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logo
Research

近期影音 Recent Video


20240311|Creating Emancipatory Futures Filmmaking and Activism

more

近期出版 Recent Publication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more

側記 國家犯罪的當代暴力和無國籍狀態的形成

2023-04-19

2022 年秋季系列講座:邊境政治、國家物流和不穩定地區

活動名稱:當代國家暴力犯罪和無國籍狀態的形成。

主席: Joyce CH Liu 教授和 Poonam Sharma 博士

日期: 2022 年 11 月 7 日

地址: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NYCU 2號樓106室

作者:Monika Verma 和 Poonam Sharma

介紹

這個迷你講座系列討論了緬甸、孟加拉國和印度等南亞地區羅興亞人的困境。70年代以來,羅興亞人不斷逃往各國,以躲避緬甸境內的種族歧視、軍事浮躁、迫害和人權侵犯。緬甸獨立後,佛教與穆斯林之間出現分歧,導致若開邦佛教徒社區與羅興亞人之間的衝突加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並最終導致“國家支持的大規模暴力”。不僅在緬甸,在孟加拉國和印度等庇護國,羅興亞人也發現自己受到歧視,人權受到侵犯。在開場白中,Ranabir Samaddar 教授談到了“國家與責任”以及“

主講人

'誰製造難民?當代責任史

是誰製造了難民 ?] 當代歷史的責任

演講者:Ranabir Samaddar 教授,印度加爾各答研究小組移民和強迫移民研究特聘主席。

Samaddar 教授關於移民、勞動力形式、城市化和政治鬥爭的著作,特別是考慮到他與批判思想流派的聯繫,標誌著後殖民思想的新轉變。他在介紹後殖民時代責任概念化的不同方式的同時,解釋了“權力”和“責任”之間的聯繫。通過參考對印度難民保護的研究,他強調責任是與“權力”問題的關鍵對立面,而“權力”同時可以成為“影響力”的一個要素。因此,“權力”也產生保護、關懷的能力,反之亦然,因此權力也具有雙重作用。他舉了一個印度神話的例子來解釋為什麼“權力”是永恆的。因此,在全球難民制度中,“權力”和“影響力”的另一個作用是處於邊緣的“權力”和“責任”。在參考後殖民體制中的權力結構時,這意味著權力和責任的含義應該在需要時相互關聯地進行研究。

他認為,當今時代戰爭般的危機主要影響了針對被迫移民受害者的法律設置和保護規則的無與倫比和不充分。他演講的最後部分舉例說明了印巴分治及其對移民群體造成的脆弱性。在他的演講中,他敦促在當代受害者和難民的處境背景下研究權力和責任的動態,因為對他來說,這是後殖民時代的現實。他指出,政治權力受制於主權的權力而很少受制於責任的概念。重要的是,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他指出全球責任空間和權力空間相互依存。

永無止境的四次削減:緬軍的國家暴力 - 使國家罪行合法化:緬甸對羅興亞危機的看法。

講者:Dr. Michał Lubina(魯米浩),2022 年台灣獎學金學者,中華民國台北(台灣),雅蓋隆大學中東和遠東研究所副教授,波蘭克拉科夫

Lubina 博士通過談論“Tatmadaw”(即緬甸軍事國家的皇家軍隊)開始了討論。在簡要說明他在緬甸逗留和研究的經歷時,他試圖解釋軍方在調節緬甸國家方面的各種作用。在解釋國家建設進程的失敗和 Tatmadaw 的國家暴力時,他認為 Tatmadaw 在緬甸的存在就像是“一個國家的軍隊,而不是一個國家的軍隊”,其工作是“一個血統,一個聲音,一個命令/命令(တစ် သွေး ၊ တစ် အသံ ၊ တစ် တစ်မိန့်)”意識形態。Tatmadaw 的做法是基於殖民遺產,其中暴力被視為“解決社會衝突的手段”。因此,他強調,緬甸化、暴力、仇外心理、(不)屬於一個民族的問題,本質主義的種族概念在緬軍基於包容和排斥政治的國家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他來說,Tatmadaw 是一支建立在反殖民主義、復仇主義、無政府主義和二戰日本版軍隊之上的軍隊。

通過指出某些事件,例如 1982 年的緬甸公民法,以及將少數民族排除在公民權之外,他進一步討論了規章制度的缺陷。據他說,緬甸的政治制度從一開始就是不公正的。羅興亞危機中有兩個主要的國內參與者:緬軍和全國民主聯盟文職政府。他將這些演員描述為“交織在一起,幾乎無法共存”,並且具有不同的觀點和敘述。在強調該邦的問題和危機的同時,他稱非法移民和(非)歸屬是緬甸的兩個主要問題。ARSA 和大多數羅興亞人不僅被貼上“非法”的標籤,還被視為“恐怖分子”、“孟加拉恐怖分子”、“極端恐怖分子”。最後,他認為,Tatmadaw 成功地安裝了“情緒對信息的控制”,並在緬甸人中引發了對不安全感的恐懼。在提到 Tatmadaw 時,他展示了台灣普遍存在的無政府狀態是如何讓人產生共鳴的。

綜合以上幾點,他作出總結性陳述,稱羅興亞危機是“'糾正'殖民製造的問題”或“完成1942年未竟事業”的結果。他說,通過這樣做,軍隊能夠使其在國家政治中的“領導作用”合法化,並在其信譽完好無損的情況下從危機中獲勝。

Bangladeshi attitudes towards the Rohingya 5 years on - Myanmar-ASEAN and hearing the voices of the (ASEAN) people on the Myanmar crisis
五年來巴格達人對羅興亞與東協關係的看法—聆聽東協人民對緬甸事件的聲音Speaker: Dr. Kristina Kironska, Advocacy Director, CEIAS | Central Europe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在 Kironska 博士的演講中,她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定性研究介紹,她在訪問她的研究領域期間也在緬甸和孟加拉國進行了定性研究。她的研究更側重於羅興亞人和孟加拉國人,以了解孟加拉國東道國人口的態度。在難民來到該國僅 5 年後,她以關於羅興亞人的具體和明確的數字以及孟加拉國人對羅興亞人的感受開始了她的談話。越來越多的難民也給孟加拉國人民和政府帶來了壓力。值得一提的是,她總共提供了在 56 個國家/地區進行的調查。

她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孟加拉國受訪者都知道,大多數羅興亞人是穆斯林,並且大多被限制在若開邦,一方面無法自由行動,無法在緬甸接受國家教育和從事公務員工作。另一方面,她的結果還顯示,大多數孟加拉國受訪者並不知道羅興亞人自 1990 年代以來就居住在孟加拉國。在孟加拉國,一半人對羅興亞人持消極態度,一半人持積極態度。吉大港人對羅興亞人的感覺略差。所以這是一個兩極分化的問題。人們對他們充滿同情。人們認為羅興亞人很可能會回到緬甸,但吉大港的人們不太可能相信羅興亞人會在某個時候回到緬甸,而不是國家層面的人。更多的人不相信而不是相信允許羅興亞人旅行將有助於減少問題。大多數人認為,如果羅興亞人在孟加拉國自由行動,他們會製造混亂。人們認為將羅興亞人重新安置到島上是個好主意。

她的研究試圖了解和分析當地孟加拉國人口的反應,以及有關這些羅興亞人的政策和規則是如何監管的。她借助數字和數字,展示了支持羅興亞人定居和同情的國家,可以看到很大一部分孟加拉國人支持他們,而馬來西亞是最不支持羅興亞人重新安置的國家。Kironska 博士在她的演講中展示了觀點和觀念如何從一個國家轉變為另一個國家。

Discussants (討論人)

The plight of Rohingyas in India: Hindutva politics and its practices of exclusion.
羅興亞人在印度的困境:印度教政治及其排外政策.
Monika Verma, doctoral candidate, Institute of Social Research and Cultural Studies, NYCU.

莫妮卡強調了羅興亞人在印度,特別是北印度的問題和前景,並首先強調了新德里羅興亞人的抗議活動。她談到聯合國難民署的證件卡和沒收羅興亞人的 Aadhaar 卡,以及新政府如何開始將他們描繪成非法移民並將他們的身份非法化。

Poonam Sharma 博士和 Monika Verma 女士還詳細闡述了印度東北部移民的情況,以及 NRC 和 CAA 等反移民政策的實施如何影響移民社區和當地人。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 and the Asylum Law in Taiwan
國際法院與難民法在台灣

Bonny Ling博士,諾丁漢大學台灣研究項目高級非常駐研究員;人權與商業研究所研究員;國際非政府組織海上人權顧問委員會成員。

令博士講述了一場席捲世界各地的全面悲劇和危機,以及考慮到我們身處現代時代,移民的地位如何跌至歷史最低點。在總結她的觀點時,她提供了 2019 年岡比亞和種族滅絕的例子。她還提到了整個世界是如何變得如此困難和不公平的,她還提到了他們如何與英國的局勢作鬥爭

討論

在這些激動人心的演講之後,活動的最後環節進入了問答環節,吸引了聽眾的參與,並為演講者和學生提供了互動。有幾個問題涉及國家的責任和團結、政治激進主義、人權問題、緬甸、孟加拉國和印度的公民身份難題、緬甸對軍事主導地位和安全問題的敘述,以及難民的未來。盧比娜博士解釋說,獨裁統治給緬甸帶來了很多困難和不安全感,包括無法開展研究和為研究人員收集數據。關於關於難民的輿論問題,博士。Kristina Kironska 認為,當敘利亞危機發生或俄羅斯入侵時人們不得不逃離時,輿論可能會對歐洲產生巨大影響。她進一步討論了關於政治激進主義的討論,提到“羞辱”通常有效,但對緬甸軍方無效。政治激進主義可能具有潛在的象徵性影響,例如與人民站在一起,為反對的人民而戰,並給予他們希望和認可。此外,主持討論的 Joyce Liu 教授提到了國際法的局限性,因為它與研討會期間討論的人權問題有關。對她而言,公民身份問題與種族問題暗中和公開地交織在一起,導致不同的公民身份,尤其是在南亞和東南亞。對于玲玲來說,這些問題是關於時間的非常系統的。她提到,沒有簡單的答案。她結束了對台灣沒有庇護法的觀察,這並不容易,也不會。她進一步回答了我們需要如何思考“整合”的問題。通過回憶她與難民和尋求庇護者相處的經歷,她強調說,實際情況非常慘淡。

筆記:

值得注意的是,兩位作者都對本活動報告做出了同等貢獻。

近期新聞 Recent News


黃健富|移動/中國的移動(「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

2024-04-18

more

許秀孟|「豬瘟」:中國/世界肉食同構的百年時空之旅(「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

2024-04-18

more

王婕|中國當代關鍵詞 復古(「中國當代」關鍵詞共筆工作坊)

2024-04-18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