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Research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20240412|中國左翼文學的區域模式與跨域互動——「東北作家群」的世界與視界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側記 「性」的分段:韓國(反)同運中的殖民與冷戰遺緒──陳佩甄老師演講

2021-07-07

「性」的分段:韓國(反)同運中的殖民與冷戰遺緒──陳佩甄老師演講側記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童郁心

  「北韓沒有同性戀?」課堂選用的文本是脫北者男同志張英進所著的《脫北者,男同志》,但在陳佩甄老師的演講中,將會一一揭示南韓之於同志、同志情慾、性傾向的社會控制與權力運作方式,讓問題轉為「逃到南韓/西方世界後,做為一個同志有比較幸福嗎?」


  首先,陳老師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歷程,她是在碩二快要結束之際,決定要做「酷兒翻譯」這個題目。


  基於研究目的,老師在2005年赴南韓,參加了由梨花、延世、西江大學共同舉辦的「婦女研究大會」。因為規模非常龐大,年輕學者與研究生被分配到了Young Feminist Group一同交流,老師在此時與韓國當地的研究生交流彼此正在研究的題目才發現,台韓兩地的同志研究社群都對「在地詞彙」(如同志、拉子、人妖等)感到好奇,因此萌生做台韓兩地比較研究的想法。但她一路到了申請博士班之際,才真正將台韓比較研究進行較完整的發展。在研究所畢業至博士班申請之前的這段時間,老師先後於多家媒體任職,其中影響最深刻的是擔任《破報》執行編輯,在此期間開始學韓文,也年年到南韓參加並採訪當地的「同志遊行」。老師提到,韓國在2000年舉辦了第一次同志遊行,但當時在清溪川舉辦的小型遊行,只有四、五十人響應。然而隨著時間的增加,韓國同志遊行逐漸發展成更加多元、豐富的系列活動——「韓國酷兒文化節」爾後因為酷兒相關活動於南韓各地遍地開花,因而改名「首爾酷兒文化節」。老師在2008、2009年之間亦皆有採訪當地類似於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的組織,而組織內部以女同志居多。


  在就讀社文所的時期,老師已經積極參與各類社會運動,透過觀察、參與社會運動的過程, 逐漸化作今日研究視野的養分。同時「台韓文化比較」的研究主題,也在美國康乃爾大學亞洲研究所的學術養成過程中,才逐漸有了較明朗清晰的方向。老師在博士生涯的第一學期,分別修習三門與「現代性」有關的課程:"Alternative Modernity"、"Modernity of East and West"、"Modernity of East Asia"。在這樣的修課過程中,老師認知到自己不能隨意使用「現代性」,以及必須要讓「現代性」這一個術語符合自己的研究內涵,也因此她將研究斷代從戰後的1990年代往前追溯到廿世紀初期,也就是朝鮮日殖時期。因追溯韓國的歷史進程,發現「現代化」、「文明」、「啟蒙」等概念都是在廿世紀初期在東亞地區流轉。因此在日後的學位論文之中,在殖民現代性的架構下,她試圖處理了一直以來被分截成兩塊的知識版圖,分別是「新文學運動」及「浪漫愛論述」。


  本次演講題目的「分斷」除了直覺想到的冷戰外,老師則提醒「分斷」一詞對廿世紀初的東亞國家而言,是一種對於現代民族國家的想像──這是地緣政治的操作,也是Benedict Anderson「想像的共同體所萌芽」的一個時期。透過運用西方世界建構的「現代性」運作與想像,對老師而言,台灣與韓國一直是互相參照,例如韓國不斷透過「地緣分斷政治」的角度來區隔各個社會群體,而地緣分斷政治主體的內涵有以下三點:

  1. 東西二元參照:”Everything is about East and West”,當代在談論「現代性」時,似乎都指向了「西方的」現代。彷彿所謂東方是異於西方的「特殊版本」,同時也帶有東方主義與特殊主義的傾向。身在亞洲的我們也一直都在東西二元參照的這個模式底下理解自身與他人,同時間也不斷的建構自我與他者。
  2. 帝國自我參照:這裡的帝國包含英美帝國、中國與日本,當西方在理解東方時,常會發生所謂「東方主義」,因為事實上西方所建構的「東方」是自身想像的東方。而東方又透過這樣的運作去投射西方所建構出來的東方。帝國自我參照在上述的系統下形成,西方帝國並不在乎東方社會的實質內涵為何,帝國所投射的東方是建構出來的他者,他者投射的過程是由帝國帶著自身的文化價值、社會觀點去批判異文化的優劣,因此現代等於文明、現代等於精神、現代等於進步;東方等於傳統、東方等於落後。帝國建構出來的世界觀,並沒有對於他者的想像,而只有他者的建構。
  3. 殖民結構單向參照:去觀看或理解台韓的歷史時,會一直在殖民與被殖民的架構下理解台灣與韓國。在學術潮流底下,台韓比較研究是不受待見的。相反的,前兩點的相關研究一直很多,例如中台研究、中日研究和日韓研究等等,這樣的切入視角,讓台韓研究與周邊帝國以及被殖民的想像密不可分。原因在於,無論是台灣或是韓國,在國際社會一直都處在「不被想像的共同體」的角色當中。

        國際社會中「不被想像的共同體」一直以來都是被分斷開來的,老師企圖用”unimagine”去挑戰一直以來「想像的共同體」的建構。在國際社會中的被殖民者不停地被分斷開來,例如台灣與韓國、台灣與越南等等,更因為如此,我們對於這些國家的認識就會非常淺薄。而為了挑戰上述地緣政治的分斷,老師設法連結被分斷的國家,並進一步提出「國家與國家的地緣政治分斷,如何影響台灣與南韓自身社會內部?」這個問題。事實上,老師發現「外緣的地緣政治分斷會內化到社會內部」,而社會內部分斷亦有其分斷系統。種族、階級、資本主義等等都是社會內部分斷的系統,例如「妓女」與「良家婦女」不會被置放在同一個類別內討論,即便同樣都是女性。因為從「性」的觀點來看,妓女與良家婦女處於兩個極端的位置上,因而這兩個身分被分斷開來。但當我們思考良家婦女的角色建構與資本主義的關係後,便會發覺父權於此的運作機制,並用這樣的視角去理解「良家婦女」。


  因此,台灣(或韓國)與其他東亞國家的分斷,是透過上述三組複雜的國際分斷結盟而帶來社會內部的種種問題,不應該只討論單一的結構,不應該只專注於台韓的去殖民想像,應該是宏觀地將東西方的張力納入討論。社會內部裡「不被想像的共同體」,例如前述的「妓女」與「良家婦女」,以及「移工」與「家庭主婦」。事實上移工與家庭主婦的工作密切相關,但我們很少將這兩個群體並置討論。所謂主導性參照的結盟會在社會內部區隔出不同的群體,而被分開的群體也因此無法產生彼此結盟的想像,無法一同挑戰已經結盟的權力機構。這種由內而外、由上而下所發展出的分析方法,用意在於將這些「不被想像的共同體」(例如社會底層、性少數)獨立出來並互相參照,最終是希望能夠達成去殖民及去冷戰的想像。


  這次的演講主軸,結合了陳老師兩篇論文的論點:〈現代「性」與帝國「愛」:台韓殖民時期同性愛再現〉及”Decolonizing Love: Ambivalent Love in Contemporary (Anti)Sexual Movements of Taiwan and South Korea”。老師首先提出自身對當代(反)同運殖民遺緒的觀察,接著第二部分連結到冷戰架構底下的〈反共意識形態與性政治:1950-60年代台韓社會中的他者們〉此篇論文,探討冷戰分斷如何在當代韓國(反)同運的運作。再來第三部分則舉用韓國紀錄片《誰在找麻煩》,去彰顯弱勢之間的連結,所謂的precarious脆弱主體的想像,已經遠不止於「性」的層面。透過重新想像「變態/他者/脆弱聯盟」、或(不)被想像的共同體,進而挑戰由西方(美國)主導的人權價值。而在重新梳理這些他者存在的證據時,應該小心不要只是單純擁抱、慶祝他者的抵抗性。他者的存在當然會對各種參照系統產生質疑與批判,而當我們看見脆弱主體結盟背後複雜的運作邏輯,才有可能重新累積並且調度歷史。而兩部紀錄片所呈現出來的酷兒生命經驗,有我們已習於的壓迫、羞恥、黑暗那面,但遠遠不止於此。正因為了解壓迫內涵是什麼,被壓迫的部分才得以修復。試圖梳理過往的歷史有什麼遺留到了當代,才更能理解我們現在處於什麼樣的時代。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


側記|4/15放映場 - 2024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巡迴場次 Taiwan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 - NYCU tour

2024-04-25

more

【側記/Sidenote】Creating Emancipatory Futures: Filmmaking and Activism

2024-04-19

more

黃健富|移動/中國的移動(「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

2024-04-18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