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短論

 

知識的生產:為何儒學?什麼政治?如何現代?(2015.10)

與趙剛再商榷:仍舊是關於「中國作為一個理念」以及「社會-運動」的問題 (2015.07)

与赵刚商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理念 (2015.06)

事件後之殘餘物所見證的過去生命:從陳界仁近期作品影像談起 (2015)

運動之後的思想:回應柄谷行人關於「超越民主」的問題   (2014)

是倫理呼籲,還是歷史分析?──與柄谷行人對談世界共同的原理性構想  (2013)

根源與路徑:文化研究十周年 (2010)

有關子安教授所提出的兩種倫理問題的回應  (2010)

回應子安宣邦的倫理思考 (2010)

思想的抵抗線在何處?—子安宣邦的方法與外部視角(序論) (2008)

非理性的魅惑 (2006)

文化研究的政治性空間 (2006)

文化研究如何面對生活風格與社會
(2002)

精神分析與文化研究(2002)

比較文學的學科定位以及研究問題的產生(2000)

英美文學研究的再省思(2000)

《中外文學》之本土轉向(2000)

台灣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學術研究與生命關連 (1998; 1999)

網路巫術:科技發展如何能夠跟得上人類創作心靈的怪異癖性?(1999)

網路學術社群的藝術性與主體性 (1997) 

跨越光纖的遊戲 (1997)

二者之間:談比較文學工作者的流動思考 (1996)

在台灣發展的英美文學(史)課程的規劃問題 (1996)

女性主義論述在台灣的大學文學課堂中的展開 (1995)

台灣學術界發展的「女性批評立場」的吊詭與盲點(1996)

 

談《啟迪:本雅明文選》一九九八年以中文出版之意義 (1999)

人寰之內:評嚴歌苓《人寰》中之戀父情結與國家迷戀 (1998)

評論戴錦華的<現場、戲仿與鏡中風景> (1998)

 

 

 

網頁維護:劉紀蕙

更新日期:二○○二年三月