉愁(Reflective nostalgia)比起「舊」這個對象,更著力於「懷」這個意識上──是一種渴望,如夢幻一般且非完整的記憶過程,令人產生若即若離的曖昧感,卻又並非真心想回到過去。在記憶上所強調的是個人保有的記憶,並對主流記憶保持距離,甚至是質疑與批判性。

隨後透過《花樣年華》片段,首先帶領同學觀察了「共居公寓」如何體現地狹人稠的生活空間、走廊如何成為所有故事聚散的關鍵。接著是時鐘出現在大量鏡頭中,「時間」的存在,如何循環往復著我們的日常,又提供了「逝去」的存在與痕跡。最後,謝欣芩老師亦介紹了電影的配樂、攝影機運動及光影調度,引領我們在特定幾個看見「如框的鏡頭中」:一九六零年代上海香港兩城市記憶的虛實疊合;時空位移下的情感記憶如何又因消逝而渴望;而經歷九七回歸後劇變的香港,又將如何開展文化與認同的重建?

緊接著在後的温若含老師為我們在10月22日的課程,解析侯孝賢的《最好的時光》中的長鏡頭美學。

首先温若含老師同時播放了兩個電影片段,對比出「電影鏡頭」如何掌控時間的流動,透過剪接的差異,兼具敘事與美學的展演。接著以好萊烏為代表,談及電影工業在近年發展中逐漸有「加速」的傾向─在一樣的時間內,使用的電影鏡頭與切換速度愈多也愈快,更強烈的特效、更趨一致的世界地景,龐大的電影工業緊緊掌握著觀眾們的眼球和他們看見的世界。於是在這樣的拍攝手法漸成主流下,「慢電影」孕育而生,成為一種對抗這樣趨勢的象徵,用別於直接投射主角所欲達成的英雄敘事觀看視角,而是更慢、更遠、更顯著令觀眾意識到自己觀看身分的視角,進而凝視慢鏡頭下,在地化的細節、更深層細微的人物表現,建立出興奮感以外的視覺感受。

慢鏡頭的美學建立在「放置世界,提供給讀者自行尋覓思考與投入的路徑」,以此別於大量運用快節奏的鏡頭去引導觀眾快速代入電影。也實踐了「電影不僅是動態的影像」,昭告著當鏡頭靜止時,電影依然運作。並會採用自然聲或無聲的場景,試圖減去一切電影愈加諸人感官的手段。同時也介紹了台灣新電影浪潮。這段時間許多電影密切結合台灣本土文學,如以《兒子的大玩偶》改編的同名電影,除了慢鏡頭的使用作為一種對主流電影文化的抵抗,其中呈現出對美國所代表的文化帝國主義的深刻反諷,讓台灣電影就此告別健康寫實、愛情文藝片領銜的時代,探討起「現代」的多樣性面貌、「此時此地」的寫實風格。

最後回顧《最好的時光》中,體驗三個時空迥異的「自由夢」、「青春夢」與「戀愛夢」如何在慢鏡頭的凝視下,將回憶這個主題淡淡沉澱入每個觀眾的心中。

也為本系列講座的十月份場次,劃下充實圓滿的句點。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


側記|4/15放映場 - 2024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巡迴場次 Taiwan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 - NYCU tour

2024-04-25

more

【側記/Sidenote】Creating Emancipatory Futures: Filmmaking and Activism

2024-04-19

more

黃健富|移動/中國的移動(「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

2024-04-18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